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点亮湖光山色

“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杭州的发展“以湖而兴,因湖而名”。改革开放后的杭州电力人带着感情、肩负责任,服务西湖景区的保护和建设,使之焕发青春,历久弥新,为杭州的开放服务。

线路电缆化 让供电更可靠、环境更整洁

杭州在改革开放前就是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这里曾接待过尼克松、蓬皮杜、西哈努克等国家元首。杭州人相传,曾有某国元首到杭州参观后,留下“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的评价。可见,彼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风景旅游名城不相称。

改革开放前,西湖环湖一带一直用高低压架空电力线路供电,不仅影响了西湖的景色,而且每当刮风下雨经常造成电线和树枝相碰,发生短路,导致停电事故。为此,1981年,西湖环湖电缆工程正式启动。杭州电力公司的电缆员工用肩扛、手拉的方式敷设了杭州最早的地下电缆——环湖电缆,在全国开创了架空线入地的先河。

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讨论杭州市改革和开放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同年,从西湖苏堤至三潭印月,从新新饭店至孤山之间,环西湖区域10千伏架空线路“上改下”全面启动。

今年59岁的杭州供电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员工江六一,见证了40年来环西湖区域乃至杭州电缆的发展。

1980年,江六一进入当时的杭州市电力局电缆班,成了一名学徒。西湖环湖电缆工程是他职业生涯的开端。他依稀记得,1981年的夏天,自己抱着一盘电缆坐在大货车上,一路颠簸前往西湖的方向。

“由于施工地点全部是风景旅游区,游人众多,不允许工期拖得太长。我们事前准备了一万多块预制块式的混凝土沟板,一边挖掘土沟,一边埋入混凝土沟板。敷设完电缆后,我们要立即盖板、复土、整路,施工中尽可能不影响游客欣赏西湖的美景。”江六一回忆道。

1988年8月8日,一场台风袭击杭州,当地电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环西湖区域架空线路几乎全部损毁。这场台风加速了杭州市配网架空线路入地的进程。

30年来,杭州市电缆化持续推进。而在最早开始敷设电缆的环西湖区域,大部分电缆已接近20年的使用极限,急须改造升级。2016年G20峰会落户杭州为这一改造提供了契机。

2015年11月28日,环西湖电力提升改造土建工程全面铺开。杭州供电公司51岁的员工王立新,负责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从那一天起,他每天在现场至少工作14个小时,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改造现场的一辆电力抢修车成了王立新的“新居”,车里放着他的棉袄、工服、热水瓶等。每天施工结束后,他就在车里休息一会。

“环西湖一带40多条道路沿线的电缆沟、基础设备要按照峰会的要求更新建设一遍,而我们只有半年时间。”王立新说。时间紧、任务重,要做的工作有许多:和施工小队的每个工人随时沟通,为保证施工进度进行临时调度、编写工作计划,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排查路面和作业点附近的施工隐患,处理市民需求,保障行人通行,紧急处理泥浆倒灌、器械结冰等突发情况……

像王立新一样的在西湖夜色中忙碌的供电员工有近千名。截至2016年5月,51千米管沟、189千米电缆线路和165座开关站完成新建改造,西湖周边配电网得到全面更新补强,客户年均故障停电时间减至5分钟以内,与东京、巴黎比肩。南山路林立的商铺、各具特色的餐厅和北山街闹中取静的居民小区都享受到了电网改造的成果。

截至2018年5月,杭州主城区10千伏电缆总长度达13892.425千米,低压电缆化率达92.23%。架空线入地不仅让环西湖区域供电更可靠,也让西湖景致更整洁、美观。

环湖提亮 打造醉人“夜西湖”

夜瞰西湖,灯光璀璨。

照明能改善城市夜间景观、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打造夜景向来为各大一线城市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所注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

得益于城市电网改造的深入,电缆化路灯电源通道得到广泛使用,杭州市区街道都建成无杆线道路,为城市道路照明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亮灯工程早在1990年就开始起步。

缪华勇1982年进入当时的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工作,亲历了30多年来杭州市路灯的快速发展。

