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发电公司“1+1+1”模式引领创新发展

  11项创新成果入选湖北公司双创奖、3项技术专利获国家认证、摘得国家能源集团QC成果一等奖,2019年以来,湖北荆门发电公司以精益管理为抓手,依托“一个带头人、一个攻坚团队、一个创新平台”的“1+1+1”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累计摘得47个创新奖项,有力的推动了生产经营再上新台阶。

  创新达人解难题

  在荆电,提起创新达人,干部职工如数家珍,任大勇便是大家公认的创新高手。“只花三元钱就守住了三千万的大项目安全。”任大勇的创新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2016年,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采用国内领先的MGGH技术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这在原国电集团内尚属首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碰到的难题自然不少。MGGH技术领先,但市面上没有现成的MGGH测漏装置,一旦运行中出现漏点无法第一时间监测到,成为首当其中的“拦路虎”。三千万的大工程,安全保障必须做到100%。就在项目团队焦急万分的时刻,设备管理专家任大勇主动请缨自主研究MGGH专用测量报警装置。

  从电厂锅炉常用的声波报警装置着手分析电路原理,到联想收小麦、稻谷用的粮食水分测量仪进行电路分析实验,接到任务后的任大勇一头钻进实验室没日没夜的研究起来。尽管两次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但任大勇愈挫愈勇。要保持监测稳定,就得化繁就简,任大勇运用自身专业知识设计制作出简易的报警装置电路图,花三元钱购买了三极管、电阻、继电器、报警灯和两个测点组装成监测电路,再爬上电除尘灰斗,模拟MGGH泄漏环境,用杯子亲手装灰对模型进行多遍测试。

  “苦心人,天不负。”由他设计的监测电路不仅有效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还填补了该项工作的技术空白,为荆电超低排放改造取得58天完工的良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任大勇的这项专利也荣获了湖北公司创新项目三等奖。

  在荆电,这样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国家能源集团劳模付加红仅渣水引流一项技术改造,就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53.76万元;湖北省建功立业标兵、荆门名匠陈缘大胆采用新型智能变送器,实现保护、测量电流互感器互为备用,走在继电保护技术最前沿。

  以匠人匠心引领创新,荆电创新之路走得格外沉稳致远。

  青年担当聚合力

  磨煤机石子煤排放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环境污染,成为困扰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老大难问题。为降低石子煤排放,2018年3月,荆电成立了《减少磨煤机石子煤排放》QC小组展开技术攻关。这是一支由多数青年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队员们思维活跃,微视频网络会诊、实时数据更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成为解决团队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良方。

  为不耽误日常工作,小组成员大多利用工余时间开展设备跟踪测试和调整。遇上机组大小修、组员出差海外项目等特殊时期,“一人顶三角”成为常态。组长临时抽调海外工程,副组长即刻顶上;项目进入攻坚期,恰逢机组大修,小组党员连续三个月“白加黑”、“5+2”连轴转;迎峰度夏期间,生产单位24小时值班,56岁的老师傅自告奋勇揽下“夜班活”。从初春到寒冬,每日一检测,每周一总结,每周一调整,组员们从未间断过。

  “兄弟们,我这都守了一天了,石子煤一颗也没排,会不会设备出故障了?还在厂里的速来会诊。”一天晚上,青年员工胡方斌在例行检查观测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立即在微信群里求援。十五分钟后,小组里四名队员踩着夜幕悉数赶到。大家伙儿逐个围绕设备仔仔细细查了个遍,最终得出结论“项目攻关成功,结果超预期,石子煤实现零排放。”如今,这出乌龙笑话已成为荆电青年创新的活教材,被传唱,被宣讲。项目结项后的固化阶段,大年三十凌晨的一张组员穿着厚重棉衣巡查的照片更是火爆了朋友圈,让这群有担当讲奉献的骨干团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精益舞台展风采

  2017年11月,荆电全面启动精益管理工作,推出以“创新+创效”为驱动的“双创”工作模式,成立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双创”工作办公室,建立《精益管理对标管理办法(试行)》等十一项管理标准,出台》《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多项考评管理制度,构建起人、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创效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职工1200多人的老厂,企业面临着机组容量竞争力不强、人员老龄化加剧、员工学习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荆电从“精益生产、精益营销、精益党建、精益管控”四个维度开出药方,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实施SDA、SGA项目攻关,以提升员工发现问题的眼界和能力、培养员工自我改善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学习动力为根本,实施一系列课题攻关和个人改善,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凝聚力量。

  精益管理起步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普通职工一没资源,二没技术,创新谈何容易?”推广之初,质疑声不断。厂部先后组织召开十多场宣讲会,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一把手”亲自到班组讲课,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精益的精髓和背后的重要意义。六种管理工具、十一项评价标准、三级奖励机制,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理念秉持下,在“咬定精益管理不放松”的持续推进中,员工精益理念和意识明显提升,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类生产和经营难题逐步破解,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员工解决生产问题从“西药”对症下药转变为“中药”调理病根,彻底打翻了“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方式,隐患关口前移成为荆电人最流行的解决问题办法。

  如今,走进荆电,你会惊喜的发现,大到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小到制作发明简易工器具,每个荆电人都会以审视的眼光仔细琢磨是否还有精进的空间。“今天你Kaizen(改善)了吗?”潜移默化的成为了荆电人打招呼的流行语。

  “匠人领航、团队共建、平台驱动”荆电“三位一体”的创新管理模式铸就了“1+1+1=∞”的合力,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杨玲、周茜)

关键词: 区块链, 荆门发电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湖北荆门发电公司“1+1+1”模式引领创新发展

