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截至10月20日,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累计向大唐东营公司保供电煤近240万吨,助力大唐东营公司完成发电量超74亿度。”
电力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面对煤价高企、燃料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作为大唐东营公司长协煤供应单位,与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保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坚决扛起扛牢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联合奏出了煤电保供的“最强音”。
大唐东营公司作为东营市唯一一家拥有2台一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电厂,也是大唐山东公司首家百万电厂,在能源保供攻坚战中,充分发挥中央发电企业“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全力保障了山东电网的稳定运行。
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作为大唐东营公司煤炭供应长协单位,从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的高度,主动承担保供、稳价责任,对大唐东营公司煤炭供应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有效保障了电厂燃煤需求,目前已累计向大唐东营公司保供电煤近240万吨,对大唐东营公司电力稳定供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政治、顾大局,“硬核”保障电力煤炭供应
形势就是责任,保供就是责任。面对供暖期临近,用电负荷需求持续升高的严峻形势,大唐东营公司闻令而动,牢固树立“保供”就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自觉把电力保供扛在肩上,不惜代价、不计得失,两台百万机组全开,应发尽发,上下同心,坚决保障电力供应,吹响了稳电保供的冲锋号角,保障了全省电力可靠供应,满足了人民用电需求,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责任担当。
在大唐东营公司煤炭库存持续降低,化解“燃煤之急”迫在眉睫之时,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深刻认识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从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的大局出发,主动与大唐东营公司沟通对接,在了解到原240万吨长协煤炭保供合同无法支撑大唐东营公司全年发电量的情况下,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总经理钟心守望相助、主动作为,将为大唐东营公司追加长协合同量列入总经理督办事项,钟心本人更是亲自推进、亲自调度。最终,面对严峻的煤炭资源形势,国能煤炭经营公司毫不犹豫地搬出了最后的家底,追加110万吨,合同总量达到了350万吨。
善作为、解难题,同舟共济攻难关
大唐东营公司两台百万燃煤发电机组于2020年底投产运营,机组首次采用“烟气深度梯级利用”等10余项国际国内首次应用的新技术,为机组配煤惨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煤种适配性问题,保证锅炉安全掺烧,国能煤炭经营公司协助大唐东营公司邀请西安热工院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现场一线,实地了解锅炉掺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大唐东营公司生产技术骨干多次召开技术交流会,分享其他电厂的掺烧经验,大唐东营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将锅炉适配煤种扩容至10个品种,有效降低了电煤保供难度。
大唐东营公司投运之初仅能接卸2种车型,为有效提升接卸效率,多次与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对接、寻求技术支持,在9月份召开的煤炭保供专题座谈会上,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无偿提供国家能源集团所有铁路车型的详细技术参数,并提出利用短暂的发运间隙进行翻车机技术改造,打破接卸瓶颈。经过3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大唐东营公司顺利完成翻车机改造,接卸车型增加为包含C64/C70/C80在内的黄大铁路全部车型,为电力能源保供赋能“加速度”。
出重拳、见实效,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为全方位落实电力保供责任,大唐东营发电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燃料保供保供专班,千方百计落实煤炭资源,一方面踩准节拍,适时采购市场煤炭适量补充库存,另一方面紧盯长协煤源价格优势不放松,与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反复沟通、密切对接,提高长协煤兑现率。
在了解到大唐东营公司两机组高负荷运行、库存低于合理水平的情况下,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鼎力相助,加紧组织煤炭货源供应,协调铁路运输计划,严把煤炭质量关和数量关,有效解决了大唐东营公司燃煤后顾之忧。针对大唐东营公司5月份库存偏低的情况,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紧急开辟绿色通道,追加现货电煤近5万吨;在“迎峰度夏”最关键的三季度,排除万难,累计向大唐东营公司供煤超90万吨;10月份前20天,在电力负荷增加、电煤供应紧张的非常时期,又向大唐东营公司紧急增加供应C64车9列约4万吨燃煤,所装煤种全部为电厂生产急需适烧煤种……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是双方精诚合作打赢“保口粮”时间争夺战的最好证明,也是大唐东营公司与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强强联合坚决打好电力能源保供攻坚战的最好见证。
越是紧要关头,越看担当作为。下一步,大唐东营公司与国能销售集团山东分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的“要着力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坚定扛好能源央企政治责任,全力确保今冬明春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守护好万家灯火。(魏艳珍、柴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