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将迎高速增长期 重点推动10方面工程

发布时间: 2016-04-18   来源:本站编辑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题:“十三五”光伏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综述之二

“‘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千瓦到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近日在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的表述,无疑为行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十二五”以来,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大亮点。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未来5年我国光伏行业将获多重政策支持,迎来高速增长期。

2020年装机容量有望达1.6亿千瓦

“十三五”时期,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8亿平方米。

与规模相比,电源结构也值得重视。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约7%,在新增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重约15%,在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的比重约2.5%。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明确指标,比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3%以上、20%以上和20%左右。

开发布局明确四大方向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介绍,“十三五”我国将从四个方面布局太阳能发电产业:

——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具备场址、资源、就近接入、就地消纳等建设条件的地区,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全面开发建设。

——有序开展光伏电站建设。重点在资源条件好的西部地区,具备大规模接入和本地消纳能力的地区,结合外送通道规划,有序建设光伏电站基地,确保光伏电力消纳。

——积极推动太阳能热电站建设。重点在青海、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太阳能资源条件好,未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积极推进一批太阳能热电站示范项目,打造若干个百万千瓦级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基地。

——推动太阳能热利用。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形成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以民用热水、供暖制冷、大型区域供热、工农业热力等为主的市场布局。

产业发展获多重政策支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扶持政策。

梁志鹏介绍,“十三五”时期,要持续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体系,快速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化利用规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促进光伏多元化应用;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送出通道,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建设;综合土地和电力市场应用条件,积极打造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电价改革等示范基地。

他表示,同时,要依据太阳能资源分布、气候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能源需求等情况,以及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前景等因素,因地制宜,加快新型利用方式的产业化和多元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点。此外,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成熟。此外,进一步规范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和服务体系。

推动10方面重点工程

“十三五”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将依托重点工程,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政策规划,“十三五”将重点推动10方面工程:

一是重点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以及青海、西藏、海南等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及一带一路等重点地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

二是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规划水光互补集中区。

三是在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好,具备大规模接入和本地消纳条件的地区,重点打造以本地消纳为主、引领光伏技术进步的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发电基地。

四是适度增加外送型光伏发电建设规模。

五是在已启动大同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基础上,今年在包头、济宁、阳泉、江苏、山西南部采取包含电价的竞争方式推进一批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全面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

六是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和新能源发展情况,选择合理区域建设新能源微电网工程。

七是选择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好、能源转型需求强的县域(或城镇),推动太阳能的规模化开发和风电、地热能集中供热等分布式能源的本地利用。

八是在2016-2017年的示范阶段,开发建设一批5万千瓦及以上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到2018-2020年逐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化发展。

九是在太阳能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全面开展光伏扶贫工程。

十是继续推广家用系统、与建筑结合的热水工程,全面提高太阳能热利用工程项目水平。

      关键词: 光伏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