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米宽的河道与湍急的水流旁,是一片坍塌的瓦砾砖墙,未塌陷的断壁残垣悬于河道上,与冲击的流水声,一动一静。其间,淤泥碎石中的一角雨衣,让一切变成了灰色——8月2日23时,甘肃积石山供电公司吹麻滩供电所所长马进伟在此冒雨抢修电力线路时,不幸遭遇河岸坍塌,被连带倒塌的农房墙壁压至水底,后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因伤情过重于8月3日1时05分不幸因公殉职,终年46岁。
马进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马进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自觉为人民服务——他是那个爱做“多余”事情的人
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马进伟一直在电力行业一线工作。27年间,电网发展、西北城镇变换,有突破、有发展、有时代的缩影。而他的故事,也在甘肃的这一隅,伴随着他的脚步展开。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跟马所长共事。有一次所长的亲戚来办理用电业务,所长让我接待。所长说该什么时候办就什么时候办,每个人都要按照序号排队,不要因为是他的亲戚就格外照顾。”跟马进伟一起参加工作20多年的同事马兰谈起所长的工作态度,哭着竖起大拇指,“他私下和我们打成一片,但和工作一沾边,就寸步不让,马所长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这个工友眼中守规矩的人,在群众眼中却是一个总“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如果说随叫随到是工作要求,那么马所长总是做些‘多余’的事情。”吹麻滩滨河社区书记马登文想起了一件件小事,似乎无论天气如何,无论何时,这个叫马进伟的所长电话总是一打就通,人也是一叫就到。“有时候,遇到我们街坊邻居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就干完活走了又回来,拿着新灯泡、开关,帮着换上,经常这样。他也不计较什么,总是乐呵呵的。我们想感谢,他就笑着摆摆手,说是他应该做的。”说到这里,马登文长叹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们觉得他是个好人,更是个合格的党员。”
“第一次登门拜访,他就笑得很真诚,而且每次工作之余,他都会特别仔细地帮我们查看线路。”积石山县聘达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大浅指着厂房内的线路告诉记者,“每一根线的每一处马所长都反复看过。他曾经及时帮我们排除了隐患,而且还主动培训我们厂里的电工师傅。”闫大浅走到厂院中央,环视了一下,伤感地说,“这个厂子,边边角角好像都有他的影子。他就是一个喜欢干‘多余’事情的人。”
这样一位喜欢“没事找事”,让群众念念不忘的党员,办公室却很简单,没有一件多余的物品——一台电脑、一叠笔记、一打排班表摆在桌前,党员示范岗牌前的党员学习笔记字迹工整,本子被他翻阅得有些蓬松……“马所长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群众的用电安全放在心上。他是我的好领导、好大哥,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看到记者在房内,一名路过的供电所员工停下脚步,声音有些哽咽地说,“他几乎把办公室当成家,可是这儿哪有生活气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从抄表工、安全员到配电运维能手,马进伟一直扎根在一线。年复一年,脚印叠脚印,指纹按指纹,日复一日,以铁塔银线为伴,用心守护着积石山一基基耸立的杆塔。任职吹麻滩供电所所长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所19名员工拿了五次“四率五小”管理创优奖和先进集体等荣誉,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这些,或许街头巷尾不会记住,但他那张笑脸,和爱做“多余”事情的习惯,却深深烙在了穿街走巷的线路上……
勇于担当作表率——他是那个走在最前头的工友
“马进伟走起路来其实有些吃力。”马进伟的同事肖新华,这个正踩在泥泞地里抢修的汉子突然沉默了片刻,“可他,总是走在我们前面。”
今年以来,马进伟所在的积石山县城道路改造,大街小巷都在翻新、拓宽道路,原有的线路设施均需重新更换。他每个点都要跑,跑到脚底磨出泡,随后水泡溃破发炎,脚掌肿胀,鞋子都套不上了,只能穿着一双凉鞋,一瘸一拐地奔波在各个现场。
屋漏偏逢雨。
7月31日至8月2日,积石山县遭遇持续强降雨,最大降水量194毫米,电网设施损毁严重,多条电力线路出现倒杆断线情况。马进伟每隔几分钟就会接到抢修电话。
8月2日15时左右,积石山县狂风暴雨,多处发生洪涝灾害。电闪雷鸣中,多年干旱的红色土壤吸饱了水,人走在上面稍有停顿,就会下陷。倾盆的雨水肆意冲刷,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电线杆因地质地形变化,发生移位甚至倒塌。
那一天的夜晚似乎来得格外早,下午便乌云蔽日,几乎所有人都在家中闭门不出——这是一个让积石山人提心吊胆的夜晚。而面对险情与倒杆断线,马进伟和同事能做的只有连续奋战。
安绪正始终记得当天马进伟所长出发赶赴现场的时候,望着与单位仅仅一街之隔的家嘀咕了一句,“回来一定吃老婆做的热面片。”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愿望,在他与家擦肩而过的时候,便开始成为一个遗憾。
当天,马进伟带领工友们辗转多个抢修现场,奋力扶起歪倒的电线杆,努力抢通主要的供电线路。23时17分,在尕护林后沟村已完成抢修的马进伟,带领同事义务将村民房屋旁的木头抬到河道边堵住河水时,接到了后阳洼社长马录退打来的报修电话,对方焦急地喊:“马所长,有根高压线杆子倾斜,快翻了!怕是要出事!”