1993年开始,杭州市主城区加大路灯建设力度,路灯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猛增。“九五”计划期间,杭州市主城区路灯规模从中小城市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到2000年底,杭州市主城区路灯达到4.37万盏。

“不仅是数量猛增,路灯装置形式也更加注重与周围景观配合。”缪华勇说。2000年,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向全国20多家知名路灯生产厂家征集200多套路灯灯型方案,建立灯样数据库,创建了杭州市首条路灯“样灯街”,向市民展示路灯样品,促进新型路灯推广使用。

“十五”计划期间,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配合城市道路拓宽进行路灯改造,杭州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路灯最多、形式最美的城市之一。“我们在西湖环湖地区根据不同景点布置了更有艺术性的路灯,比如断桥上的玉兰灯,曲院风荷的荷花灯、苏堤上的双岔圆球灯、南山路双曲灯、北山路的宫灯,为湖山景色增添了光彩。”说起各色路灯,缪华勇如数家珍。

截至2005年年底,杭州主城区路灯拥有量达到8.82万盏,各类公园、桥梁、道路等111个公共空间实现了亮化,全市景观照明总功率达1.5万千瓦。一个以西湖为核心、以城市主要干道为骨架、以标志性建筑为亮点的杭州城市夜景观框架初步形成。

在灯光的作用下,西湖的夜更加动人,市民和游客能够看到西湖更加绚丽多彩的一面。“白天看西湖,夜晚看路灯。”缪华勇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2015年,为了迎接G20杭州峰会,杭州一系列亮化项目建设工作全面铺开。西湖景区亮灯工程的主题是“西湖寻梦”。在这里,灯光以反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让灯光融于湖光山色中,体现湖城相依的诗情画意。峰会期间,西湖的夜景又一次惊艳世界。

“未来,西湖的夜景不仅要美,还要智能、节能。”如今,缪华勇致力于城市照明多功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该系统可以根据杭州地区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科学地控制路灯管理所负责的21万盏路灯的开关时间。如果精准地调整杭州主城区路灯每一天的运行时间,节电率可达10%~40%。

农网改造 助力西湖周边旅游业发展

灵隐地区位于西湖西部的山峰之间,人文景观丰富,盛产龙井茶,然而电网基础差、供电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连玲儿生于1961年,从小住在灵隐村,一家6口人挤在22平方米的泥瓦房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村里见空树电杆,电线满天飞。由于电压低,家里仅有的3盏白炽灯都不够亮,连玲儿常常在村里的路灯下写作业。

改革开放后,灵隐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园分到了每家每户,炒茶成为灵隐村民互相比拼的技能。

1991年,当上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连玲儿了解了电炒茶的好处,自家买了一台电炒锅,还积极介绍给村民。

新采的茶叶要当天炒好,不然叶子就会发红,为此,新茶下来后村里人都通宵达旦炒茶。“用电炒茶一方面是省人工,一方面是保护环境。以前两个人搭配,一个人烧火一个人炒,炒一斤干茶要5个小时。用电炒茶后,这些活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效率翻倍。以前烧柴火炒茶,北高峰一半的树都被砍了。”连玲儿说。

连玲儿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一年,自家炒茶用上了清洁电能。1991年,为了减少火力发电对西湖和杭州市中心环境的影响,艮山发电厂、闸口发电厂先后退出历史舞台。清洁电能穿越200千米,从遥远的新安江水电站途经220千伏杭州变、110千伏昭庆变送入环西湖区域。

然而,由于处在供电半径末端,村里供电不足也不稳定。1997~1998年,杭州市电力局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村集体共同出资新建了两台变压器,电炒茶逐渐被一些村民接受。

2002年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灵隐村迎来了全方位的发展。伴随着农村综合整治,杭州供电公司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灵隐村的供电更加可靠,电炒茶成为了主流,从杀青到回锅再到烘干,全部实现电气化。“每天茶采下来,三四台机器同时开着,到下午四五点就制好了,立马就能卖掉。明前茶、雨前茶,一天一个价,抢时间才能多赚钱。”连玲儿说。每年3月10日到5月10日,杭州供电公司承诺炒茶期间不停电。

