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315国道边上一条通往国外的经济大动脉上,有一个名不见经的小村庄——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巴音库鲁提村。2018年12月,48岁的谭轩被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选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2019年,短短一年帮助销售柯尔克孜牛羊肉50000公斤、创收600余万元,被村民亲切称为“羊倌书记”。谭轩还发挥特长,帮助建成克州第一座光伏扶贫电站,年预期收入约70万元,稳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帕米尔高原这份爱让人感动
1月20日,春节前。谭轩办好请假手续回家看望父母,在北京仅停留了一天,22日就回到了村里。刚到,就接到了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守好村级防疫“最后一公里”的任务。
疫情当前,谭轩毅然挑起大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会议安排抓落实、入户核实摸底数、做好防疫看手册、严格甄别促隔离、关心关爱暖民心、请示汇报抓细节”等举措,保证全村防疫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我们这边封村了,买不到口罩,请求支援!”1月26日晚,谭轩向华电集团公司电话求助。得知这一消息,在华电集团公司安排协调下,华电香港公司积极帮忙购买,第一批3600只N95口罩到达村里后捐赠给乌恰县医院、检查站、派出所等防疫一线岗位;由华电环保公司捐赠的第二批5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很快到位,第一时间发放给村民。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谭轩时刻关注全国疫情的发展态势。看到辛苦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主动向武汉捐助5000元。“有村民找到我们,要给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同胞捐款,不知道怎么捐,村里还有许多老干部、老党员纷纷表示要捐款;我们将积极联系对接,尽快将这笔捐款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谭轩说道。
“以前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持我们,扶贫也是全国人民支持我们,我们一定要回报!” 在谭轩带领下,全村党员、村民积极响应,巴音库鲁提村村民你100元、我200元、他500元,自发为武汉捐款,其中很多还是去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共计6.89万元的捐款第一时间汇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账户。
除了捐款,很多村民主动请缨,帮助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开展执勤、公共区域消毒、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颗颗爱心汇聚成了潺潺暖流,给这个寒冬带来了春的温暖。
“羊倌”书记 主动代言“赚吆喝”
“壮集体、促收入、创品牌、招客商”,谭轩坚信栽好“梧桐树”,才能引进“凤凰”来。
巴音库鲁提村是牧业村,草场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以放牧牛羊为主,收入水平偏低。以传统方式养殖的牛羊,品质好、数量少。以前,没有知名度,没有订单,想要推广柯尔克孜羊不容易。
“白水煮,只放盐,不用任何调料,用手撕着吃,吃完手上还有余香。”谭轩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吃水煮羊肉的情景。当时他脑子里就冒出“打出帕米尔高原羊的品牌,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增收”的想法。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没有运输渠道,就找物流合作;没有市场,就通过微信朋友圈向亲戚、朋友、同事宣传推介,一个70后工科男还从尝试拍起了推介视频。在代言柯尔克孜羊的路上,谭轩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在华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高原牛羊肉有了知名度,订单也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谭轩接到一笔大订单,总共270份、每份4千克。虽然总量不大,但份数多,他和几个村干部关在屋里埋头写快递单,整整2个小时手都抬不起来。
如今,在谭轩带领下,村里建立了“互联网+合作社+牧民”的运作模式,形成集网上接单、合作社供货、屠宰场精深加工、村民分红获利为一体的供应链销售模式,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合作社负责人吐尔孙阿洪·木明介绍道:“谭书记帮我们把帕米尔高原牛羊肉卖成了热销产品,2019年已向北京、上海等全国30多个城市销售柯尔克孜羊肉、牦牛肉50000多公斤、销售收入超过600万元。”
2020年3月26日,赶在巴音库鲁提村农牧民合作社复工复产前,谭轩在村里“众筹”的柯尔克孜牛羊肉“商标”设计征集结果揭晓,销售品牌化运作进一步推进。
盘活合作社、开拓致富路外,“羊倌”书记还干了一件“大事”。
2019年,谭轩积极利用当地光照资源充沛,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申请50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中国华电高度重视,尽锐出战。华电科工安排专家赴现场开展场址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华电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赴现场对可研报告进行评审、对重大技术问题把关;华电新疆公司多方跟进项目进度、帮助解决难题……同年10月31日22时18分,总投资350万元的光伏扶贫电站成功并网运行,这是国家“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电站中首个成功并网的电站,也是克州第一座光伏扶贫电站,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70多万元、受益覆盖全村208余户贫困户。
巴音库鲁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成了全国关注的地标。
边疆春耕抗疫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日阳生春又来。选址挖坑、填埋细土、施肥灌溉,巴音库鲁提村一番边疆春耕图。
“到了春耕生产的时节了,村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生产物资?如何能让村民尽快致富,什么项目才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连日来,谭轩每天都在操心村民们恢复生产的事,他深知,带领村民“调结构、促发展、增产业、提收入、奔小康”是当前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第一书记的责任。
以往,巴音库鲁提村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谭轩与工作队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家中院落宽敞,自家前院都有一片空地,由于没有种菜的习惯,大部分地都被闲置,有的还长满杂草。
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利用村集体经济经费购买一些优质菜种和果树苗,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还聘请种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村庭院种植带头人开展庭院种植。
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实地参观和网上培训、“线上指导+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组织11名庭院种植户带头人前往阿扎克乡蔬菜大棚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借鉴蔬菜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同步建立微信群,向村民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养殖发展信息、庭院经济等扶持信息1000余条。村民积极性越来越高,主动求教、咨询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在巴音库鲁提村,不少家庭都发展起庭院种植,借着春光,家家户户忙碌不已。目前,全村有201户庭院种植户从阿图什市阿扎克乡育苗基地协调购买菜苗7万余株,预计每户增收2000余元。
巴音库鲁提村目前有牲畜13700余头(只),部分接羔育羔工作接近尾声,备足饲草料是当前发展生产的当务之急,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吾斯曼·阿不都克里木,你家牲畜的饲草料够吗?家中有新鲜蔬菜吃吗?”谭轩隔着院门问道。
“吃的够了,村里每天都有人来送菜,但是我家草料存量不多了,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能去买点饲料。”吾斯曼答道。
谭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吾斯曼家的草料需求,并告诉他,村里会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坚定信心共抗疫情。
帮助协调、满足村民饲料采购满足需求后,在当天会议上,谭轩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购买牧草一吨3100元、玉米一吨2450元、麸皮一吨2400元,核算下来一只牲畜每天大约吃9元的饲草料;但按照青贮玉米秸秆做法喂养牲畜,一天每只牲畜可以节约6元,全年可以节约600万元。”听到数字,参会的村民都瞪大了眼睛,一下就明白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养殖的差距。
“党员干部就是要给群众算好账、做好宣传,增强村民发展新型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谭轩说道。
抗疫扶贫一个都不能少,谭轩的朋友圈里满是他的“巴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