听罢,马进伟迅速安排好抢修注意事项,带领两名同事赶赴现场,“怎么也没想到,这是马所长最后一个背影。”李虎斗还记得,马所长走时不忘叮嘱——帮村民干完要紧!
23时26分,马进伟一到后阳洼社的小巷口,便跳下车。众人下车时,雨水早已没过鞋面,脚下的雨水冲击着车轮“哗哗”作响,顺着巷道奔向小巷尽头的河沟。
雨越下越大,河道的水也越涨越高,那条平日只有1米宽的河道此刻已被冲击成了10余米宽,严重倾斜的电线杆正在这岌岌可危的河道旁边摇摇晃晃。更为糟糕的是,电线杆周围是两排平房,若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人员触电伤亡。
迎面是漫灌攀爬上岸的汹涌河水与摇摇晃晃的线杆,脚下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急的水流朝着下坡的河道奔涌,两股水流在河岸不断地撞击。
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不安。众人还未来得及迟疑时,马进伟早已大步向前:“快点,要倒了!”
“所长,这个现场很危险!”回过神来的安绪急忙想要拉住马进伟。
“等会倒了,住户更危险。”马进伟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说话间,他已经走出几米远了,安绪正等人疾步跟上,也不顾得多想。但就在一行人离电线杆不到5米的时候,早已被洪水冲击掏空的河床边路基到了最脆弱的一刻,“轰隆”一声巨响,路基突然塌陷。下陷的瞬间,道路两旁的围墙随之倒塌,众人顷刻失去了重心,手中的手电光束也失去了方向……一片混乱,所有事情都发生在眨眼之间。
安绪正还记得自己大喊一声“快跑”,并条件反射般地跃回了安全地带。但在一片黑暗中,他却听不到马进伟的声音,只有暴雨砸在地面上“噼里啪啦”的声音。瞬间的巨响与接踵而至的瞬间安静,让他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那一瞬间,马进伟已然被一面巨大的墙壁死死地压在了洪水泥浆中。多日后,当记者来到事发地点,他的雨衣还深埋在泥沙中,只漏出巴掌大的一小角,其余的地方被淤泥埋裹得严严实实。
“我们没有人愿意去想马进伟那时的痛苦……”在马进伟的办公室,同事马永煜拿出马进伟事发时戴的头盔,放在桌子上,凝视着头盔上一圈圈因冲击力造成的白色圆圈,话说一半,便开始哽咽。
想起事发当晚的情景,和马进伟一起参与抢修的安绪正几度哽咽。安绪正翻着所长的微信,一遍遍听着他最后的语音:“后沟现场”“我们电力人员,常年在村社铺设线路和抢修,奋战在一线的电力人,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抢修工作很常见,危险也如影相随……”
马进伟,终究没能吃上妻子做的那一碗面。这位46岁共产党员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洪救灾一线。在同事的脑海中,他的形象定格在了一瘸一拐巡线抢修,不停行走的样子……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80余米宽的河道与湍急的水流旁,是一片坍塌的瓦砾砖墙,未塌陷的断壁残垣悬于河道上,与冲击的流水声,一动一静。其间,淤泥碎石中的一角雨衣,让一切变成了灰色——8月2日23时,甘肃积石山供电公司吹麻滩供电所所长马进伟在此冒雨抢修电力线路时,不幸遭遇河岸坍塌,被连带倒塌的农房墙壁压至水底,后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因伤情过重于8月3日1时05分不幸因公殉职,终年46岁。
马进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马进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自觉为人民服务——他是那个爱做“多余”事情的人
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马进伟一直在电力行业一线工作。27年间,电网发展、西北城镇变换,有突破、有发展、有时代的缩影。而他的故事,也在甘肃的这一隅,伴随着他的脚步展开。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跟马所长共事。有一次所长的亲戚来办理用电业务,所长让我接待。所长说该什么时候办就什么时候办,每个人都要按照序号排队,不要因为是他的亲戚就格外照顾。”