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纳入1700余家发电企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1700余家发电企业,年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

  ●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正在发挥。

  最近,生态环境部召开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如何推进?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确定一定时限内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配额或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分配给个体或组织,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确保碳实际排放不超过限定的排放总量。

  “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多减排,通过碳市场将富余的配额卖给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说。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建设碳市场,有利于从源头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协同降低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推动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1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零开始,扎实推进,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庄国泰表示,截至目前,7个试点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突破2.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5亿元,企业整体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

  “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庄国泰说。

  华新水泥是2014年湖北省第一批被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当年,该企业获得了2046万吨碳配额,在年度履约期结算时实际排放超出配额115.3万吨,最终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了碳配额。“购买配额的钱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教训沉重。”该企业气候保护部负责人说。

  从第二年开始,华新水泥加强碳资产管理,在节能减排方面下足功夫。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把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等加工成为垃圾衍生燃料以替代煤炭。如今,华新水泥旗下的水泥厂全部完成技术改造,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碳排放额度盈余。2015年,该企业通过出售盈余的42.4万吨碳配额,净收益900多万元。

  在试点省市,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参与主体是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首批纳入碳交易的企业共有1700余家,年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发电行业数据基础较好,产品比较单一,而且行业管理比较规范,整体排放量也很大,所以选择其作为突破口。

  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碳市场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法规制度、可靠的交易系统、真实的排放数据。“由于碳市场的复杂性、影响的广泛性、与各种政策间的高度关联性,必须打好基础、协调关系、稳步推进。”王志轩说。

  从无限制排放到可交易,碳排放权要获得“价格”,前提是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

  如何设定总量?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认为,总量设定要确立市场覆盖范围,把握国家碳减排目标,同时考量产业和企业的承受力以及竞争力。从国际经验和试点实践看,总量设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应遵循“适度从紧”“循序渐进”原则。

  “过松的配额会造成碳价格持续低迷,几乎体现不出碳成本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影响,导致碳市场成为摆设。但过紧的配额会过多提高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王志轩说,要做到总体“适度从紧”,配额分配到具体企业时,要与能源电力发展政策导向、节能减排导向等相一致。

  张希良表示,常见的配额分配方法有两种,有偿分配法和无偿分配法,为了让有关企业更容易接受碳市场,碳市场配额要以免费分配为主。

  在试点省份湖北省,碳排放配额被分为年度初始配额、新增预留配额以及政府预留配额。年度初始配额是所有纳入企业的初始配额之和,通过注册登记系统,一次性免费发放给企业。新增预留配额是指根据企业新增产能和产量变化确定的配额。同时,湖北预留出配额总额的8%,通过向市场投放和回购配额,避免市场过度波动,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准确可信的碳排放数据是配额交易、履约与减排目标落实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碳排放核算还不够准确,企业级别的碳排放数据仍不完善,这不仅会对配额分配造成困难,还会影响配额交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

  王毅认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碳市场有效运行至关重要。“企业级别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等,都需要在全国碳市场全面运行前建立完备。”

  将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

  “碳市场要注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干预。”王志轩表示,碳市场只有在市场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理的碳价格,才能够有效、合理配置减排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以最低成本进行节能减排。

  “碳市场是一种基于价格的政策工具,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王毅说,碳市场建设有必要同能源市场、电力市场的改革统筹规划、协同进行,利用建设碳市场的契机,进一步加大能源与电力市场开放力度,引入市场机制,深入推进改革。

  推进碳市场建设,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王毅认为,市场中的配额发放、交易与核证规则、利益冲突防范等问题,都要在法律中予以明确。

  “制定与碳交易相关的法律、行政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是碳市场的根本保障。”王志轩说,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前后连贯、内外协调。

  发电行业是碳市场建设的突破口。“发电行业作为碳市场的主体,面对一项复杂的新机制,必须认真梳理碳市场每个环节,弄清碳市场与各种政策工具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王志轩建议,电力企业要加大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深入参与碳市场建设,实事求是、准确核算并上报数据,为不断挖掘企业碳减排潜力做好技术储备,同时要加强培训,尽快掌握碳市场的机制和方法,熟练掌握碳交易工具。

  “对企业来说,建设碳市场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激励企业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安排,我们将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增加市场活跃度,同时防止过度投机和过度金融化,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庄国泰表示。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纳入1700余家发电企业

作者:寇江泽  发布时间:2018-09-18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1700余家发电企业,年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