伴随着西湖西进,不仅茶文化兴盛起来,茶馆、茶舍增多,民宿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在灵隐村,政府鼓励村民改造房屋,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小楼。住房面积大了、基础设施好了。自2006年起,灵隐村85%的村民都开起了民宿。“做民宿之后,家用电器增加,有的人家里还装了电暖气,虽然用电量大增,但得益于农网改造,民宿用电有保障。”连玲儿说。民宿业、制茶业和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其他村集体经济,给灵隐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每户年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以上。

关键词: 区块链, 浙江电力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电网点亮湖光山色

作者:邱实 求力  发布时间:2018-12-14   来源:电力网

“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杭州的发展“以湖而兴,因湖而名”。改革开放后的杭州电力人带着感情、肩负责任,服务西湖景区的保护和建设,使之焕发青春,历久弥新,为杭州的开放服务。

线路电缆化 让供电更可靠、环境更整洁

杭州在改革开放前就是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这里曾接待过尼克松、蓬皮杜、西哈努克等国家元首。杭州人相传,曾有某国元首到杭州参观后,留下“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的评价。可见,彼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风景旅游名城不相称。

改革开放前,西湖环湖一带一直用高低压架空电力线路供电,不仅影响了西湖的景色,而且每当刮风下雨经常造成电线和树枝相碰,发生短路,导致停电事故。为此,1981年,西湖环湖电缆工程正式启动。杭州电力公司的电缆员工用肩扛、手拉的方式敷设了杭州最早的地下电缆——环湖电缆,在全国开创了架空线入地的先河。

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讨论杭州市改革和开放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风景旅游城市。”同年,从西湖苏堤至三潭印月,从新新饭店至孤山之间,环西湖区域10千伏架空线路“上改下”全面启动。

今年59岁的杭州供电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员工江六一,见证了40年来环西湖区域乃至杭州电缆的发展。

1980年,江六一进入当时的杭州市电力局电缆班,成了一名学徒。西湖环湖电缆工程是他职业生涯的开端。他依稀记得,1981年的夏天,自己抱着一盘电缆坐在大货车上,一路颠簸前往西湖的方向。

“由于施工地点全部是风景旅游区,游人众多,不允许工期拖得太长。我们事前准备了一万多块预制块式的混凝土沟板,一边挖掘土沟,一边埋入混凝土沟板。敷设完电缆后,我们要立即盖板、复土、整路,施工中尽可能不影响游客欣赏西湖的美景。”江六一回忆道。

1988年8月8日,一场台风袭击杭州,当地电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环西湖区域架空线路几乎全部损毁。这场台风加速了杭州市配网架空线路入地的进程。

30年来,杭州市电缆化持续推进。而在最早开始敷设电缆的环西湖区域,大部分电缆已接近20年的使用极限,急须改造升级。2016年G20峰会落户杭州为这一改造提供了契机。

2015年11月28日,环西湖电力提升改造土建工程全面铺开。杭州供电公司51岁的员工王立新,负责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从那一天起,他每天在现场至少工作14个小时,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改造现场的一辆电力抢修车成了王立新的“新居”,车里放着他的棉袄、工服、热水瓶等。每天施工结束后,他就在车里休息一会。

“环西湖一带40多条道路沿线的电缆沟、基础设备要按照峰会的要求更新建设一遍,而我们只有半年时间。”王立新说。时间紧、任务重,要做的工作有许多:和施工小队的每个工人随时沟通,为保证施工进度进行临时调度、编写工作计划,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排查路面和作业点附近的施工隐患,处理市民需求,保障行人通行,紧急处理泥浆倒灌、器械结冰等突发情况……

像王立新一样的在西湖夜色中忙碌的供电员工有近千名。截至2016年5月,51千米管沟、189千米电缆线路和165座开关站完成新建改造,西湖周边配电网得到全面更新补强,客户年均故障停电时间减至5分钟以内,与东京、巴黎比肩。南山路林立的商铺、各具特色的餐厅和北山街闹中取静的居民小区都享受到了电网改造的成果。

截至2018年5月,杭州主城区10千伏电缆总长度达13892.425千米,低压电缆化率达92.23%。架空线入地不仅让环西湖区域供电更可靠,也让西湖景致更整洁、美观。

环湖提亮 打造醉人“夜西湖”

