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N”
■搭建1个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
■聚合电源资源、负荷资源2个资源支撑体系
■建设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储能电站等N个行业领域和区域级子虚拟电厂
为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能源安全供给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近日《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5年)》正式印发。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成都将基本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用电负荷等能源资源的“应接尽接”,构建形成以虚拟电厂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现状
西部首座虚拟电厂已上线运行
虚拟电厂是一种新型电力协调管理系统,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平台聚合、调度、优化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多种分布式电源资源和调峰、调频可调负荷,有效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整合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电网削峰填谷和提高供电可靠性。
去年,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上线运行,这也是西部首座上线运行的虚拟电厂。目前,京东方、德州仪器、华为等100多家重点企业已接入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生产用电安全。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陆续接入,为能源规划、监管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撑,将进一步实现区域能源管理的“可观、可测、可控”,全面提升区域能源管理“数智化”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搭建1个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聚合电源资源、负荷资源2个资源支撑体系,建设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储能电站等N个行业领域和区域级子虚拟电厂,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助力电力系统顶峰、调峰、应急备用,大力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障水平,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有何目标
分三步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成都分三步构建形成以虚拟电厂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
其中,2023年,在智慧蓉城框架下建成成都市虚拟电厂平台主体架构,重点聚焦商业空调、充(换)电设施、公共照明、通信基站等行业领域建设垂直场景子虚拟电厂,依托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开展区域级子虚拟电厂试点,整体可调节能力达到20万千瓦以上。
2024年,探索契合成都电力市场和能源发展需求的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初步建立虚拟电厂建设及运营规范,在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垂直场景进一步完善子虚拟电厂建设,将虚拟电厂可调节能力提升到80万千瓦以上。
2025年,虚拟电厂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用电负荷等能源资源的“应接尽接”,可调节能力130万千瓦以上,达到成都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的5%,构建形成以虚拟电厂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
如何建设
建立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构建虚拟电厂管理运行体系、加快资源建设接入夯实虚拟电厂调度基础、有序实施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建设三项重点任务。据了解,成都将依托成都市负荷管理中心,建立成都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负责市级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建设虚拟电厂平台,在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储能电站等聚合接入条件较好的行业先行建设并逐步向其他行业覆盖。
成都将探索虚拟电厂运营机制。市级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根据响应类别、响应速度制定分级计价标准,对弹性负荷响应进行认定和结算。
此外,还将加快新型储能设施建设,聚焦重点场所及重点用户电力保供需求,围绕迎峰度夏(冬)局部区域供需形势偏紧、主变重过载、低电压等供电可靠性问题,优先在重点短板明显区域推动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落地。力争2024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达到50万千瓦以上,2025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实施方案》还明确将聚焦多个领域,建设垂直场景子虚拟电厂、区域级子虚拟电厂。(成都日报锦观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记者 刘泰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