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储能赛道竞争者众,决胜的关键在哪?美的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产品负责人江海昊说,户用储能当前存在两大痛点,一是产品安全性,二是产品性价比问题。如何让产品更具性价比,同时更安全是关键。
当前,有着“中国第一展”之称的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称“广交会”)正在开展。《每日经济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记者现场了解到,本届广交会上,美的、海尔、创维等多家家电企业纷纷展出了各自的新型能源解决方案。其中,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全球首发了家庭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创维光伏也展示了面向海外市场的储能逆变器、全场景解决方案等。
美的空调欧洲区域总经理刘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家庭储能业务是美的空调事业部在欧洲的新增长点。记者获悉,TCL、格力电器(SZ000651,股价40.58元,市值2285亿元)、四川长虹(SH600839,股价4.28元,市值197.6亿元)等家电企业均有涉足家庭储能领域。从市场前景来看,过去的5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量稳步增长。根据GGII估计,到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00GWh。
美的空调事业部广交会现场全球首发家庭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鹏丽 摄
但户用储能赛道竞争者众,决胜的关键在哪?美的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产品负责人江海昊说,户用储能当前存在两大痛点,一是产品安全性,二是产品性价比问题。如何让产品更具性价比,同时更安全是关键。
家电企业瞄准欧洲家庭储能市场
据江海昊介绍,美的此次发布的家庭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是一套户用光储产品,通过光伏储能与全屋智能家居联动,向用户提供能源管理方案。他表示,美的早在2008年就开始在新能源领域有技术和产品的布局。15年前,美的就研发了第一代太阳能空调,这是美的首次对外发布全屋能源智慧管理系统。
美的空调海外研发负责人邢志钢接受《每日经济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记者采访时称,在全球多国正推进“碳中和”和“电气化”的背景下,绿色能源是美的识别的未来主要机会。刘新也告诉记者,在欧洲能源危机、电价高企的背景下,去年以来,市场端、用户端基本上都在寻求更高能效的产品。“市场对高能效产品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至少我们觉得,(家庭储能业务)是欧洲业务新的增长契机。”刘新如是说。
广交会期间,除了美的,创维、海尔也展出了各自的光伏储能硬件及全场景解决方案。记者获悉,创维从2年前进军户用光伏领域,从国内市场起步,如今延伸做海外市场。创维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创维光伏在中国内地累计建成并网运营的户用光伏电站超过20万座。2022年,创维光伏实现营业额119.34亿元,同比增长了191%。今年3月底,创维集团刚确定了在海外市场开展新能源光伏业务,并同步推动全品类智能家电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
创维光伏在广交会上展出的光伏相关产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鹏丽 摄
海尔也展出了从光伏发电到储能的整套家庭新能源解决方案。根据中新网报道,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称,“新能源+家电”的整套解决方案是目前欧洲市场非常需要的,“我们适时地推出这个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拿到了很多订单”。
申万宏源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户用储能市场,2021年户储新增装机量2.3GWh,同比增长107%。中银证券也认为,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持续旺盛,高电价成为欧洲户储发展的催化剂。
取胜的关键在哪?
家电企业中,TCL也有光伏业务。据了解,TCL光伏科技成立于2021年12月,隶属于TCL实业,核心业务主要可分为围绕C端户用分布式及B端工商业分布式电站两大板块。格力电器布局光伏更早,2018年,格力电器便全球首发了“零碳健康家”智能家居系统,以光伏为驱动,为用户打造了包括能源管理、空气管理等五大系统。四川长虹旗下子公司长虹电源目前也从事户用储能系统及大型储能光伏电站。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占比不断提升,储能市场空间正不断打开。实际上,光伏户储赛道群雄逐鹿。除了家电企业,这个赛道还汇聚了组件、逆变器、电池等设备厂商,以及专业的户用系统集成商与安装商等。今年3月,华为也正式发布了面向别墅市场的华为家庭绿电发展战略以及一站式家庭绿电解决方案,瞄准户储市场发力。
邢志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厂商能提供成套家庭能源解决方案,如何把光储侧和用电侧有机整合,形成从储能到用能的家庭能源管理闭环方案,美的是具备基础和优势的。
谈及户用储能现存痛点,江海昊认为,如何给用户提供高性价比、更安全的户用储能产品是关键。他提到,家庭储能产品还要求企业在当地具备服务快速响应的能力,这也是美的的优势,美的的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北证券在2021年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户用光储渗透加速,蓝海市场群雄逐鹿》研报中曾表示,户用市场与电站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产品与渠道是两个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
来源:每日经济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记者:陈鹏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