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疯了!”“又涨了!”“能等吗?”……4月初,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4S店内,店长于女士面对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的购车消费者,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有两款新能源,去年开始,即使你到店也基本买不到现车。”
从2011年产销不足1万辆,到今年一季度末累计推广超1000万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5%的新高,近年来在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多重政策利好加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期国内多家上市车企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在内的传统车企,和蔚来、小鹏、理想(下称“蔚小理”)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在过去一年均实现营收和销量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亮眼。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政策文件多次表达了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决心。行业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车市整体向上,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销量跃升、“蛋糕”做大、创新增强等趋势。
——看市场
销量跃升,自主品牌“马力十足”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
制图:申佳平记者梳理上市车企2021年度财报发现,“蔚小理”全年总交付量分别达到9.1万辆、9.8万辆、9.1万辆,同比增长109.1%、263%和177.4%。
传统车企转型态势迅猛,“网红车型”增多。上汽集团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72.8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其中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累计销量分别达到32万辆和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4.9%、467.6%;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14.3万辆,同比增77.4%,仅广汽埃安全年销量即突破12万辆;东风汽车全年销售新能源车型16.1万辆,同比增长260%;吉利汽车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全年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77.3%。
2020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期依旧较好。行业普遍认为,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和核心技术提升,国产自主品牌变道超车,向上突破能力加速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名中,自主品牌占据12席。行业专家认为,上市车企交出的亮眼年度“答卷”不仅体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量”的突破,也代表“质”的飞跃。
“每一次突破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其背后是产业体系的全方位进步和发展环境的持续完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中国制造”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欢迎,上汽、长城、比亚迪、宇通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再提 “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国家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将对今年国内车市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看生产
“蛋糕”做大,盈利空间有待提升
清明假期刚过,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广汽埃安工厂就恢复到了满产状态。今年2月,埃安工厂利用春节假期完成产能扩建,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5%。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产量稳步提升,12月新能源乘用车月产量达到50万辆。新能源车市场火爆让车企开足马力,部分头部企业“满产满销”,着力提升产能。
4月3日,比亚迪宣布3月份已停产燃油车。2021年,比亚迪迎来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去年其新能源乘用车产能为60万辆,产量达到59.7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同时提出,加大产能扩充力度,以满足快速爆发的市场。
“蔚小理”年报显示,三家造车新势力也在齐头并进扩充产能:蔚来依托合肥江淮汽车代工和新桥自建工厂;小鹏启动肇庆工厂扩建项目,广州、武汉工厂正在建设;理想已启动常州、北京的工厂建设,同时在财报中披露了重庆建厂计划。
产销两旺的同时,车企的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原材料涨价与补贴退坡的叠加影响,进一步挤压新能源车企的盈利空间。
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车企的近50款新能源车型宣布涨价,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整车,被认为是此轮调价主要原因。从几家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的车企财报来看,2021年,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主营业务本898.7亿元,同比增长47.5%;“蔚小理”主营成本分别上涨103.8%、229.2%、167.3%。在营收、销量双增长的情况下,比亚迪净利润同比减少28.1%,而三家造车新势力则仍未实现盈利。
在补贴方面,比亚迪财报显示,2021年新能源补贴收入合计为58.7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2.6亿元,约等于其净利润的3/4;吉利汽车财报也提到,2021年政府补助为7.3亿元,较2020年减少5%。
根据现行政策,今年将是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最后一年,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可以预见,短期内新能源车企的利润空间仍将面临挑战。
“补贴退坡不是近期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普遍早已对补贴退坡政策心中有数。加之2022年可享受的补贴金额最多减少5000元左右,对车辆价格总体影响不大。另外从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也将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摊平成本。
民生证券研报分析认为,退坡政策有助于推动产业由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发展,优质整车厂有望凭借长期积累的产能优势、技术硬实力、产品价格竞争力等获得市场认可,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看研发
创新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
当前,全球汽车的形态和格局正在重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均制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快推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美欧等国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入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他认为,我国要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技术,前瞻布局关键零部件新体系、新材料、新结构等的研发创新,推动形成性能跃升的前沿技术成果。
从各家车企的研发投入来看,A股比亚迪、北汽蓝谷2021年研发投入同比分别增长24.2%、24.1%,中概股“蔚小理”研发投入同比分别增长86.4%、138.4%和198.8%。
比亚迪披露,其研发投入项目主要包括刀片电池技术、储能产品、超级混动、智能网联系统等;蔚来、小鹏研发费用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研发职能人员成本以及新车型、新技术开发等费用增加;广汽集团全年累计的研发支出超过50亿元,研发支出主要用于了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并同步推进常规动力车型、新能源车型开发项目及核心部件开发。
制图:申佳平在员工构成方面,截至2021年末,北汽蓝谷技术人员占比达到44.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为749人;长城汽车技术人员占比27.1%,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为3073人;比亚迪技术人员占比15.4%,硕士学历人员为5262人;广汽集团技术人员占比14.5%,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为4542人。
为鼓励自主创新,激发企业研发动力,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等,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科技先行等多方共同作用,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装备中心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续驶里程大于等于500公里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超过47%。
“应该持续实施强链补链行动,统筹开展关键领域核心产品示范应用,鼓励企业先行先试,逐步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推广。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低碳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 张进华说。(记者申佳平 王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