作者:杨玲 周茜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中国电力网

  11项创新成果入选湖北公司双创奖、3项技术专利获国家认证、摘得国家能源集团QC成果一等奖,2019年以来,湖北荆门发电公司以精益管理为抓手,依托“一个带头人、一个攻坚团队、一个创新平台”的“1+1+1”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累计摘得47个创新奖项,有力的推动了生产经营再上新台阶。

  创新达人解难题

  在荆电,提起创新达人,干部职工如数家珍,任大勇便是大家公认的创新高手。“只花三元钱就守住了三千万的大项目安全。”任大勇的创新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2016年,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采用国内领先的MGGH技术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这在原国电集团内尚属首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碰到的难题自然不少。MGGH技术领先,但市面上没有现成的MGGH测漏装置,一旦运行中出现漏点无法第一时间监测到,成为首当其中的“拦路虎”。三千万的大工程,安全保障必须做到100%。就在项目团队焦急万分的时刻,设备管理专家任大勇主动请缨自主研究MGGH专用测量报警装置。

  从电厂锅炉常用的声波报警装置着手分析电路原理,到联想收小麦、稻谷用的粮食水分测量仪进行电路分析实验,接到任务后的任大勇一头钻进实验室没日没夜的研究起来。尽管两次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但任大勇愈挫愈勇。要保持监测稳定,就得化繁就简,任大勇运用自身专业知识设计制作出简易的报警装置电路图,花三元钱购买了三极管、电阻、继电器、报警灯和两个测点组装成监测电路,再爬上电除尘灰斗,模拟MGGH泄漏环境,用杯子亲手装灰对模型进行多遍测试。

  “苦心人,天不负。”由他设计的监测电路不仅有效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还填补了该项工作的技术空白,为荆电超低排放改造取得58天完工的良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任大勇的这项专利也荣获了湖北公司创新项目三等奖。

  在荆电,这样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国家能源集团劳模付加红仅渣水引流一项技术改造,就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53.76万元;湖北省建功立业标兵、荆门名匠陈缘大胆采用新型智能变送器,实现保护、测量电流互感器互为备用,走在继电保护技术最前沿。

  以匠人匠心引领创新,荆电创新之路走得格外沉稳致远。

  青年担当聚合力

  磨煤机石子煤排放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环境污染,成为困扰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老大难问题。为降低石子煤排放,2018年3月,荆电成立了《减少磨煤机石子煤排放》QC小组展开技术攻关。这是一支由多数青年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队员们思维活跃,微视频网络会诊、实时数据更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成为解决团队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良方。

  为不耽误日常工作,小组成员大多利用工余时间开展设备跟踪测试和调整。遇上机组大小修、组员出差海外项目等特殊时期,“一人顶三角”成为常态。组长临时抽调海外工程,副组长即刻顶上;项目进入攻坚期,恰逢机组大修,小组党员连续三个月“白加黑”、“5+2”连轴转;迎峰度夏期间,生产单位24小时值班,56岁的老师傅自告奋勇揽下“夜班活”。从初春到寒冬,每日一检测,每周一总结,每周一调整,组员们从未间断过。

  “兄弟们,我这都守了一天了,石子煤一颗也没排,会不会设备出故障了?还在厂里的速来会诊。”一天晚上,青年员工胡方斌在例行检查观测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立即在微信群里求援。十五分钟后,小组里四名队员踩着夜幕悉数赶到。大家伙儿逐个围绕设备仔仔细细查了个遍,最终得出结论“项目攻关成功,结果超预期,石子煤实现零排放。”如今,这出乌龙笑话已成为荆电青年创新的活教材,被传唱,被宣讲。项目结项后的固化阶段,大年三十凌晨的一张组员穿着厚重棉衣巡查的照片更是火爆了朋友圈,让这群有担当讲奉献的骨干团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精益舞台展风采

  2017年11月,荆电全面启动精益管理工作,推出以“创新+创效”为驱动的“双创”工作模式,成立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双创”工作办公室,建立《精益管理对标管理办法(试行)》等十一项管理标准,出台》《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多项考评管理制度,构建起人、团队、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创效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职工1200多人的老厂,企业面临着机组容量竞争力不强、人员老龄化加剧、员工学习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荆电从“精益生产、精益营销、精益党建、精益管控”四个维度开出药方,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实施SDA、SGA项目攻关,以提升员工发现问题的眼界和能力、培养员工自我改善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学习动力为根本,实施一系列课题攻关和个人改善,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凝聚力量。

  精益管理起步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普通职工一没资源,二没技术,创新谈何容易?”推广之初,质疑声不断。厂部先后组织召开十多场宣讲会,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一把手”亲自到班组讲课,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精益的精髓和背后的重要意义。六种管理工具、十一项评价标准、三级奖励机制,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理念秉持下,在“咬定精益管理不放松”的持续推进中,员工精益理念和意识明显提升,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类生产和经营难题逐步破解,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员工解决生产问题从“西药”对症下药转变为“中药”调理病根,彻底打翻了“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方式,隐患关口前移成为荆电人最流行的解决问题办法。

  如今,走进荆电,你会惊喜的发现,大到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小到制作发明简易工器具,每个荆电人都会以审视的眼光仔细琢磨是否还有精进的空间。“今天你Kaizen(改善)了吗?”潜移默化的成为了荆电人打招呼的流行语。

  “匠人领航、团队共建、平台驱动”荆电“三位一体”的创新管理模式铸就了“1+1+1=∞”的合力,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杨玲、周茜)

      关键词:电力, 荆门发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