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强度下降了80%,能效提高了5倍,能源发展亦进入新阶段。新形势下,该如何推动能源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近日召开的2019清洁电力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国际高端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东部能源发展新思路
“城市是能源转型的主战场。”杜祥琬认为,中国的城市能源利用水平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城市人口众多,能耗也比较大,而城市能源转型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能源供应方面,环境和管理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东部城市的能源发展能不能有一点新的思路?杜祥琬围绕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东部的能源要把远方的和身边的能源相结合,概括起来就是,远方来和身边来相结合。”
实现这一构想的前提,是中东部的新增电力可以高比例的自给。杜祥琬分析,这就需要东部发展自己的电源,西部发展自己的经济和电力负荷,这样可以缓解中国很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中东部既是电力的消费区又是电力的生产区,并且以电源的新形态发展,助推电网的新格局,来逐步改变以外来电为主的格局。同时,中东部能源发展的思路符合电力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方向,因为其有利于电力进一步平衡、充分发展,如电力系统本身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符合绿色、低碳、高效、智慧这一方向。
那么,中东部新增电力如何实现高比例自给?杜祥琬从资源、技术、经济三个方面来论证了可行性。
能源高比例自给的可行性
杜祥琬介绍,风电方面,在考虑低风速区域资源的潜力下,中东部地区陆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是8.96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达2.11亿千瓦,合计11亿千瓦;光伏方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可开发的潜力是3.58亿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潜力是5.3亿千瓦,合计近9亿千瓦。而现在中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已开发利用量仅占可开发资源量的百分之几,不到十分之一。
同时,因为东部各省相对发达和先进,是节能提效的先行区。而且核能发展也是明确以沿海地区首先发展,东部又是核能发展优先区。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工业的余热是供热供冷非常好的来源,再加上部分水电,把这些都算起来,东部的资源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
“在技术方面来看,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行性已经基本解决,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是风电和光伏都需要储能的配合。现在储能技术进步迅速,化学储能成本下降得很快,已经接近抽水蓄能的价格水平。”杜祥琬表示。
火电在东部继续发挥供电基本作用的同时,其调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东部地区的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这些都为东部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技术基础。
所以中东部的电力格局,是否能考虑将集中式的智能化电网和分布式的微网网络结合起来?杜祥琬认为,二者可以双向互动,后者也可以独立运行。分布式可以使东部发展为既是电力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电力的生产者。
最后,再从经济方面来看可行性。杜祥琬介绍,成本曾经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成本在不断下降———从1980年到2013年,风电成本降了90%,2020年将与煤电相当。国际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7年,光伏发电成本从0.36美元/千瓦时,已经降至0.1美元/千瓦时,下降幅度达到了73%,而且还在进一步下降,在我国也是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经进入化石燃料电站的成本区间。
全球能源投资的趋势也说明了这个走向。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2017年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出其他能源总和的2倍以上。
“随着东部电源的发展,对于西电东送的压力,对于北煤南运的压力会减少,西电东送的增量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能源转型的标志。所以说,能源转型不光是调整能源结构,空间的结构和格局也会有重要的变化。”杜祥琬表示。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强度下降了80%,能效提高了5倍,能源发展亦进入新阶段。新形势下,该如何推动能源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近日召开的2019清洁电力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国际高端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东部能源发展新思路
“城市是能源转型的主战场。”杜祥琬认为,中国的城市能源利用水平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城市人口众多,能耗也比较大,而城市能源转型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能源供应方面,环境和管理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东部城市的能源发展能不能有一点新的思路?杜祥琬围绕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东部的能源要把远方的和身边的能源相结合,概括起来就是,远方来和身边来相结合。”
实现这一构想的前提,是中东部的新增电力可以高比例的自给。杜祥琬分析,这就需要东部发展自己的电源,西部发展自己的经济和电力负荷,这样可以缓解中国很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中东部既是电力的消费区又是电力的生产区,并且以电源的新形态发展,助推电网的新格局,来逐步改变以外来电为主的格局。同时,中东部能源发展的思路符合电力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方向,因为其有利于电力进一步平衡、充分发展,如电力系统本身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符合绿色、低碳、高效、智慧这一方向。
那么,中东部新增电力如何实现高比例自给?杜祥琬从资源、技术、经济三个方面来论证了可行性。
能源高比例自给的可行性
杜祥琬介绍,风电方面,在考虑低风速区域资源的潜力下,中东部地区陆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是8.96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达2.11亿千瓦,合计11亿千瓦;光伏方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可开发的潜力是3.58亿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潜力是5.3亿千瓦,合计近9亿千瓦。而现在中东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已开发利用量仅占可开发资源量的百分之几,不到十分之一。
同时,因为东部各省相对发达和先进,是节能提效的先行区。而且核能发展也是明确以沿海地区首先发展,东部又是核能发展优先区。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工业的余热是供热供冷非常好的来源,再加上部分水电,把这些都算起来,东部的资源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
“在技术方面来看,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行性已经基本解决,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是风电和光伏都需要储能的配合。现在储能技术进步迅速,化学储能成本下降得很快,已经接近抽水蓄能的价格水平。”杜祥琬表示。
火电在东部继续发挥供电基本作用的同时,其调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东部地区的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这些都为东部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技术基础。
所以中东部的电力格局,是否能考虑将集中式的智能化电网和分布式的微网网络结合起来?杜祥琬认为,二者可以双向互动,后者也可以独立运行。分布式可以使东部发展为既是电力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电力的生产者。
最后,再从经济方面来看可行性。杜祥琬介绍,成本曾经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成本在不断下降———从1980年到2013年,风电成本降了90%,2020年将与煤电相当。国际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7年,光伏发电成本从0.36美元/千瓦时,已经降至0.1美元/千瓦时,下降幅度达到了73%,而且还在进一步下降,在我国也是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经进入化石燃料电站的成本区间。
全球能源投资的趋势也说明了这个走向。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2017年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出其他能源总和的2倍以上。
“随着东部电源的发展,对于西电东送的压力,对于北煤南运的压力会减少,西电东送的增量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能源转型的标志。所以说,能源转型不光是调整能源结构,空间的结构和格局也会有重要的变化。”杜祥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