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西红峪秋高气爽,小村周围的山坡上,种满了花生、核桃、芝麻、板栗、苹果。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钱余龙挺自豪的。
西红峪,这个在费县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点灯靠油,磨面靠牛,吃水下沟”的小山村,竟然在1996年的除夕夜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这天,村里8户村民家通了电。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
深山沟里通上了电
1969年,钱余龙就出生在这里。八百里沂蒙,高高的大山阻挡了人们和外界的沟通,不通电,也不通公路,是山东最贫穷的地方。
1993年,24岁的钱余龙成了电力职工,刚上班就参加了县里的“户户通电”攻坚战。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到1995年年底,大山深处只有8户人家的西红峪村成了最后一道难关。一根水泥线杆1000多斤,钱余龙他们十几个人喊着号子,在崎岖的山间一步一挪,硬是把30根线杆一根根扛进了西红峪……
电通了,两年后,乡村公路也通了,高高的大山不再是阻碍。
1997年年初,薛庄镇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随后几年,两座35千伏变电站又先后建成。源源不断的电能为山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1998年年初,费县提出用4年时间彻底消灭荒山的目标。为了全力配合县里的工作,当时的费县电业局同步推出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
1998年3月,在距离西红峪村不远的穷汉崮上,来自县里、乡镇的干部和周边村的100多位村民一起,开始了对穷汉崮的“荒山绿化示范工程”建设。穷汉崮是那片荒山最恶劣条件的代表,山上石头多、土少,还没有水源。乡亲们用铁镐辅助凿坑,垒石头圈,一筐筐背土、一桶桶提水上山。费县电业局抽调出精干力量,架设电线,修建蓄水池,安装灌溉设备。
众人合力奋战一个多月,核桃、板栗、油桃、苹果、魁栗等各种果树种了近万棵。
林清法家当时是最积极的一户。他有三个儿子,到了快结婚的年龄还没对象,穷得一条裤子要穿两代人。电通了,果树种上了,他们看到了希望。为了抓住季节多植树,全家人起早贪黑泡在山上,不到20天就种了300多棵各种果树。
“没想到有了电,挣钱就有了门路,电视、冰箱、洗衣机都添置上了,日子也过好了。”林清法感受颇深。
此后没几年,乡亲们逐渐把山谷间、山坡上的荒地都开发了出来。家家有果园,户户有收益,曾经的荒山、穷山变成了一座座花果山。
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除了种果树,村里有的人还搞起了土鸡、旱鸭、蒙山蝎子等特色养殖;有的人开了小型加工厂,什么罐头厂、果脯厂、核桃油厂,林林总总冒了出来。
林清法的大儿子林本春在村里盖起了新瓦房,砌起猪圈,科学养猪,发展规模养殖业。
二儿子林本同先是在镇上开了家饭店,一年能挣两万多元。2003年他又到临沂开了家饭店,现在一年能有10万多元的收入。他说:“有了电,改变最大的就是观念。原来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幸福了,后来信息多了,眼光也高了,到现在还不知足呢!”
三儿子林本河脑子活,看有了电,借钱买了一台电刨子搞起了家具加工。2000年,他第一个在山下盖起了两层的沿街小楼房,建了新车间。“有电了真是能长见识,挣钱的办法也多了。”他现在又搞起了大棚种植,有两亩左右,主要种西红柿、辣椒、黄瓜,依托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不愁销路,一年有十万左右的收入。
每年在电器上花费两三千元的王恩平,算得上村里的用电大户。他家门口一辆崭新的电动汽车引人注意。“这是卖了以前那辆汽车后新买的。”王恩平抚摸着爱车说,“离这儿最近的加油站也得20里地,而电动汽车随时可以充电!”
村民王振刚除了种地,主要做木材生意,年收入十万多元。他说,以前到镇上赶集,都不好意思说是西红峪的。现在富了,谁问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西红峪的,你听说过吧!
