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10-26 00:00:00

在上海召开的“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与会者纷纷表示,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经济生态圈,将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

 

日前,“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召开。图为论坛现场。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双碳’的提出,将加速重构能源供给体系,深刻改变能源发展大势。”当前,能源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型已成为行业转型和发展的共识,而氢能作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面临的消纳问题的重要方式,对能源革命的成败意义重大。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双碳’的提出,将加速重构能源供给体系,深刻改变能源发展大势。”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赵东表示,在“双碳”政策目标指引下,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将进入“增量”发展阶段。

当前,能源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型已成为行业转型和发展的共识,而氢能作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面临的消纳问题的重要方式,对能源革命的成败意义重大。为此,促进氢能领域合作,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经济生态圈,将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

双碳重要“抓手”

氢能迎来战略机遇

在“双碳”目标下,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等问题成为能源转型的必然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表示,氢能是未来间歇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载体,利用弃风弃光的电力制取氢气,更容易实现大规模、长期储存,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曹湘洪指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结合绿氢制甲醇、绿氢冶金、绿氢供电供热等多种应用场景,积极发展氢能,是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措施,是逐步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社会系统工程。

赵东指出,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终极能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随着“双碳”目标牵引、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作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氢能正在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据中国科协副主席孟庆海介绍,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包括氢能与储能在内的几个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氢能事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也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方向。”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表示,未来,上海将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大趋势,布局推动氢能源发展,加快整体进程,建设最强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优势挑战并存

科技创新亟须加强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氢能热”的兴起,我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均已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在赵东看来,“虽然氢能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如何优化、发展时机如何把握,仍需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

其中,在制氢环节,由于能源转型需要,水电解制氢被视为未来的主流,但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认为,电解水制氢优势与挑战共存。“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原料水及太阳能风能发电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可利用用电低谷期剩余电力制氢,以便能源存储;以及可得到高纯度的氢等。”

对于水电解制氢面临的挑战,张久俊介绍,主要表现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低、制氢成本高、对水的纯度要求高、电能消耗高等。

除了上游制氢领域的挑战,在产业链中,“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曹湘洪表示,当前我国氢能产业面临储运分销成本较高、缺少核心技术和装备、法规与标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他认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技创新。

此外,曹湘洪还指出,燃料电池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氢燃料电池轻型电车、家用社区用电池等各种氢的应用场景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当中。但从绿电制氢,氢气储存、运输到各类燃电池,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应要加大科技投入,尽快改变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材料的局面。

产业布局加速

“制储输用”全面开花

目前,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正在我国“遍地开花”,尤其是在产业基础良好的上海。陈鸣波指出,近年来,上海市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的突破口,通过完善发展环境、加快布局基础设施、深入推进试点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据陈鸣波介绍,2020年11月,上海市发布实施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到2023年实现规划100座加氢站,形成千亿产值规模,推广万辆氢燃料汽车的目标。他表示:“目前,上海已经建成加氢站9座,推广燃料汽车1500辆。”

就在论坛召开当天,上海首座能够同时满足35兆帕、70兆帕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需求的油氢一体化综合能源供给站——中国石化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投用后将满足上海市青浦区、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物流、环卫、公交等氢能车辆加注需求,助力上海氢能产业发展。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在上海将建加氢站30余座。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氢能源发展力度。赵东表示,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企业,中国石化近年来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努力争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排头兵。

“‘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建成1000座加氢站,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赵东介绍,中国石化目前拥有国内最大制氢能力,还成功开发了电解水制氢专用催化剂,达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建立了全球第二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具有布局氢能产业的天然优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