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1机组、#2机组分别于2004年5月31日和12月5日竣工投产,根据国家环保要求,一期2×135MW机组于2011年全部关停。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2018年7月,一期2×135MW机组资产成功处置并进入拆除阶段。未来,在这片土地上,南京华润将续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时间带走了135MW,却带不走留在脑海中的美好记忆。当年的板桥电力人用热情、努力换来了2×135MW机组的成功投运,今天他们也要再次分享在这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地方 “最”值得回味的故事。
(摄于2004年8月,一天早上的工程例会之后,大家聚在指挥部门前留念)
最辛苦
强正国:时任汽机主任
我是基建时第一批到板桥的,虽然十几年过去了,对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形还是历历在目。那时基建指挥部只有几间活动板房,房间里1排硬板床、1个空调、2个桌子、1个笔记本电脑,另外还有1张躺椅,躺椅是床铺不够时临时用来休息的。设备调试期,大家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天天加班至深夜,吃、睡、住都在现场,运行班一上就是连续12小时,活动板房里床铺的使用规则是“谁来谁睡,谁醒谁走”。
从指挥部到#1机组现场只有一条一公里左右的土路,遇到下雨天小路便会积水,泥泞难行,往返一趟身上就沾满了泥点,但这样的一条小土路却不是刻意修筑的,而是大家在工作中一步一步踩出来的,应了鲁迅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我们这批人是吃了“苦”,也感受到了项目成功的“甜”,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
最迅速
朱丹明:时任热控专工
当年基建我们所用的上汽厂图纸错误较多,零件运输损坏也多,有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由于图纸错误,无法安装,整个工程进度都即将面临停滞。当天下午五点,我立即带着图纸到了南京火车站,但那时发往上海的列车很少,等我赶到车站,已经没有车了,于是我只好又跑到长途汽车站,赶上了最后一班去上海的长途客车。晚上11点,我终于到达了上海的闵行区,就近在上汽厂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上汽厂,找到技术人员,重新出图纸。下午4点,我赶回基建工地,将修正过的图纸交给施工人员,零件成功安装!
就这样,我们在24小时内成功解决了一个难题,丝毫没有影响到工程进度!
最坚守
王军:时任2×135MW运行部化学专业专工
当时135MW供氢站初次使用,由于是用水置换氢气,导致氢气罐内湿度高且难以下降,我在去现场测量时,也是由于地面湿滑,一不小心摔倒,膝盖刚好撞在台阶尖角上,估计也是疼懵了,只是用手捂着伤口止血,直到被同事们紧急送到医院,才发现这一跤跌的膝盖骨都露了出来, 伤口缝了三针,当天晚上我离开了调试现场在家休息。但是这一晚睡的并不踏实,想到手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没有交代,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拖了整个化学专业的后腿,不能因为化学专业调试进度耽误整个机组的工程进度啊!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回到了工作现场,因为不能行走,就只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现场工作,多亏了整个团队对我的照顾和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也一点没落下,每天忙完也是他们陪伴我去医院换药,换药的地方选在梅山医院,也是因为距离单位最近,不会影响工作。
其实我的这件小事本不值一提,因为那会儿在现场“轻伤不下火线”是一种常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信念:全力保证工程进度!这种无私的工作精神才是真正值得传承的。
最难忘
顾振国:2004——2011年,一期2×135MW机组单元长。
最难忘的不是哪一件事,而是当时的环境和氛围。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自动化还不发达的年代,同事之间的距离却好像比现在更近。
工作上,因为手动操作较多,所以师徒之间经常结对儿出去干活,在面对新的问题和知识点时,师傅都会不厌其烦的去教导,工余时间也时不时的提点几句,在耳濡目染之下,徒弟自然成长很快,师徒之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加深;不仅是师徒,专业之间,跨专业之间的氛围也很融洽,遇到重要操作而人手不够的时候,各个专业的人员都积极上阵,互相沟通协作,记得135MW机组有一点时间所用的煤炭比较潮湿、粘度大,煤斗易赌煤,经常造成给煤机断煤,每当发生堵煤的时候,机电炉专业的人员便轮流出去,用大锤连续敲打煤斗,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敲打,往往造成手臂酸痛,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会抱怨。
那时大伙的年龄也比较相近,共同话题也就多了起来,闲时常聚在一起经常聊些家庭教育问题,谁家遇到什么事,大家伙都是毫不计较的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大家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个值,就是一股绳,是一个家庭!
