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较2017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是,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较2017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直以来,用电量不仅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风向标,也是判断经济统计指标质量的重要参照。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升一降。这两个增速的“背离”现象,是否意味着用电量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不那么准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何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二者短期或有“背离”,但中长期趋势一致
经济发展阶段在变,科学技术水平在变,评判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随之动态变化,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谭显东分析认为,受到结构调整、电能替代、气温等因素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短期或有“背离”。但从中长期看,二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用电量仍然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有效“晴雨表”。
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看,用电量的变化有效反映了经济的脉动。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8.7%,电力弹性系数0.91。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时间序列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大体吻合。但具体到时间轴上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年份,受产业结构调整、电能替代、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出现‘脱钩’。”谭显东说,其表现为增速变化方向相反,或者增速变化同向但差距较大。例如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9%,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1.0%;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至4.9%。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经济新常态以来的最低增速,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新常态以来的最高增速。三次产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其增加值增速,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的差异最大。这是导致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第二产业电力弹性系数主导了总体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2018年,第二产业电力弹性系数新常态以来首次超过1,达到1.26,决定了总体电力弹性系数将明显大于1。此外,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差异。
第二产业用电主力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稳定支撑
分析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生产结构和用电量结构的变化。
2018年,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9%;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贡献率分别为23%和17%。
谭显东认为,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快速增长,第二产业用电是主要拉动力,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是稳定支撑。
那么,为何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数据上看,2018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增速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等非高耗能行业用电量远超高耗能行业。
近年来,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由高耗能行业向非高耗能行业转变,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工业用电增长新动能已经逐渐形成。这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及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结果。
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高水平运行。得益于此,去年,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升,成为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增量主要来自黑色金属行业的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产品结构优化、上年基数较低等。
同时,减税降费、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放管服”等措施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努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新降低各类客户用电成本915亿元,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目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此背景下,工商业用电量有所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污染防治和产业转型双管齐下,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力度持续加大,实现了由试点示范向大规模、多领域全面实施的转变。
据国网能源院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课题组测算,2018年,全国开展电能替代增加的电量约为1550亿千瓦时,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2.4个百分点。
2018年,在知识付费等新消费模式快速推广,社会对高质量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需求增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第三产业用电量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生活用电数据中,乡村用电增速明显加快。2018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1.9%,增速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0.5%,增速同比上升了4.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持续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带动乡村用电增长。
气温也是拉动用电增长的因素之一。伴随着制冷设备和电采暖设备普及率与使用率的“双提高”,降温、采暖电量对气温变化更加敏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年初气温偏低,采暖用电超预期大幅增长;夏季持续高温则带动降温用电在高基数上小幅增长。国网能源院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课题组测算,2018年,气温因素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1.2个百分点。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数据。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较2017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是,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较2017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直以来,用电量不仅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风向标,也是判断经济统计指标质量的重要参照。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升一降。这两个增速的“背离”现象,是否意味着用电量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不那么准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何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二者短期或有“背离”,但中长期趋势一致
经济发展阶段在变,科学技术水平在变,评判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随之动态变化,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谭显东分析认为,受到结构调整、电能替代、气温等因素影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短期或有“背离”。但从中长期看,二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用电量仍然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有效“晴雨表”。
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看,用电量的变化有效反映了经济的脉动。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8.7%,电力弹性系数0.91。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时间序列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大体吻合。但具体到时间轴上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年份,受产业结构调整、电能替代、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出现‘脱钩’。”谭显东说,其表现为增速变化方向相反,或者增速变化同向但差距较大。例如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9%,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1.0%;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至4.9%。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经济新常态以来的最低增速,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新常态以来的最高增速。三次产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其增加值增速,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的差异最大。这是导致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第二产业电力弹性系数主导了总体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2018年,第二产业电力弹性系数新常态以来首次超过1,达到1.26,决定了总体电力弹性系数将明显大于1。此外,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差异。
第二产业用电主力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稳定支撑
分析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生产结构和用电量结构的变化。
2018年,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9%;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贡献率分别为23%和17%。
谭显东认为,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快速增长,第二产业用电是主要拉动力,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是稳定支撑。
那么,为何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数据上看,2018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增速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等非高耗能行业用电量远超高耗能行业。
近年来,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由高耗能行业向非高耗能行业转变,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工业用电增长新动能已经逐渐形成。这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及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结果。
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高水平运行。得益于此,去年,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回升,成为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增量主要来自黑色金属行业的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产品结构优化、上年基数较低等。
同时,减税降费、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放管服”等措施充分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努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新降低各类客户用电成本915亿元,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目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此背景下,工商业用电量有所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污染防治和产业转型双管齐下,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力度持续加大,实现了由试点示范向大规模、多领域全面实施的转变。
据国网能源院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课题组测算,2018年,全国开展电能替代增加的电量约为1550亿千瓦时,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2.4个百分点。
2018年,在知识付费等新消费模式快速推广,社会对高质量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需求增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第三产业用电量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生活用电数据中,乡村用电增速明显加快。2018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1.9%,增速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0.5%,增速同比上升了4.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持续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带动乡村用电增长。
气温也是拉动用电增长的因素之一。伴随着制冷设备和电采暖设备普及率与使用率的“双提高”,降温、采暖电量对气温变化更加敏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年初气温偏低,采暖用电超预期大幅增长;夏季持续高温则带动降温用电在高基数上小幅增长。国网能源院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课题组测算,2018年,气温因素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