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来到500千伏杨行变电站,用该院自主研发的红外智能成像检测装备为站内电流互感器做精细化“体检”。工作人员利用该装备可实现红外带电检测“1秒现场智能诊断、精细化开展热场重构、结论即时生成”,使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以前,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红外检测装备检测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电力设备时,会产生海量图像数据,处理起来耗时耗力且错误率高。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例,2~3名工作人员需要耗费1天时间才能完成全站设备的拍摄,还要再花费至少2天时间完成后续评价工作。
2019年1月起,针对红外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投入高、专业性强等问题,上海电科院组织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创新攻关团队,对如何智能诊断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展开研究。经过仔细分析,创新攻关团队发现常规红外检测方法的痛点在于工作人员巡检时拍摄的红外图像无法自动显示被测设备温度,需要用专业识别软件才能获取被测设备的准确温度数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攻关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耗时8个月研发了一套可实现快速诊断的智能红外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辅助拍摄功能,能帮助工作人员识别设备,并能检测出设备铭牌信息,省去烦琐的人工记录环节,然后利用智能算法直接在工作现场精准分割设备轮廓,提取目标区温度数值,再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给出设备检修方案,生成红外检测报告。
2020年年初,创新攻关团队以智能红外检测系统为核心,耗时半年设计研发了红外智能成像检测装备。随后,团队成员对红外智能成像检测装备开展外观重构、内部结构紧凑设计等,围绕装置的小型化、轻量级进行改进。今年4月20日,创新攻关团队首次利用改进后的红外智能成像检测装备检测500千伏华新变电站的电力设备。
目前,红外智能成像检测装备已在上海10座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电力设备红外检测现场试点应用,帮助工作人员减少约80%的巡检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