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没有终点

工作岗位:上海电力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

工作亮点: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杨庆华投身于输电线路检修领域技术创新,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同类技术的空白,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7项。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拆除42号塔导线及复合地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作业安全,地面和地上人员要配合好。”“这次新立塔的方案再看一看。”

12月1日,上海220千伏闵都2285/2284线三跨金具反措及线路改造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施工现场,杨庆华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碰到的难题。

“看到老杨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工程验收负责人胡凌靖说。

用技术守护安全

杨庆华深知,安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石。为此,在技术创新中,他始终将安全效益放在首位。

本世纪初,线路工人在超高压铁塔施工中使用的安全装置是轨道式防坠落装置,作业时交替速度慢。工人们都感觉很不方便,会间接影响到作业的安全性。

“要是有一种更可靠、更便捷的安全装置就好了。”杨庆华每天干活时,脑海里老是迸发出这样的想法。每天收工后,杨庆华总是沉迷在画图纸、算数据、做试验的世界里。他利用吃饭、休息、工作来回途中,听取工友们的意见,收集第一手信息。

2002年,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一种适用于上海地区所有角钢式超高压铁塔施工用的安全绳挂钩诞生了。经过专家的审核、认证、试验后,安全绳挂钩被成功应用于实践,保证了线路作业人员的登高速度,成为登高作业的“保护神”。该装置使用至今,未发生一起员工登高作业事故。

用技术守护安全,用钻研带动效益。在农田组立钢管塔,杨庆华设计小型起吊工具模拟现场;现场抢修环境复杂,他模仿乐高积木设计等比例模型,随时组装论证。在上海电力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人员眼中,杨庆华是现场的主心骨和安全作业的“顶梁柱”。

为电网发展倾注心血

“杨师傅发明的工器具太牛了!”2017年12月15日,刚从1000千伏安塘Ⅱ线塔上下来的带电作业人员张鸣对导线八联钩赞不绝口。为了这一天,杨庆华整整奋斗了4年多。

2013年,随着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落户上海,杨庆华把交流特高压带电作业工艺创新和工器具研发提上工作日程。

然而,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能够适应特高压线路的工器具单体体积过于庞大。“原先停电施工调换绝缘子串时,施工机具笨重且无法满足绝缘性,完全不适应特高压带电检修作业。”杨庆华说。

“进入电场工作,要保证人员安全,工器具必须轻便、绝缘、安装方便。”杨庆华的思路始终围绕着作业安全和高效。

为了将较大的工器具单体分解成一个个小部件,杨庆华和研发团队不断分析、计算各个部件的受力,并在模拟线路上一次次地开展试验。2016年9月,杨庆华和团队研发的“特高压交流直线整串绝缘子带电调换技术工艺及导线八联钩”在特高压1000千伏安塘线现场终于成功完成了试验。

这填补了特高压带电检修及相关工器具的空白,更使特高压1000千伏线路不停电调换悬垂绝缘子串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杨庆华的带领下,上海电力检修公司在2017年12月首次完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交流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方案,保障了上海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

不仅局限于特高压带电作业,多年来,杨庆华潜心钻研架空输电线路检修技术,在国内首创了对接牵引器具、智能监控设备、放线滑轮组、安全挂钩、特殊卡具等100多种线路施工器具,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将接力棒传给青年人

杨庆华常说:“把接力棒传给青年人,激发年轻人智慧,才能为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

每年,杨庆华会带领输电线路专业的青年员工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登塔、爬软梯、爬耐张绝缘子串、调换导线防震锤、线路走线、调换间隔棒等每一项作业项目,杨庆华都上塔操作示范,讲解其中的要点,传授多年的经验。

“刚进单位的时候,对上塔始终有畏惧心理。后来在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才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慢慢喜欢上了这一行。”青年员工马野说。

对于许多青年员工来说,杨庆华就是他们入行的导师和专业上的领路人。

近年来,随着上海电力检修公司所管辖的输电线路数量不断增加,吊车、风筝线等外破隐患成为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杨庆华总结了多年来遇到的各种线路外破事件的特点与地理分布情况,带着创新团队共同参与输电线路反外破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该项成果自2012年投运以来,已成功预警了60多起导线下大型机械违章作业,及时避免了外力破坏可能引发的电网停电事故发生。

高超的技艺和接地气的经验传授方式凝聚了更多的创新力量。2011年成立的“杨庆华输电技术创新工作室”,是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吸引了几百名员工投身技术创新。

2016年,在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输电“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成立。杨庆华带领着无人机小组的成员们不断在各电压等级、各种不同塔型的线路中开展无人机巡线演练,积累数据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无人机飞行规范和注意事项。如今,无人机已经在输电线路日常运维、隐患排查、应急抢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杨庆华用初心和匠心坚守在生产一线,谱写着电网人的无悔人生。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