最暖心
陈丽:2004——2011年,一期2×135MW机组电汽主值
2005年我在135MW上倒班,那时刚怀孕,汽机专业每周二大夜班清晨需要定期旋转滤网,每次都能收获很多小鱼小虾,班组里的师傅们就会把这些小江鲜小心的带回来,给我补充营养,加热的方式也很有趣,我们把小江鲜放在老式的铁皮饭盒里,加上水和盐,就放在汽轮机本体的锚爪上加热,虽然是及其简单朴实的食物,那种鲜美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流口水。
最深刻:
刘鹏:2005年进入华润,在2×135MW机组学习汽机专业
我2005年进入华润,照片里的我刚刚年满22周岁,进入汽机班组半年左右,第一次参加大修工作,参与的是化水系统检修,当时感觉大修场面甚是壮观。
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高压缸揭缸时,有一颗螺丝比较大,需要从上部敲击,领导安排我在下部用手接住螺丝,防止落入缸体内部,结果螺丝掉下来时我一个不留神,没有接住。领导在现场狠狠批评了我:“这样一个小事情都做不好,以后如何参加机组检修?!”其实在那一刻,我自己心里也觉得很委屈,不就是一颗螺丝吗?直到看到检修人员汗流浃背的为了这颗螺丝在缸体内部反复查找时,我才知道杂物的掉落极有可能会破坏缸体内部的精密零件,才明白过来自己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多大的不便,惹出了多大的麻烦!
后来,我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底,时刻提醒自己要自勉自律,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最甜蜜:
赵佩佩: 时任2×135MW机组汽机巡检
黄桢国:时任2×135MW机组汽机副值
赵佩佩:运行部当时实行四班三倒,每个转班的小夜班下班后,全体运行人员都留在单位,学习机电炉全能知识,也就是俗称的“学习班”。从现场查系统、图纸与实际管道相对照、看锅炉、汽轮机本体解体后的内部构造等学习过程,发挥师徒间的传、帮、带作用。而黄桢国当时是汽机副职,我正在学习汽机巡检,所以就顺理成章的签订了汽机专业的师徒合同。
黄桢国: 签订师徒合同对师傅和徒弟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奖罚条例,所以我每天都会对佩佩进行现场考问,她只能没日没夜的跟着我学习,那阵子几乎是朝夕相处,日子久了,爱情的小火苗也渐渐燃烧起来。
有一次,我们上小夜班,佩佩正在对循泵房进行例行检查时突然下起了暴雨,由于积水坑水位高,排水泵启动不来,值长安排她在原地观察水位上升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直到检修人员将排水泵修理正常才能离开。但外面大雨滂沱,我作为汽机人员自告奋勇至现场协助检修人员处理问题。终于排水泵恢复正常,回来的路上,我俩在暴雨中顶着唯一一把雨伞,她安然无恙的回到了控制室,我却几乎全身被雨水打湿,不过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现在我俩已经结婚12年,有一个10岁的女儿,把以前在135MW的小故事讲出来,主要是想撒一把狗粮。
惜别在昨日,感动存心里。
时间带走了135MW,却带不走板桥电力人的团结与坚守。
未来的路,我们还要一起,初心不忘,筑梦前行!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1机组、#2机组分别于2004年5月31日和12月5日竣工投产,根据国家环保要求,一期2×135MW机组于2011年全部关停。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2018年7月,一期2×135MW机组资产成功处置并进入拆除阶段。未来,在这片土地上,南京华润将续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时间带走了135MW,却带不走留在脑海中的美好记忆。当年的板桥电力人用热情、努力换来了2×135MW机组的成功投运,今天他们也要再次分享在这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地方 “最”值得回味的故事。
(摄于2004年8月,一天早上的工程例会之后,大家聚在指挥部门前留念)
最辛苦
强正国:时任汽机主任
我是基建时第一批到板桥的,虽然十几年过去了,对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形还是历历在目。那时基建指挥部只有几间活动板房,房间里1排硬板床、1个空调、2个桌子、1个笔记本电脑,另外还有1张躺椅,躺椅是床铺不够时临时用来休息的。设备调试期,大家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天天加班至深夜,吃、睡、住都在现场,运行班一上就是连续12小时,活动板房里床铺的使用规则是“谁来谁睡,谁醒谁走”。
从指挥部到#1机组现场只有一条一公里左右的土路,遇到下雨天小路便会积水,泥泞难行,往返一趟身上就沾满了泥点,但这样的一条小土路却不是刻意修筑的,而是大家在工作中一步一步踩出来的,应了鲁迅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我们这批人是吃了“苦”,也感受到了项目成功的“甜”,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
最迅速
朱丹明:时任热控专工
当年基建我们所用的上汽厂图纸错误较多,零件运输损坏也多,有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由于图纸错误,无法安装,整个工程进度都即将面临停滞。当天下午五点,我立即带着图纸到了南京火车站,但那时发往上海的列车很少,等我赶到车站,已经没有车了,于是我只好又跑到长途汽车站,赶上了最后一班去上海的长途客车。晚上11点,我终于到达了上海的闵行区,就近在上汽厂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上汽厂,找到技术人员,重新出图纸。下午4点,我赶回基建工地,将修正过的图纸交给施工人员,零件成功安装!
就这样,我们在24小时内成功解决了一个难题,丝毫没有影响到工程进度!
