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 旨在治愈电动汽车“心脏病”

发布时间:2016-07-0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纵横》报道,作为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来源,电池可以说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目前国产电动汽车市场上,虽然也有很多选择,但目前电池性能感觉还是有点“不给力”。

  这个“不给力”严重一点说的就是电动汽车的心病。不过这个问题在未来可能会迎刃而解。昨天,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将怎么汇聚各方力量,解决电动汽车的“心病”?又怎么利用国家创新平台、追赶国际先进动力电池技术?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30万辆,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动力电池的性能却成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续航里程不足是主要问题。山东东营张女士买了一辆国产品牌的电动车,车有了但也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

  张女士说:“当时充完电,充满的情况下,车里头载两个人,跑了五十多公里,电池显示的表格是五节电还剩两节。但是它在理论上,说明上是可以跑100公里—200公里,它的前提条件是时速30公里,匀速,而且风力小于四级。理论上是这样的,但肯定出去不能跑,只跑30吧。”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组组长干勇坦言,我国的动力电池和国际有差距,特别是和日本、韩国比,能量差30—40%,续航里程低30—40%。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虽然发展很迅速,但是乘用车进入老百姓的家庭速度还是不高,核心问题也是电池问题,还有配套,续航里程不够。

  同时,我们的电池制造成本偏高、电池系统寿命不够、能生产高性能电动汽车的企业只有很少的几家,这些都成为制约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干勇说,动力电池为汽车全身带来能量,它就像人的心脏,但是我们国产的动力电池却问题多多,“大概5—8年,就整体,电池就不行啦需要全换,增加成本,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电池产业的分散度比较高,1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电池企业不到十家,产业分散。”

  为了突破国内动力电池领域遇到的普遍技术“瓶颈”,治愈电动汽车的“心脏病”,解决老百姓的“心病”,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动力电池的需求方、技术研制方、产品制造方等多方面资源组合形成的以资本为纽带的机构。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说:“以国联研究院、公司作为主体单位,处于产业研究材料、研究电池的关键领域,来聚合产业的最终用户端,国内主要的汽车厂商,像一汽、东风、上汽、北汽等等都聚合在这里。”

  设立在北京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它的建成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五大工程之首,以创新中心为依托,还将致力于打造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创新平台。平台通过协同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打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的链条,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从而为我国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大到强,提供战略的支撑。

  苗圩强调,平台要解决某一行业的共性问题,同时要解决技术从实验室到商品之间存在的缺失,也就是技术产业化问题。所以,一个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唯一性,不会建第二个国家级中心。

  苗圩提出,“我们希望,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经过1-2年的试运行,能够探索形成更好的组织机制、运行管理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其他的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换句话说,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个中心,串联起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创新平台,最终让我们的动力电池能够永葆青春、不逊于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这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将如何发挥作用?作为大股东,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柏青表示,这就是要帮助动力电池制造降低成本、提高能量密度,像特斯拉那种,虽然一次充电续航里程高,但它的电池装的太多,能量密度也没有那么高,价格太贵,普通百姓承受不起。成本的话目前1.5吨的车,比较高档的大概在20万左右,如果装了动力电池,恐怕这个车就到了30-40万,客户是非常难接受的。另外,仅仅一个车的电池就600公斤,1.5吨级的车,车上坐乘客、还要放其他东西,600公斤远远超过汽车动力系统应该占的比例,一般动力系统就占到2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正因为如此,当前全世界目标基本一致,到2020年,想让电动车实现实用化,1.5吨级的车就只能配给300公斤电池重量,简单算一笔账,这样的电池重量如果依然要支撑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要达到400公里,那么到电池技术上,就我国而言,和现在相比,意味着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提高一倍;动力电池要在现在的成本基础上,下降一倍,也就是说,1.5吨的新能源车有可能20万以内就能拿下来了。日、韩目前在锂电技术上比我们先进大概3-5年,现在我国的锂电技术状态是150-250,也就是每公斤锂电电池的能量密度在150-250瓦时,现在我们的锂电300—350还在实验室阶段,而日、韩已经拿出了工程化样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想同他们一起实现2020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目标,不能不说“压力山大”。但是,另一方面,难度虽然大,却又不能不去做,因为现在锂电池攻关目标已经是未来世界技术和产业的焦点。抢占锂电电池制造制高点非常重要,如果抢占不上去,国际竞争中的位置就会马上掉下来。

  熊柏青认为,在这过程中,第一个最大限度的整合我们行业的资源力量,包括组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我们成立了动力电车产业创新联盟,大家共同贡献智慧、共同面对未来五年的竞争,但是,这个竞争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谁也不会轻易退出。

  熊柏青称,为了确保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2020年攻克锂电技术难题,将分步骤来推进计划,逐步建立安全测试平台,并引导相关标准建立。今年他们就会率先在北京、在四川、山东等地建立锂电200生产制造线,到了2017-2018年,也许锂电250—300就会开始实现产业化,到2019-2020年,锂电350的成套工业化制造技术必须达到臻于完善的阶段。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