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厚:高标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 构建智慧培训生态圈

国网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云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这是公司推进“三型两网”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重大。国网技术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不等不靠,高标准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深入了解物联网,准确把握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刻内涵。

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能,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社会中很多难点难题,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将物联网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大力扶植。

公司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关于推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建设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指示,基于电力改革和公司发展需要,作出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大决策,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公司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教育培训工作也将在物联网时代发生深刻变革。国网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以构建“五全互联”智慧培训生态圈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培训内涵和外延,持续改进和提升培训效能,高质量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建设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构建“五全互联”智慧培训生态圈,为员工职业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力,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目前,公司职业培训教育受到工学矛盾、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存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传递效率有待提高,欠缺学习培训效果评估;线上线下培训尚未有效融合,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手段和载体尚不完善;缺乏互联网思维,现有在线应用推广缓慢;国别、地域、时空等因素对培训制约依然较大。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对培训学习的兴趣,延长了员工成长成才的周期,影响了公司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

建设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创新培训教学模式、破解培训教育难题、提升跨界融合能力、开拓业务新领域、创造培训新价值、更好地履行“人才强企、教育兴业”的初心使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网技术学院着力构建以线上线下全维度培训互联、以评促培全要素培训互联、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互联、公司全产业链培训互联、国内国际全地域培训互联为特征的“五全互联”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这是在新时代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构建智慧培训新业态、资源共享新生态、文化传播新路径、技能传承新通道的实践路径,是提供泛在学习智慧服务的必然选择,也是国网技术学院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大学的必由之路。

实现线上线下全维度培训互联,重在打造培训新形态,建设知识集成智慧管理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将学院资源优势转变为知识优势,把海量培训课程输送到生产现场,实现线上培训资源、线下实训课程和现场学习需求的深度融合。让公司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充分输送到学院教学课堂和实训现场,实现实训现场等同于工作现场、教学课堂等同于生产一线,让学习者所学即所用、所学即所得,增强培训效能和培训体验。

实现以评促培全要素培训互联,重在打造培训新常态,建设员工技术技能智慧评价平台,挖掘培训深度,依据岗位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开展员工岗位全要素现状评估,科学分析存在的差距,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推送学习课程,定时评估学习效果,确保人岗匹配。

实现岗位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互联,重在创造培训新价值,建设员工终身职业技能智慧培训平台,依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系统分析员工群体数据,为员工量身定制学习规划和计划,提供精准培训服务,着力培养国网工匠,助力员工在最适合的岗位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实现公司全产业链培训互联,重在构建培训新生态,建设全产业链培训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培训教育领域的引领、平台、共享作用,搭建开放共建、合作共治、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统一知识服务技术标准,整合行业培训知识资源和服务平台,形成生态圈自治规则,促进培训知识产权交易,为全公司、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实现国内国际全地域培训互联,重在塑造培训新业态,建设技术技能国际智慧培训平台,提升“国网标准”技术技能培训能力、“国网特色品牌”传播能力,形成公司国际化培训课程资源支撑、师资团队支撑,输出技术技能,传播国网文化,展示品牌价值,促进互联互通。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刘云厚:高标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 构建智慧培训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9-03-28   来源:电力网

国网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云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这是公司推进“三型两网”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重大。国网技术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不等不靠,高标准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深入了解物联网,准确把握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刻内涵。

物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能,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社会中很多难点难题,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新兴产业、新兴行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将物联网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大力扶植。

公司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关于推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建设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指示,基于电力改革和公司发展需要,作出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大决策,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公司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教育培训工作也将在物联网时代发生深刻变革。国网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以构建“五全互联”智慧培训生态圈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培训内涵和外延,持续改进和提升培训效能,高质量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建设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构建“五全互联”智慧培训生态圈,为员工职业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力,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目前,公司职业培训教育受到工学矛盾、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存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传递效率有待提高,欠缺学习培训效果评估;线上线下培训尚未有效融合,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手段和载体尚不完善;缺乏互联网思维,现有在线应用推广缓慢;国别、地域、时空等因素对培训制约依然较大。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对培训学习的兴趣,延长了员工成长成才的周期,影响了公司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

建设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创新培训教学模式、破解培训教育难题、提升跨界融合能力、开拓业务新领域、创造培训新价值、更好地履行“人才强企、教育兴业”的初心使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网技术学院着力构建以线上线下全维度培训互联、以评促培全要素培训互联、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互联、公司全产业链培训互联、国内国际全地域培训互联为特征的“五全互联”学院泛在电力物联网。这是在新时代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构建智慧培训新业态、资源共享新生态、文化传播新路径、技能传承新通道的实践路径,是提供泛在学习智慧服务的必然选择,也是国网技术学院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大学的必由之路。

实现线上线下全维度培训互联,重在打造培训新形态,建设知识集成智慧管理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将学院资源优势转变为知识优势,把海量培训课程输送到生产现场,实现线上培训资源、线下实训课程和现场学习需求的深度融合。让公司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充分输送到学院教学课堂和实训现场,实现实训现场等同于工作现场、教学课堂等同于生产一线,让学习者所学即所用、所学即所得,增强培训效能和培训体验。

实现以评促培全要素培训互联,重在打造培训新常态,建设员工技术技能智慧评价平台,挖掘培训深度,依据岗位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开展员工岗位全要素现状评估,科学分析存在的差距,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推送学习课程,定时评估学习效果,确保人岗匹配。

实现岗位员工全职业周期培训互联,重在创造培训新价值,建设员工终身职业技能智慧培训平台,依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系统分析员工群体数据,为员工量身定制学习规划和计划,提供精准培训服务,着力培养国网工匠,助力员工在最适合的岗位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实现公司全产业链培训互联,重在构建培训新生态,建设全产业链培训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培训教育领域的引领、平台、共享作用,搭建开放共建、合作共治、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统一知识服务技术标准,整合行业培训知识资源和服务平台,形成生态圈自治规则,促进培训知识产权交易,为全公司、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实现国内国际全地域培训互联,重在塑造培训新业态,建设技术技能国际智慧培训平台,提升“国网标准”技术技能培训能力、“国网特色品牌”传播能力,形成公司国际化培训课程资源支撑、师资团队支撑,输出技术技能,传播国网文化,展示品牌价值,促进互联互通。

      关键词:电力, 泛在电力物联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