最坚守
王军:时任2×135MW运行部化学专业专工
当时135MW供氢站初次使用,由于是用水置换氢气,导致氢气罐内湿度高且难以下降,我在去现场测量时,也是由于地面湿滑,一不小心摔倒,膝盖刚好撞在台阶尖角上,估计也是疼懵了,只是用手捂着伤口止血,直到被同事们紧急送到医院,才发现这一跤跌的膝盖骨都露了出来, 伤口缝了三针,当天晚上我离开了调试现场在家休息。但是这一晚睡的并不踏实,想到手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没有交代,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拖了整个化学专业的后腿,不能因为化学专业调试进度耽误整个机组的工程进度啊!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回到了工作现场,因为不能行走,就只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现场工作,多亏了整个团队对我的照顾和配合,使我们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也一点没落下,每天忙完也是他们陪伴我去医院换药,换药的地方选在梅山医院,也是因为距离单位最近,不会影响工作。
其实我的这件小事本不值一提,因为那会儿在现场“轻伤不下火线”是一种常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信念:全力保证工程进度!这种无私的工作精神才是真正值得传承的。
最难忘
顾振国:2004——2011年,一期2×135MW机组单元长。
最难忘的不是哪一件事,而是当时的环境和氛围。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自动化还不发达的年代,同事之间的距离却好像比现在更近。
工作上,因为手动操作较多,所以师徒之间经常结对儿出去干活,在面对新的问题和知识点时,师傅都会不厌其烦的去教导,工余时间也时不时的提点几句,在耳濡目染之下,徒弟自然成长很快,师徒之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交流中不断加深;不仅是师徒,专业之间,跨专业之间的氛围也很融洽,遇到重要操作而人手不够的时候,各个专业的人员都积极上阵,互相沟通协作,记得135MW机组有一点时间所用的煤炭比较潮湿、粘度大,煤斗易赌煤,经常造成给煤机断煤,每当发生堵煤的时候,机电炉专业的人员便轮流出去,用大锤连续敲打煤斗,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敲打,往往造成手臂酸痛,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会抱怨。
那时大伙的年龄也比较相近,共同话题也就多了起来,闲时常聚在一起经常聊些家庭教育问题,谁家遇到什么事,大家伙都是毫不计较的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大家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个值,就是一股绳,是一个家庭!
最暖心
陈丽:2004——2011年,一期2×135MW机组电汽主值
2005年我在135MW上倒班,那时刚怀孕,汽机专业每周二大夜班清晨需要定期旋转滤网,每次都能收获很多小鱼小虾,班组里的师傅们就会把这些小江鲜小心的带回来,给我补充营养,加热的方式也很有趣,我们把小江鲜放在老式的铁皮饭盒里,加上水和盐,就放在汽轮机本体的锚爪上加热,虽然是及其简单朴实的食物,那种鲜美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流口水。
最深刻:
刘鹏:2005年进入华润,在2×135MW机组学习汽机专业
我2005年进入华润,照片里的我刚刚年满22周岁,进入汽机班组半年左右,第一次参加大修工作,参与的是化水系统检修,当时感觉大修场面甚是壮观。
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高压缸揭缸时,有一颗螺丝比较大,需要从上部敲击,领导安排我在下部用手接住螺丝,防止落入缸体内部,结果螺丝掉下来时我一个不留神,没有接住。领导在现场狠狠批评了我:“这样一个小事情都做不好,以后如何参加机组检修?!”其实在那一刻,我自己心里也觉得很委屈,不就是一颗螺丝吗?直到看到检修人员汗流浃背的为了这颗螺丝在缸体内部反复查找时,我才知道杂物的掉落极有可能会破坏缸体内部的精密零件,才明白过来自己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多大的不便,惹出了多大的麻烦!
后来,我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底,时刻提醒自己要自勉自律,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最甜蜜:
赵佩佩: 时任2×135MW机组汽机巡检
黄桢国:时任2×135MW机组汽机副值
赵佩佩:运行部当时实行四班三倒,每个转班的小夜班下班后,全体运行人员都留在单位,学习机电炉全能知识,也就是俗称的“学习班”。从现场查系统、图纸与实际管道相对照、看锅炉、汽轮机本体解体后的内部构造等学习过程,发挥师徒间的传、帮、带作用。而黄桢国当时是汽机副职,我正在学习汽机巡检,所以就顺理成章的签订了汽机专业的师徒合同。
黄桢国: 签订师徒合同对师傅和徒弟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奖罚条例,所以我每天都会对佩佩进行现场考问,她只能没日没夜的跟着我学习,那阵子几乎是朝夕相处,日子久了,爱情的小火苗也渐渐燃烧起来。
有一次,我们上小夜班,佩佩正在对循泵房进行例行检查时突然下起了暴雨,由于积水坑水位高,排水泵启动不来,值长安排她在原地观察水位上升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直到检修人员将排水泵修理正常才能离开。但外面大雨滂沱,我作为汽机人员自告奋勇至现场协助检修人员处理问题。终于排水泵恢复正常,回来的路上,我俩在暴雨中顶着唯一一把雨伞,她安然无恙的回到了控制室,我却几乎全身被雨水打湿,不过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现在我俩已经结婚12年,有一个10岁的女儿,把以前在135MW的小故事讲出来,主要是想撒一把狗粮。
惜别在昨日,感动存心里。
时间带走了135MW,却带不走板桥电力人的团结与坚守。
未来的路,我们还要一起,初心不忘,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