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竹影婆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这里是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静静流淌的下山溪和九鲤溪在村寨内交汇,形成赤溪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17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村财政收入80万元。
用电有了保障,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
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镇的一个行政村。30年前,400多户近2000人散居在14个自然村,其中800多名畲族群众大多生活在山高溪深的偏远地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1984年6月24日,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刊登在报纸上,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随后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扶贫的帷幕。当年的赤溪村被列为扶贫重点村,也因此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
“当时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极度贫困成为赤溪村的代名词。”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对当时的情况一点都不陌生。
1995年,随着桑园水电站建成,赤溪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杜家住说,那时候的电力建设真的很难,赤溪村只有一条羊肠土路通往外界,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抬肩扛运到赤溪村。
1995年,350多户畲族乡亲从山上的茅草棚搬到了山下的砖瓦房。有了电力的保障,赤溪村在政府的帮扶下,陆续开发了一批示范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
“90”后小伙子杜赢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赤溪村创业,和家里人一起,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制茶厂。
“我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山脚下的杜家堡,交通非常不方便,不通水不通电,当时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确实非常贫困。”谈起小时候的生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颇多感慨,“后来我们家搬到赤溪村,以给人加工稻谷为生。”杜赢说,贫困贯穿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当时村子里的贫困不是一家一户的贫困,而是整体贫困,贫困的生活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福鼎是我国著名的白茶原产地,赤溪村有很多村民都种茶,杜赢家也有几十亩茶园。刚刚大学毕业的杜赢看准了商机,争取到了福建省和宁德市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开起了赤溪茶叶有限公司。
不同于其他茶叶,福鼎白茶没有炒茶的环节,只需将茶青通过萎凋机脱水,然后制成茶饼烘干即可出售,保留了茶叶最自然的香气。茶厂的萎凋机、烘焙机、压制茶饼的设备等都要用电。杜赢说,赤溪村处于福鼎市电网线路末端,2013年时电压不是特别稳定,再加上自己刚刚起步时资金也不足,不敢投入太多设备。
2015年,专为满足赤溪村用电的潘溪35千伏变电站投运,杜赢的茶厂用电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前家里购买的柴油发电机也扔在一旁不用了。
2016年年初,杜赢开始扩大生产,添置了自动烘干机等中高端设备,又在镇村的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土地,建起了标准化新厂房。如今,创业5年的他还创建了“尚赤溪”的白茶品牌,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进行推广,已经是个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茶老板”了。在杜赢之后,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赤溪村创业。
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
夜幕降临,赤溪村的小溪民宿里灯火通明,老板庄庆彬在忙着招呼客人。庄庆彬是赤溪村万博华旅游公司的负责人,除了小溪民宿,他还在村里办起了户外拓展旅游项目。
赤溪村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太姥山下,不缺旅游资源。庄庆彬说,2006年他就打算搞旅游项目了,那里赤溪村用电还不稳,加上交通不便,旅游“有名气无人气”。
2015年,随着潘溪35千伏变电站的投运,庄庆彬回村开办了户外拓展旅游项目、民宿、杜家堡古村落遗址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2017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赤溪村的坑里弄自然村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目前也纳入了赤溪村旅游开发范围。
“坑里弄自然村此前线路乱得很,既影响美观,又不利于安全用电。”杜家住说,2015年,福鼎市供电公司结合村容村貌、建筑、景观布局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架空线路电缆化方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更换低压电缆200米,改造接户线3600米,改造表下线、管120多户。
古堡展新姿,现在坑里弄已经更名为“杜家堡”,成为了赤溪旅游的新名片。目前,赤溪村办起12家“农家乐”,茶企有十来家,旅游开发公司也有3家。
“‘中国扶贫第一村’是起点,未来的赤溪将会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杜家住的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青山环绕,竹影婆娑,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这里是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静静流淌的下山溪和九鲤溪在村寨内交汇,形成赤溪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17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村财政收入80万元。
用电有了保障,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
赤溪村是福鼎市磻溪镇的一个行政村。30年前,400多户近2000人散居在14个自然村,其中800多名畲族群众大多生活在山高溪深的偏远地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1984年6月24日,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刊登在报纸上,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随后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扶贫的帷幕。当年的赤溪村被列为扶贫重点村,也因此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
“当时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地瓜加野菜,极度贫困成为赤溪村的代名词。”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对当时的情况一点都不陌生。
1995年,随着桑园水电站建成,赤溪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杜家住说,那时候的电力建设真的很难,赤溪村只有一条羊肠土路通往外界,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抬肩扛运到赤溪村。
1995年,350多户畲族乡亲从山上的茅草棚搬到了山下的砖瓦房。有了电力的保障,赤溪村在政府的帮扶下,陆续开发了一批示范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
“90”后小伙子杜赢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赤溪村创业,和家里人一起,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制茶厂。
“我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山脚下的杜家堡,交通非常不方便,不通水不通电,当时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确实非常贫困。”谈起小时候的生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颇多感慨,“后来我们家搬到赤溪村,以给人加工稻谷为生。”杜赢说,贫困贯穿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当时村子里的贫困不是一家一户的贫困,而是整体贫困,贫困的生活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福鼎是我国著名的白茶原产地,赤溪村有很多村民都种茶,杜赢家也有几十亩茶园。刚刚大学毕业的杜赢看准了商机,争取到了福建省和宁德市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开起了赤溪茶叶有限公司。
不同于其他茶叶,福鼎白茶没有炒茶的环节,只需将茶青通过萎凋机脱水,然后制成茶饼烘干即可出售,保留了茶叶最自然的香气。茶厂的萎凋机、烘焙机、压制茶饼的设备等都要用电。杜赢说,赤溪村处于福鼎市电网线路末端,2013年时电压不是特别稳定,再加上自己刚刚起步时资金也不足,不敢投入太多设备。
2015年,专为满足赤溪村用电的潘溪35千伏变电站投运,杜赢的茶厂用电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前家里购买的柴油发电机也扔在一旁不用了。
2016年年初,杜赢开始扩大生产,添置了自动烘干机等中高端设备,又在镇村的支持下流转了400多平方米土地,建起了标准化新厂房。如今,创业5年的他还创建了“尚赤溪”的白茶品牌,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进行推广,已经是个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茶老板”了。在杜赢之后,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赤溪村创业。
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
夜幕降临,赤溪村的小溪民宿里灯火通明,老板庄庆彬在忙着招呼客人。庄庆彬是赤溪村万博华旅游公司的负责人,除了小溪民宿,他还在村里办起了户外拓展旅游项目。
赤溪村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太姥山下,不缺旅游资源。庄庆彬说,2006年他就打算搞旅游项目了,那里赤溪村用电还不稳,加上交通不便,旅游“有名气无人气”。
2015年,随着潘溪35千伏变电站的投运,庄庆彬回村开办了户外拓展旅游项目、民宿、杜家堡古村落遗址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2017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赤溪村的坑里弄自然村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目前也纳入了赤溪村旅游开发范围。
“坑里弄自然村此前线路乱得很,既影响美观,又不利于安全用电。”杜家住说,2015年,福鼎市供电公司结合村容村貌、建筑、景观布局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架空线路电缆化方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更换低压电缆200米,改造接户线3600米,改造表下线、管120多户。
古堡展新姿,现在坑里弄已经更名为“杜家堡”,成为了赤溪旅游的新名片。目前,赤溪村办起12家“农家乐”,茶企有十来家,旅游开发公司也有3家。
“‘中国扶贫第一村’是起点,未来的赤溪将会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杜家住的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