跟马进伟一起参加工作20多年的同事马兰谈起所长的工作态度,哭着竖起大拇指,“他私下和我们打成一片,但和工作一沾边,就寸步不让,马所长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这个工友眼中守规矩的人,在群众眼中却是一个总“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如果说随叫随到是工作要求,那么马所长总是做些‘多余’的事情。”吹麻滩滨河社区书记马登文想起了一件件小事,似乎无论天气如何,无论何时,这个叫马进伟的所长电话总是一打就通,人也是一叫就到。“有时候,遇到我们街坊邻居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就干完活走了又回来,拿着新灯泡、开关,帮着换上,经常这样。他也不计较什么,总是乐呵呵的。我们想感谢,他就笑着摆摆手,说是他应该做的。”说到这里,马登文长叹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们觉得他是个好人,更是个合格的党员。”
“第一次登门拜访,他就笑得很真诚,而且每次工作之余,他都会特别仔细地帮我们查看线路。”积石山县聘达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大浅指着厂房内的线路告诉记者,“每一根线的每一处马所长都反复看过。他曾经及时帮我们排除了隐患,而且还主动培训我们厂里的电工师傅。”闫大浅走到厂院中央,环视了一下,伤感地说,“这个厂子,边边角角好像都有他的影子。他就是一个喜欢干‘多余’事情的人。”
这样一位喜欢“没事找事”,让群众念念不忘的党员,办公室却很简单,没有一件多余的物品——一台电脑、一叠笔记、一打排班表摆在桌前,党员示范岗牌前的党员学习笔记字迹工整,本子被他翻阅得有些蓬松……“马所长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群众的用电安全放在心上。他是我的好领导、好大哥,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看到记者在房内,一名路过的供电所员工停下脚步,声音有些哽咽地说,“他几乎把办公室当成家,可是这儿哪有生活气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从抄表工、安全员到配电运维能手,马进伟一直扎根在一线。年复一年,脚印叠脚印,指纹按指纹,日复一日,以铁塔银线为伴,用心守护着积石山一基基耸立的杆塔。任职吹麻滩供电所所长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所19名员工拿了五次“四率五小”管理创优奖和先进集体等荣誉,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这些,或许街头巷尾不会记住,但他那张笑脸,和爱做“多余”事情的习惯,却深深烙在了穿街走巷的线路上……
勇于担当作表率——他是那个走在最前头的工友
“马进伟走起路来其实有些吃力。”马进伟的同事肖新华,这个正踩在泥泞地里抢修的汉子突然沉默了片刻,“可他,总是走在我们前面。”
今年以来,马进伟所在的积石山县城道路改造,大街小巷都在翻新、拓宽道路,原有的线路设施均需重新更换。他每个点都要跑,跑到脚底磨出泡,随后水泡溃破发炎,脚掌肿胀,鞋子都套不上了,只能穿着一双凉鞋,一瘸一拐地奔波在各个现场。
屋漏偏逢雨。
7月31日至8月2日,积石山县遭遇持续强降雨,最大降水量194毫米,电网设施损毁严重,多条电力线路出现倒杆断线情况。马进伟每隔几分钟就会接到抢修电话。
8月2日15时左右,积石山县狂风暴雨,多处发生洪涝灾害。电闪雷鸣中,多年干旱的红色土壤吸饱了水,人走在上面稍有停顿,就会下陷。倾盆的雨水肆意冲刷,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电线杆因地质地形变化,发生移位甚至倒塌。
那一天的夜晚似乎来得格外早,下午便乌云蔽日,几乎所有人都在家中闭门不出——这是一个让积石山人提心吊胆的夜晚。而面对险情与倒杆断线,马进伟和同事能做的只有连续奋战。
安绪正始终记得当天马进伟所长出发赶赴现场的时候,望着与单位仅仅一街之隔的家嘀咕了一句,“回来一定吃老婆做的热面片。”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愿望,在他与家擦肩而过的时候,便开始成为一个遗憾。
当天,马进伟带领工友们辗转多个抢修现场,奋力扶起歪倒的电线杆,努力抢通主要的供电线路。23时17分,在尕护林后沟村已完成抢修的马进伟,带领同事义务将村民房屋旁的木头抬到河道边堵住河水时,接到了后阳洼社长马录退打来的报修电话,对方焦急地喊:“马所长,有根高压线杆子倾斜,快翻了!怕是要出事!”