2011年,费县决定以5A级最高标准,在费县北部,打造面积达240平方千米的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西红峪村正处于沂蒙山银座景区的腹地。
费县供电公司决定将小村供电的户均容量由原先的0.625千伏安扩容到6.25千伏安,为民宿生态游预留充足的用电空间。该公司先后架设了两条10千伏供电专线,安装了6台专用变压器,还为登山索道、玉皇宫、望海楼等铺设了专用电缆。
2016年7月16日,景区正式建成开放。景区旅游的火爆,让西红峪人看到了新的商机。
林本河兄弟三人全面升级了自家果园,投资建设了集观赏、旅游、采摘、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2017年4月15日,林本春来到当地供电所,填写新的用电申请单。第二天,供电所两名员工就赶到西红峪村,提出了专业化方案。2017年5月1日,生态园正式开业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生态园一天就能收入四五千元。村民们看到后,也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客栈。
今年3月,为给村民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当年参与“户户通电”工程的钱余龙,又和同事们一起,对西红峪村实施了动力电改造,把过去的两相电,全部换成了三相四线,还重新立了杆。钱余龙感叹:“这一次的工程,比当年‘户户通电’可简单多了。现在的西红峪,全部是硬化的水泥路面,机械施工进村也方便了,肩扛人抬的情景真的成为历史了。”
景区吸纳了附近很多劳动力。他们白天在景区上班,清早还可管理果园。一些大爷、大娘卖起自家产的水果、辣椒酱、大煎饼、核桃、花椒、蝎子等土特产,非常受欢迎。
如今的西红峪村,已完成了新一轮的规划建设,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诉说着沂蒙山深处的幸福。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0月的西红峪秋高气爽,小村周围的山坡上,种满了花生、核桃、芝麻、板栗、苹果。站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钱余龙挺自豪的。
西红峪,这个在费县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点灯靠油,磨面靠牛,吃水下沟”的小山村,竟然在1996年的除夕夜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这天,村里8户村民家通了电。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
深山沟里通上了电
1969年,钱余龙就出生在这里。八百里沂蒙,高高的大山阻挡了人们和外界的沟通,不通电,也不通公路,是山东最贫穷的地方。
1993年,24岁的钱余龙成了电力职工,刚上班就参加了县里的“户户通电”攻坚战。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到1995年年底,大山深处只有8户人家的西红峪村成了最后一道难关。一根水泥线杆1000多斤,钱余龙他们十几个人喊着号子,在崎岖的山间一步一挪,硬是把30根线杆一根根扛进了西红峪……
电通了,两年后,乡村公路也通了,高高的大山不再是阻碍。
1997年年初,薛庄镇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随后几年,两座35千伏变电站又先后建成。源源不断的电能为山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1998年年初,费县提出用4年时间彻底消灭荒山的目标。为了全力配合县里的工作,当时的费县电业局同步推出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
1998年3月,在距离西红峪村不远的穷汉崮上,来自县里、乡镇的干部和周边村的100多位村民一起,开始了对穷汉崮的“荒山绿化示范工程”建设。穷汉崮是那片荒山最恶劣条件的代表,山上石头多、土少,还没有水源。乡亲们用铁镐辅助凿坑,垒石头圈,一筐筐背土、一桶桶提水上山。费县电业局抽调出精干力量,架设电线,修建蓄水池,安装灌溉设备。
众人合力奋战一个多月,核桃、板栗、油桃、苹果、魁栗等各种果树种了近万棵。
林清法家当时是最积极的一户。他有三个儿子,到了快结婚的年龄还没对象,穷得一条裤子要穿两代人。电通了,果树种上了,他们看到了希望。为了抓住季节多植树,全家人起早贪黑泡在山上,不到20天就种了300多棵各种果树。
“没想到有了电,挣钱就有了门路,电视、冰箱、洗衣机都添置上了,日子也过好了。”林清法感受颇深。
此后没几年,乡亲们逐渐把山谷间、山坡上的荒地都开发了出来。家家有果园,户户有收益,曾经的荒山、穷山变成了一座座花果山。
找到了新的致富路
除了种果树,村里有的人还搞起了土鸡、旱鸭、蒙山蝎子等特色养殖;有的人开了小型加工厂,什么罐头厂、果脯厂、核桃油厂,林林总总冒了出来。
林清法的大儿子林本春在村里盖起了新瓦房,砌起猪圈,科学养猪,发展规模养殖业。
二儿子林本同先是在镇上开了家饭店,一年能挣两万多元。2003年他又到临沂开了家饭店,现在一年能有10万多元的收入。他说:“有了电,改变最大的就是观念。原来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幸福了,后来信息多了,眼光也高了,到现在还不知足呢!”
三儿子林本河脑子活,看有了电,借钱买了一台电刨子搞起了家具加工。2000年,他第一个在山下盖起了两层的沿街小楼房,建了新车间。“有电了真是能长见识,挣钱的办法也多了。”他现在又搞起了大棚种植,有两亩左右,主要种西红柿、辣椒、黄瓜,依托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不愁销路,一年有十万左右的收入。
每年在电器上花费两三千元的王恩平,算得上村里的用电大户。他家门口一辆崭新的电动汽车引人注意。“这是卖了以前那辆汽车后新买的。”王恩平抚摸着爱车说,“离这儿最近的加油站也得20里地,而电动汽车随时可以充电!”
村民王振刚除了种地,主要做木材生意,年收入十万多元。他说,以前到镇上赶集,都不好意思说是西红峪的。现在富了,谁问都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西红峪的,你听说过吧!
2011年,费县决定以5A级最高标准,在费县北部,打造面积达240平方千米的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西红峪村正处于沂蒙山银座景区的腹地。
费县供电公司决定将小村供电的户均容量由原先的0.625千伏安扩容到6.25千伏安,为民宿生态游预留充足的用电空间。该公司先后架设了两条10千伏供电专线,安装了6台专用变压器,还为登山索道、玉皇宫、望海楼等铺设了专用电缆。
2016年7月16日,景区正式建成开放。景区旅游的火爆,让西红峪人看到了新的商机。
林本河兄弟三人全面升级了自家果园,投资建设了集观赏、旅游、采摘、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2017年4月15日,林本春来到当地供电所,填写新的用电申请单。第二天,供电所两名员工就赶到西红峪村,提出了专业化方案。2017年5月1日,生态园正式开业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生态园一天就能收入四五千元。村民们看到后,也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客栈。
今年3月,为给村民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当年参与“户户通电”工程的钱余龙,又和同事们一起,对西红峪村实施了动力电改造,把过去的两相电,全部换成了三相四线,还重新立了杆。钱余龙感叹:“这一次的工程,比当年‘户户通电’可简单多了。现在的西红峪,全部是硬化的水泥路面,机械施工进村也方便了,肩扛人抬的情景真的成为历史了。”
景区吸纳了附近很多劳动力。他们白天在景区上班,清早还可管理果园。一些大爷、大娘卖起自家产的水果、辣椒酱、大煎饼、核桃、花椒、蝎子等土特产,非常受欢迎。
如今的西红峪村,已完成了新一轮的规划建设,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诉说着沂蒙山深处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