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盐碱滩上崛起新农村

达西村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在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40年前,在这片盐碱滩上,满目破败不堪。如今的达西村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办公大楼、商业步行街、电商创业基地,在夜色的灯海里五彩缤纷,交相辉映。

村民告别煤油灯

20世纪80年代,达西村有120余户人家,不到400人。村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靠”贫困村。

“日子过得可真苦,有的村民包谷馕都吃不饱。村里连一个高音喇叭都装不起,沙吾尔老支书招呼开会,拿个铁皮喇叭绕着村子喊。”曾经是达西村电工的克里木·买买提感慨万千。

1980年1月,有高中学历又会算账的沙吾尔·芒力克被大伙推举为村支书。凭着一股子闯劲,他带着村民挖排碱渠,种防风林,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面貌。

克里木·买买提说:“达西村的变化,是从当初村民连字面意思都不理解的‘改革’二字变起的。这两个字为村民们带来了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想都不敢想的做法。”

上世纪80年代,村里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木头电杆东倒西歪。村民10天半月没电用是常事。老支书沙吾尔带领村民们发展集体经济只能望“电”兴叹。

1998年,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程实施,为达西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在不到30天的时间,达西村架设了两条10千伏线路,完成了户表改造。从此,村民告别了煤油灯,看上了电视。

供电为达西村发展增添了动力。村民打机井开垦荒地,投资建设面粉厂、砖厂、蔬菜大棚,开办集贸市场,走上了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致富路。

农网改造升级为村民致富注活力

2001年9月18日,对达西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达西供电所在阵阵鞭炮声中挂牌成立。

这一年,达西村先后办起了5家企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是,农村电网发展滞后,线路老化、负荷高等问题渐渐显现。

村委会副主任买买提·玉山对当时的用电状况记忆犹新:“一刮风下雨就停电。我们总找供电所来维修。”

现任达西供电所所长袁江笑着说:“因为供电抢修频繁,我们和达西村走得更近了。”

2014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面铺开,供电公司投资9038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工程、中心村通动力电等工程。

达西村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全村350户人家1285人,有30000多亩棉田,靠102眼机井抽水灌溉。

说起春灌用电,村民李辉感触颇深。每年春节一过,袁江就带着员工巡检线路、台区。我家有4眼机井,每年春天抽水前,他们都来巡检指导安全用电。

点对点优质服务 村民迎来新生活

2015年5月1日,新疆第一个县域网货中心——“本地本物”网货仓储中心在达西村建成,正式开启了村民电商“生涯”。

这些年来,达西村村民依托尉犁县达西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入股+放贷”“红色基地+梨园+旅游基地”等模式发展经济。

达西供电所与达西村结成了民族团结对子。供电所与村委会结对,员工与村民结对,汉族员工与少数民族村民结对,实现了对达西村点对点的优质服务。

袁江记得特别清楚,当年6月26日,沙吾尔·芒力克风风火火地来到供电所,拉起他的手就走。原来,达西村的发展吸引了江苏针织纺织企业的目光,看好了达西产业园区这块“风水宝地”。

袁江详细向针织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尉犁县电网结构、电价和达西村的供电状况以及长远发展供电计划。对方当即拍板投资建厂。

2018年,达西风情园中具有民族特色、食宿结合的农家旅游业兴起,村民又迎来了红火的新生活。

如今,达西供电所供区内有10千伏供电线路19条,公用、专用变电台区2342台。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达西村年用电量增长到117.65万千瓦时。

回顾40年发展历程,达西村在优质供电服务保障下,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村民住进了别墅,开上了轿车。达西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享有“新疆第一村”的美誉。

关键词: 区块链, 新疆电力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盐碱滩上崛起新农村

作者:王磊 高宇翔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电力网

达西村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在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40年前,在这片盐碱滩上,满目破败不堪。如今的达西村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办公大楼、商业步行街、电商创业基地,在夜色的灯海里五彩缤纷,交相辉映。

村民告别煤油灯

20世纪80年代,达西村有120余户人家,不到400人。村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靠”贫困村。

“日子过得可真苦,有的村民包谷馕都吃不饱。村里连一个高音喇叭都装不起,沙吾尔老支书招呼开会,拿个铁皮喇叭绕着村子喊。”曾经是达西村电工的克里木·买买提感慨万千。

1980年1月,有高中学历又会算账的沙吾尔·芒力克被大伙推举为村支书。凭着一股子闯劲,他带着村民挖排碱渠,种防风林,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面貌。

克里木·买买提说:“达西村的变化,是从当初村民连字面意思都不理解的‘改革’二字变起的。这两个字为村民们带来了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想都不敢想的做法。”

上世纪80年代,村里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木头电杆东倒西歪。村民10天半月没电用是常事。老支书沙吾尔带领村民们发展集体经济只能望“电”兴叹。

1998年,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程实施,为达西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在不到30天的时间,达西村架设了两条10千伏线路,完成了户表改造。从此,村民告别了煤油灯,看上了电视。

供电为达西村发展增添了动力。村民打机井开垦荒地,投资建设面粉厂、砖厂、蔬菜大棚,开办集贸市场,走上了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致富路。

农网改造升级为村民致富注活力

2001年9月18日,对达西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达西供电所在阵阵鞭炮声中挂牌成立。

这一年,达西村先后办起了5家企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是,农村电网发展滞后,线路老化、负荷高等问题渐渐显现。

村委会副主任买买提·玉山对当时的用电状况记忆犹新:“一刮风下雨就停电。我们总找供电所来维修。”

现任达西供电所所长袁江笑着说:“因为供电抢修频繁,我们和达西村走得更近了。”

2014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面铺开,供电公司投资9038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工程、中心村通动力电等工程。

达西村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全村350户人家1285人,有30000多亩棉田,靠102眼机井抽水灌溉。

说起春灌用电,村民李辉感触颇深。每年春节一过,袁江就带着员工巡检线路、台区。我家有4眼机井,每年春天抽水前,他们都来巡检指导安全用电。

点对点优质服务 村民迎来新生活

2015年5月1日,新疆第一个县域网货中心——“本地本物”网货仓储中心在达西村建成,正式开启了村民电商“生涯”。

这些年来,达西村村民依托尉犁县达西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入股+放贷”“红色基地+梨园+旅游基地”等模式发展经济。

达西供电所与达西村结成了民族团结对子。供电所与村委会结对,员工与村民结对,汉族员工与少数民族村民结对,实现了对达西村点对点的优质服务。

袁江记得特别清楚,当年6月26日,沙吾尔·芒力克风风火火地来到供电所,拉起他的手就走。原来,达西村的发展吸引了江苏针织纺织企业的目光,看好了达西产业园区这块“风水宝地”。

袁江详细向针织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尉犁县电网结构、电价和达西村的供电状况以及长远发展供电计划。对方当即拍板投资建厂。

2018年,达西风情园中具有民族特色、食宿结合的农家旅游业兴起,村民又迎来了红火的新生活。

如今,达西供电所供区内有10千伏供电线路19条,公用、专用变电台区2342台。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达西村年用电量增长到117.65万千瓦时。

回顾40年发展历程,达西村在优质供电服务保障下,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村民住进了别墅,开上了轿车。达西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享有“新疆第一村”的美誉。

      关键词:电力, 新疆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