听罢,马进伟迅速安排好抢修注意事项,带领两名同事赶赴现场,“怎么也没想到,这是马所长最后一个背影。”李虎斗还记得,马所长走时不忘叮嘱——帮村民干完要紧!
23时26分,马进伟一到后阳洼社的小巷口,便跳下车。众人下车时,雨水早已没过鞋面,脚下的雨水冲击着车轮“哗哗”作响,顺着巷道奔向小巷尽头的河沟。
雨越下越大,河道的水也越涨越高,那条平日只有1米宽的河道此刻已被冲击成了10余米宽,严重倾斜的电线杆正在这岌岌可危的河道旁边摇摇晃晃。更为糟糕的是,电线杆周围是两排平房,若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人员触电伤亡。
迎面是漫灌攀爬上岸的汹涌河水与摇摇晃晃的线杆,脚下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急的水流朝着下坡的河道奔涌,两股水流在河岸不断地撞击。
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不安。众人还未来得及迟疑时,马进伟早已大步向前:“快点,要倒了!”
“所长,这个现场很危险!”回过神来的安绪急忙想要拉住马进伟。
“等会倒了,住户更危险。”马进伟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说话间,他已经走出几米远了,安绪正等人疾步跟上,也不顾得多想。但就在一行人离电线杆不到5米的时候,早已被洪水冲击掏空的河床边路基到了最脆弱的一刻,“轰隆”一声巨响,路基突然塌陷。下陷的瞬间,道路两旁的围墙随之倒塌,众人顷刻失去了重心,手中的手电光束也失去了方向……一片混乱,所有事情都发生在眨眼之间。
安绪正还记得自己大喊一声“快跑”,并条件反射般地跃回了安全地带。但在一片黑暗中,他却听不到马进伟的声音,只有暴雨砸在地面上“噼里啪啦”的声音。瞬间的巨响与接踵而至的瞬间安静,让他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那一瞬间,马进伟已然被一面巨大的墙壁死死地压在了洪水泥浆中。多日后,当记者来到事发地点,他的雨衣还深埋在泥沙中,只漏出巴掌大的一小角,其余的地方被淤泥埋裹得严严实实。
“我们没有人愿意去想马进伟那时的痛苦……”在马进伟的办公室,同事马永煜拿出马进伟事发时戴的头盔,放在桌子上,凝视着头盔上一圈圈因冲击力造成的白色圆圈,话说一半,便开始哽咽。
想起事发当晚的情景,和马进伟一起参与抢修的安绪正几度哽咽。安绪正翻着所长的微信,一遍遍听着他最后的语音:“后沟现场”“我们电力人员,常年在村社铺设线路和抢修,奋战在一线的电力人,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抢修工作很常见,危险也如影相随……”
马进伟,终究没能吃上妻子做的那一碗面。这位46岁共产党员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洪救灾一线。在同事的脑海中,他的形象定格在了一瘸一拐巡线抢修,不停行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