作者:孟夏卿 朱鹰杰 李海南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电力网

工作岗位:上海电力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

工作亮点: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杨庆华投身于输电线路检修领域技术创新,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同类技术的空白,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7项。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拆除42号塔导线及复合地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作业安全,地面和地上人员要配合好。”“这次新立塔的方案再看一看。”

12月1日,上海220千伏闵都2285/2284线三跨金具反措及线路改造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施工现场,杨庆华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碰到的难题。

“看到老杨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工程验收负责人胡凌靖说。

用技术守护安全

杨庆华深知,安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石。为此,在技术创新中,他始终将安全效益放在首位。

本世纪初,线路工人在超高压铁塔施工中使用的安全装置是轨道式防坠落装置,作业时交替速度慢。工人们都感觉很不方便,会间接影响到作业的安全性。

“要是有一种更可靠、更便捷的安全装置就好了。”杨庆华每天干活时,脑海里老是迸发出这样的想法。每天收工后,杨庆华总是沉迷在画图纸、算数据、做试验的世界里。他利用吃饭、休息、工作来回途中,听取工友们的意见,收集第一手信息。

2002年,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一种适用于上海地区所有角钢式超高压铁塔施工用的安全绳挂钩诞生了。经过专家的审核、认证、试验后,安全绳挂钩被成功应用于实践,保证了线路作业人员的登高速度,成为登高作业的“保护神”。该装置使用至今,未发生一起员工登高作业事故。

用技术守护安全,用钻研带动效益。在农田组立钢管塔,杨庆华设计小型起吊工具模拟现场;现场抢修环境复杂,他模仿乐高积木设计等比例模型,随时组装论证。在上海电力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人员眼中,杨庆华是现场的主心骨和安全作业的“顶梁柱”。

为电网发展倾注心血

“杨师傅发明的工器具太牛了!”2017年12月15日,刚从1000千伏安塘Ⅱ线塔上下来的带电作业人员张鸣对导线八联钩赞不绝口。为了这一天,杨庆华整整奋斗了4年多。

2013年,随着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落户上海,杨庆华把交流特高压带电作业工艺创新和工器具研发提上工作日程。

然而,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能够适应特高压线路的工器具单体体积过于庞大。“原先停电施工调换绝缘子串时,施工机具笨重且无法满足绝缘性,完全不适应特高压带电检修作业。”杨庆华说。

“进入电场工作,要保证人员安全,工器具必须轻便、绝缘、安装方便。”杨庆华的思路始终围绕着作业安全和高效。

为了将较大的工器具单体分解成一个个小部件,杨庆华和研发团队不断分析、计算各个部件的受力,并在模拟线路上一次次地开展试验。2016年9月,杨庆华和团队研发的“特高压交流直线整串绝缘子带电调换技术工艺及导线八联钩”在特高压1000千伏安塘线现场终于成功完成了试验。

这填补了特高压带电检修及相关工器具的空白,更使特高压1000千伏线路不停电调换悬垂绝缘子串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杨庆华的带领下,上海电力检修公司在2017年12月首次完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交流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方案,保障了上海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

不仅局限于特高压带电作业,多年来,杨庆华潜心钻研架空输电线路检修技术,在国内首创了对接牵引器具、智能监控设备、放线滑轮组、安全挂钩、特殊卡具等100多种线路施工器具,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将接力棒传给青年人

杨庆华常说:“把接力棒传给青年人,激发年轻人智慧,才能为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

每年,杨庆华会带领输电线路专业的青年员工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登塔、爬软梯、爬耐张绝缘子串、调换导线防震锤、线路走线、调换间隔棒等每一项作业项目,杨庆华都上塔操作示范,讲解其中的要点,传授多年的经验。

“刚进单位的时候,对上塔始终有畏惧心理。后来在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才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慢慢喜欢上了这一行。”青年员工马野说。

对于许多青年员工来说,杨庆华就是他们入行的导师和专业上的领路人。

近年来,随着上海电力检修公司所管辖的输电线路数量不断增加,吊车、风筝线等外破隐患成为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难题,杨庆华总结了多年来遇到的各种线路外破事件的特点与地理分布情况,带着创新团队共同参与输电线路反外破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发。该项成果自2012年投运以来,已成功预警了60多起导线下大型机械违章作业,及时避免了外力破坏可能引发的电网停电事故发生。

高超的技艺和接地气的经验传授方式凝聚了更多的创新力量。2011年成立的“杨庆华输电技术创新工作室”,是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吸引了几百名员工投身技术创新。

2016年,在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输电“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成立。杨庆华带领着无人机小组的成员们不断在各电压等级、各种不同塔型的线路中开展无人机巡线演练,积累数据和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无人机飞行规范和注意事项。如今,无人机已经在输电线路日常运维、隐患排查、应急抢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杨庆华用初心和匠心坚守在生产一线,谱写着电网人的无悔人生。

      关键词:电力, 技术创新,上海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