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时,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验证”团队负责人马世乾还在组织成员研讨“源网荷储协同调控的技术通道”等课题相关技术问题。该团队研究的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子课题。
2020年以来,天津电科院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绩效考核模式,构建多维激励体系,选拔培养青年人才,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落地见效,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创新考核模式,强化激励机制
天津电科院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牵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7项。为了高效整合项目和人才资源,天津电科院打破组织界限和专业壁垒,成立了6个项目攻坚柔性团队。今年以来,天津电科院创新建立“岗位+项目”矩阵式考核模式,给予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考核分配权,在对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成员表现双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目标分解、薪酬包激励等方法,衡量每一名团队成员的业绩贡献。该院还形成“当期+延期”激励兑现模式,让项目团队成员在承接任务之初就能享受到薪酬包30%的当期激励,并通过强化过程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包70%的延期激励挂钩。
马世乾所在的“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验证”团队是6个项目攻坚柔性团队中最先实施矩阵式考核的团队。该团队采用课题目标分解法将总目标分解成明确的任务,与每名团队成员签订绩效合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量化考核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高效运用。“矩阵式考核让项目负责人直接参与成员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有了考核分配权以后,我们的工作管控力更强,团队运转也更高效。”马世乾说。
在矩阵式考核的驱动下,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持续提升,天津电科院6个项目攻坚柔性团队均提前完成了节点任务目标。天津电科院承担完成的“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创新成果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获评国际领先水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高质量通过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天津大学等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综合绩效评价。
构建激励体系,激发创新动力
2020年年底,天津电科院科研团队成员们收到了数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的奖励金。
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天津电科院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项目贡献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机制,促进薪酬分配向成果多、能力强的骨干员工、核心人才倾斜,对科研团队成员的工作业绩给予回馈。
10月初,天津电科院开展职员聘任和中层管理人员选拔。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深耕32年的吴莉萍从4名五级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天津电科院首位从五级职员晋升四级职员的优秀员工代表。此次选拔中,智能用电柔性团队负责人戚艳被选拔为四级副职管理人员。戚艳2013年入职天津电科院,先后获得“天津市青年创新能手”“国网天津电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
自2020年国网天津电力发布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双八”举措以来,天津电科院深挖多维度激励资源,运用物质激励和发展激励手段,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2020年该院发放科技创新奖励104.27万元,奖励509人次。
拓宽培养思路,选拔青年人才
9月6日,天津电科院公布了首批青年托举人才。设备评价技术中心员工魏菊芳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工作10年来,魏菊芳牵头编制省部级技术标准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网天津电力科技进步奖9项。2017年,她还入选了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8月份以来,天津电科院依托人才库数据,对专业人才的学习背景、参与项目经历、成果产出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个人自述、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评价等环节,最终选拔出3名在关键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具备较强能力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和项目的最优匹配,该院安排3名青年人才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揭榜项目,承担创新研发工作,为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2020年以来,天津电科院面向全体205名员工建立基础数据库,分类收集员工基础信息、项目经历、成果获奖情况等11个维度71978项数据。在此基础上,该院结合员工能力素质、参与项目、工作业绩等情况,制订15项人才积分指标,针对不同指标的特点设置积分标准,建立创新人才库。天津电科院根据员工参与项目和成果产出情况实施季度考核,完成任务目标员工可以新增入库,未完成任务目标的人才库内员工被淘汰出库,实现创新人才库能进能出,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
天津电科院聚焦科技创新痛点、难点、关键点,打出考核激励和人才培养的“组合拳”,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近两年,天津电科院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IEEE国际标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导则》成功立项,1名专家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委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