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2024年储能对决:大容量产品蜂拥而至,企业如何拉开差距?

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24-04-19 15:24:51  作者:胡雅文 李贝贝

  2023年以来,储能价格持续下行,但储能技术和产品快速更新。今年春末夏初,各大企业扎堆发布了更大容量、电量和寿命更长的储能新品。

  市场“内卷”之下,各大储能企业推陈出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样是20尺集装箱的尺寸,电量从5兆瓦时、5.5兆瓦时变到6.9兆瓦时,电芯容量也从去年的280安时向300多安时甚至更高容量迭代。从行业看,几乎所有的头部企业都布局了300安时以上的产品,即使还未实现量产,也赶在2024年春天发布了新品消息。

  在整个储能产业中,电芯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一方面,电量越来越大显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大容量的储能电芯提升了能量密度,可以为客户节省空间和成本,而安全、循环性能和投资成本正是储能的核心。

  值得思考的是,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又该如何面对产品同质化,它们之间还能拉开差距吗?

  储能电芯容量大比拼

  2023年,新型储能装机成效显著。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21.5吉瓦/46.6吉瓦时,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累计装机34.5吉瓦/74.5吉瓦时,同比增长18.2个百分点。使得新型储能提前两年达成了“十四五”规划的3000万千瓦(即30吉瓦)装机目标。

  储能奔向规模化之际,不仅已有的规划产能远远超过现有需求,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也数不胜数。产能释放速度超越需求之下,伴随着招投标市场的激烈厮杀,储能上下游产品价格全线下跌。

  面对价格战,企业加快了储能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新的大容量时代正在到来。

  2020年,宁德时代(300750.SZ)推出了280安时大电芯产品,在50/100/200安时之上,开启了280安时的时代。其他企业紧随其后,在2021年或2022年推出了同等容量的产品。

  2023年,280安时电芯和5兆瓦时储能系统还是主推产品。到了今年4月9日,宁德时代声势浩大地官宣了6.25兆瓦时、15000次循环和5年零衰减的量产储能系统。几天后,随着2024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举办,各大企业纷纷发布了更“大”的新品,280安时和5兆瓦时似乎正在被取代。

  简单来讲,储能系统的基础是单体电芯,经过一步步的连接组装,装配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冷却装置、电缆和通信线缆等配件,逐步变成电池模组、电池簇、电池包和电池舱(集装箱)。

  当下,300安时以上、5兆瓦时以上的产品成为企业主推。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比亚迪此轮推出的基本是500安时以上的电芯。

  今年,比亚迪(002594.SZ)亮出6.432兆瓦时储能系统。亿纬锂能(300014.SZ)主打628安时储能电池、 5兆瓦时储能系统。瑞浦兰钧(00666.HK)展出345安时、5.51兆瓦时电池舱,并预告了6-6.9兆瓦时产品。海辰储能的大容量电芯达到了1130安时。鹏辉能源(300438.SZ)、国轩高科(002074.SZ)都主推314安时电芯和5兆瓦时20尺储能集装箱。相比去年行业首发的314安时电芯,中创新航(03931.HK)这次推出了寿命更长的314安时电芯和6.25兆瓦时储能集装箱。

  这8家公司是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前10的中国企业,去年共出货160吉瓦时,市占率合计达到87%。

  产品差异化何在?

  不难看出,“卷新品”成为了头部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解药”,也让更长寿命的大容量和大电量产品成为行业趋势。

  大尺寸产品的优势也很明显。同样是标准的20尺集装箱,单体电芯越大和电量越大不仅意味着能量密度提升、节约土地面积,也能减少施工量并降低运维成本。这对于生产端和客户端来说都是降本增效的好事。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告诉记者,主要配置在电源侧的大储需要匹配光伏、风电机组的功率。目前,这些绿电机组的功率正在变得更大,所以大尺寸储能成为了一种趋势。

  而随着行业发展,市场正变得既要价格低又要质量高。差异化的关键点可能还是电芯质量,背后是技术、BMS管理上的区别。张金惠表示,储能的核心是安全、循环性能和投资成本。2023年,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曾公开表示,储能电站每年发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火灾事故发生率还处在一个比较高的范围。

  此外,储能产品宣传中动辄上万次的循环次数可能也仅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未得到实际工况验证。ESIE2024期间,中创新航市场部总经理吴弢告诉记者,很多所谓的15000次循环其实需要严苛的条件,而一些产品并没有标出所需条件,以及最后的SOC(电池荷电状态,越低掉电越快)、SOH(电池健康状态)能保持多少,所以一些模拟出来的循环次数可能并不真实。“电池毕竟是个化学品,对材料体系的了解很重要,核心还是要对材料足够了解”。

  而对于目前不能提供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电池企业来说,压力似乎更大了。龙志强告诉记者,对于储能系统集成商来讲,主要是电池舱结构设计方面的改变,难度不会很大。但是做大容量电芯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到材料方面的改良和生产设备的改变。从280安时和314安时储能电芯的应用情况来看,出现不稳定等各种问题的不在少数,可能并不是所有的电芯企业都能做到大尺寸。就成本而言,性价比也是差异化的另一个方面,不过即使是预算更低,不选顶配产品的客户,也需要在安全和有效的转换效率上得到质量保证。

  总的来说,储能电池仍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去一年,储能电芯价格下降过半,从0.9元/Wh降至0.4元/Wh以下,并且可能继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技术领先的强者恒强,用可观利润继续投入研发,产品获得时间验证并保持优势,而一味卷价格又保证不了质量的厂商或许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华夏时报 记者胡雅文 李贝贝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