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一支笔、一篇篇待发的稿件……透过斑驳的阳光望去,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资料,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防城港项目部(以下简称“防城港项目部”)通讯员汪义亚正在努力赶稿。勤奋、踏实、肯干,是防城港项目部大家庭对这个96年小姑娘的评价。如今,汪义亚再次被中国电力网评为“优秀通讯员”,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刻苦,她实现了从业余到专业通讯员的华丽蜕变。
潜心学习 苦练宣传技能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是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专业科班出身的她,与专业的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编辑从业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采写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时,对稿件的逻辑结构、通讯语言等方面把握得不到位,写出来的稿件总是差强人意。“我从网上找了很多优秀的稿件来学习借鉴,分析他们的文章亮点和逻辑结构,思考以后类似的文章应该怎么入手”。汪义亚笑着说道。“小汪刚开始写作时,缺乏核电施工一线的工作经验,写的文章不够接地气,不善于挖掘感恩的故事和捕捉生动的细节。” 作为汪义亚宣传道路的引路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申建生见证了汪义亚的成长历程。
多看、多学、多练,两年来,汪义亚一直如此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大家总能看到这个小姑娘在一线采访,拍照、潜心写稿的身影。不分时间、地点,加班熬夜写稿、改稿、拍照显然成为了汪义亚的工作常态。
汪义亚(左)与师傅申建生
“我的进步离不开师父申建生的言传身教,他在平时看到优秀的文章会随手分享给我,给我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出彩之处,他会在清晨带我去海边拍日出,也会在黄昏时刻,带我奔赴核电现场,带我捕捉夕阳下施工一线的热闹场面。”谈及恩师,汪义亚内心感激无比。
持续“发力” 为企业宣传“添砖”
成为一名宣传人员之后,责任与压力剧增。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汪义亚来说,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天,正在整理稿件的汪义亚突然接到了一个采访任务,要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劳动模范、“江淮工匠”——张富进行一个人物专访。当采访完张富,师父申建生对她说的那番话让她记忆犹新,“你都不能感动自己,你能感动编辑和读者吗?要离自己的采访对象足够近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人物报道”。汪义亚听完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是很粗浅地报道了他的工作,并没有把张富这个人物写活,也没有通过其他受访者的角度,更立体的将张富这个技术能手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的形象展现出来。知晓了问题所在后,汪义亚再次约上了张富进行访谈,也对张富同班组的同事,领导进行了访谈,最终一个鲜活、立体、全面的核电焊匠跃然纸上,这篇报道也刊登在了人民网、中国能建周刊等重要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工作中的汪义亚
“我至今都忘不了张富看到自己上报后的喜悦之情,他看着自己成为文章主角,一个劲的感谢我,说他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关注,工作起来浑身都是劲!真诚质朴的话语透露出他的欣喜,也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汪义亚自豪的说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照片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守出来的。为了拍出一张好照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严寒冬季,汪义亚都跑到施工现场守着,有时候一守就是大半天,常由于保持半蹲或者猫着腰的姿势太久,双腿发麻,需要抖动几下才能缓解,每拍完照片,额头也已经淌满汗珠,汗水更是湿透了衣衫,一旁的师傅工人打趣道:“你真辛苦哩,出的汗比我还多”。
凭着这份执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两年间,她共计发表了稿件百余篇,很多稿件刊登在了人民网、《中国能建周刊》、《班组天地期刊》、《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等国内重大媒体和期刊上,在建筑业协会期刊、桂工网、中国电力网等媒体上均有上稿。
一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篇小文章可以成为一线工作者的心灵鸡汤,可以作为辛勤忙碌过后的慰藉,可以成为奉献无悔的源动力……汪义亚在这份工作中,渐渐明白了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宣传工作者的终极追求与价值所在。“我以后一定继续向标杆学习,多到现场与受访者交朋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留影,留声,留字,留住一线工作人员埋头苦干,辛勤耕耘的忙碌身影,力争在宣传岗位上做到最好”,汪义亚坚定的说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