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AI技术浪潮和同样站在风口之上的新型储能有望演绎“1+1”远远大于2的激动人心的新故事。在近日举行的英伟达GTC大会上,播放了一部名叫《我是AI》的开场短片,吸引了注意,其中提到AI如何利用重力来储存可再生能源,“为我们所有人铺平通往无限清洁能源的道路”。
据此,了解到,重力储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构筑物、自然或者人工地形等产生的高度差,通过控制重力块的垂直提升和水平位移,实现势能与电能的转换。有业内专家表示,AI结合重力储能可以在某些场景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计算资源的分配,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发生作用。两者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能源管理方面,利用AI技术对重力储能内部能量单元进行优化控制。这也是英伟达在《我是AI》中呈现的场景。通过使用AI技术,可以监测和分析重力储能系统的性能数据,包括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速率、系统效率等。AI可以帮助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以优化重力储能系统的运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电能质量,并能通过重力储能特有的转动惯量为新能源离网系统进行稳定支撑,实现新能源在离网状态下的稳定运行。
另一种是利用重力储能系统为计算资源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重力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储存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为计算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这种结合可以在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场景中,如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提供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来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影响。
事实上,AI的发展会大幅增加对算力的需求,需要大量稳定的能源支撑已成为各方共识。据《纽约客》杂志日前报道,OpenAI的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天响应用户的约2亿个请求,这可能要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相较于美国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约29千瓦时电力,ChatGPT每天用电量是家庭用电量的1.7万多倍。而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此前也表示过需要能大规模存储能源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其他储能技术,重力储能在结合算力方面具有一些更为显著的优势。“重力储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长期储存能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可再生能源整合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重力储能系统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用于为计算任务提供可靠的、高效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前述业内专家同时对以上几点优势做了详细介绍。
相比于电池等其他储能技术,重力储能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它通过垂直高度差,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存储更多的能量。这对于提供长时间和高功率需求的计算任务非常有利。
重力储能系统拥有长期储存能力,这与许多其他储能技术,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存在自放电和能量损失的情况不同,重力储能系统一旦将物体抬升到一定高度,它可以保持在那里,直到需要释放能量为止,中间不会出现能量损失。这就使得它在为计算设备提供持续的能源供应时具有优势,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计算需求。
重力储能系统可以在不同规模和容量下进行设计和构建。从小型的个人应用到大型的工业应用,都能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得以适应各种规模的计算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容量扩展。
重力储能系统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源头,如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无缝整合,储存和平衡它们的波动性,从而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为计算任务提供绿色能源选择。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
了解到,A股上市公司中国天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进行商业化项目的公司。而早在去年6月,公司就宣布已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当地打造全球首个服务于算力中心的重力储能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11月开工。
另据了解,该项目紧邻秦淮数据、腾讯、字节跳动IDC数据集群,利用AI算法控制重力块的移动,实现势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项目建成后直连数据中心,将大规模消纳风光绿电。怀来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曾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指出,该项目融合了新能源和大数据两大板块,将成为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战略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