  ●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正在发挥。

  最近,生态环境部召开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如何?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如何推进?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确定一定时限内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配额或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分配给个体或组织,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确保碳实际排放不超过限定的排放总量。

  “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多减排,通过碳市场将富余的配额卖给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说。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建设碳市场,有利于从源头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协同降低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推动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1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零开始,扎实推进,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庄国泰表示,截至目前,7个试点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突破2.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5亿元,企业整体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

  “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庄国泰说。

  华新水泥是2014年湖北省第一批被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当年,该企业获得了2046万吨碳配额,在年度履约期结算时实际排放超出配额115.3万吨,最终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了碳配额。“购买配额的钱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教训沉重。”该企业气候保护部负责人说。

  从第二年开始,华新水泥加强碳资产管理,在节能减排方面下足功夫。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把生活垃圾、工厂废弃物等加工成为垃圾衍生燃料以替代煤炭。如今,华新水泥旗下的水泥厂全部完成技术改造,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碳排放额度盈余。2015年,该企业通过出售盈余的42.4万吨碳配额,净收益900多万元。

  在试点省市,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参与主体是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首批纳入碳交易的企业共有1700余家,年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发电行业数据基础较好,产品比较单一,而且行业管理比较规范,整体排放量也很大,所以选择其作为突破口。

  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碳市场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法规制度、可靠的交易系统、真实的排放数据。“由于碳市场的复杂性、影响的广泛性、与各种政策间的高度关联性,必须打好基础、协调关系、稳步推进。”王志轩说。

  从无限制排放到可交易,碳排放权要获得“价格”,前提是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

  如何设定总量?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认为,总量设定要确立市场覆盖范围,把握国家碳减排目标,同时考量产业和企业的承受力以及竞争力。从国际经验和试点实践看,总量设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应遵循“适度从紧”“循序渐进”原则。

  “过松的配额会造成碳价格持续低迷,几乎体现不出碳成本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影响,导致碳市场成为摆设。但过紧的配额会过多提高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王志轩说,要做到总体“适度从紧”,配额分配到具体企业时,要与能源电力发展政策导向、节能减排导向等相一致。

  张希良表示,常见的配额分配方法有两种,有偿分配法和无偿分配法,为了让有关企业更容易接受碳市场,碳市场配额要以免费分配为主。

  在试点省份湖北省,碳排放配额被分为年度初始配额、新增预留配额以及政府预留配额。年度初始配额是所有纳入企业的初始配额之和,通过注册登记系统,一次性免费发放给企业。新增预留配额是指根据企业新增产能和产量变化确定的配额。同时,湖北预留出配额总额的8%,通过向市场投放和回购配额,避免市场过度波动,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准确可信的碳排放数据是配额交易、履约与减排目标落实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碳排放核算还不够准确,企业级别的碳排放数据仍不完善,这不仅会对配额分配造成困难,还会影响配额交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

  王毅认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碳市场有效运行至关重要。“企业级别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等,都需要在全国碳市场全面运行前建立完备。”

  将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

  “碳市场要注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干预。”王志轩表示,碳市场只有在市场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理的碳价格,才能够有效、合理配置减排资源,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以最低成本进行节能减排。

  “碳市场是一种基于价格的政策工具,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王毅说,碳市场建设有必要同能源市场、电力市场的改革统筹规划、协同进行,利用建设碳市场的契机,进一步加大能源与电力市场开放力度,引入市场机制,深入推进改革。

  推进碳市场建设,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王毅认为,市场中的配额发放、交易与核证规则、利益冲突防范等问题,都要在法律中予以明确。

  “制定与碳交易相关的法律、行政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是碳市场的根本保障。”王志轩说,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前后连贯、内外协调。

  发电行业是碳市场建设的突破口。“发电行业作为碳市场的主体,面对一项复杂的新机制,必须认真梳理碳市场每个环节,弄清碳市场与各种政策工具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王志轩建议,电力企业要加大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深入参与碳市场建设,实事求是、准确核算并上报数据,为不断挖掘企业碳减排潜力做好技术储备,同时要加强培训,尽快掌握碳市场的机制和方法,熟练掌握碳交易工具。

  “对企业来说,建设碳市场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激励企业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安排,我们将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增加市场活跃度,同时防止过度投机和过度金融化,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庄国泰表示。

      关键词:区块链, 碳排放,发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