夜瞰西湖,灯光璀璨。

照明能改善城市夜间景观、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打造夜景向来为各大一线城市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所注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

得益于城市电网改造的深入,电缆化路灯电源通道得到广泛使用,杭州市区街道都建成无杆线道路,为城市道路照明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亮灯工程早在1990年就开始起步。

缪华勇1982年进入当时的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工作,亲历了30多年来杭州市路灯的快速发展。

1993年开始,杭州市主城区加大路灯建设力度,路灯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猛增。“九五”计划期间,杭州市主城区路灯规模从中小城市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到2000年底,杭州市主城区路灯达到4.37万盏。

“不仅是数量猛增,路灯装置形式也更加注重与周围景观配合。”缪华勇说。2000年,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向全国20多家知名路灯生产厂家征集200多套路灯灯型方案,建立灯样数据库,创建了杭州市首条路灯“样灯街”,向市民展示路灯样品,促进新型路灯推广使用。

“十五”计划期间,杭州市电力局路灯管理所配合城市道路拓宽进行路灯改造,杭州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路灯最多、形式最美的城市之一。“我们在西湖环湖地区根据不同景点布置了更有艺术性的路灯,比如断桥上的玉兰灯,曲院风荷的荷花灯、苏堤上的双岔圆球灯、南山路双曲灯、北山路的宫灯,为湖山景色增添了光彩。”说起各色路灯,缪华勇如数家珍。

截至2005年年底,杭州主城区路灯拥有量达到8.82万盏,各类公园、桥梁、道路等111个公共空间实现了亮化,全市景观照明总功率达1.5万千瓦。一个以西湖为核心、以城市主要干道为骨架、以标志性建筑为亮点的杭州城市夜景观框架初步形成。

在灯光的作用下,西湖的夜更加动人,市民和游客能够看到西湖更加绚丽多彩的一面。“白天看西湖,夜晚看路灯。”缪华勇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2015年,为了迎接G20杭州峰会,杭州一系列亮化项目建设工作全面铺开。西湖景区亮灯工程的主题是“西湖寻梦”。在这里,灯光以反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让灯光融于湖光山色中,体现湖城相依的诗情画意。峰会期间,西湖的夜景又一次惊艳世界。

“未来,西湖的夜景不仅要美,还要智能、节能。”如今,缪华勇致力于城市照明多功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该系统可以根据杭州地区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科学地控制路灯管理所负责的21万盏路灯的开关时间。如果精准地调整杭州主城区路灯每一天的运行时间,节电率可达10%~40%。

农网改造 助力西湖周边旅游业发展

灵隐地区位于西湖西部的山峰之间,人文景观丰富,盛产龙井茶,然而电网基础差、供电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连玲儿生于1961年,从小住在灵隐村,一家6口人挤在22平方米的泥瓦房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村里见空树电杆,电线满天飞。由于电压低,家里仅有的3盏白炽灯都不够亮,连玲儿常常在村里的路灯下写作业。

改革开放后,灵隐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园分到了每家每户,炒茶成为灵隐村民互相比拼的技能。

1991年,当上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连玲儿了解了电炒茶的好处,自家买了一台电炒锅,还积极介绍给村民。

新采的茶叶要当天炒好,不然叶子就会发红,为此,新茶下来后村里人都通宵达旦炒茶。“用电炒茶一方面是省人工,一方面是保护环境。以前两个人搭配,一个人烧火一个人炒,炒一斤干茶要5个小时。用电炒茶后,这些活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效率翻倍。以前烧柴火炒茶,北高峰一半的树都被砍了。”连玲儿说。

连玲儿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一年,自家炒茶用上了清洁电能。1991年,为了减少火力发电对西湖和杭州市中心环境的影响,艮山发电厂、闸口发电厂先后退出历史舞台。清洁电能穿越200千米,从遥远的新安江水电站途经220千伏杭州变、110千伏昭庆变送入环西湖区域。

然而,由于处在供电半径末端,村里供电不足也不稳定。1997~1998年,杭州市电力局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村集体共同出资新建了两台变压器,电炒茶逐渐被一些村民接受。

2002年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灵隐村迎来了全方位的发展。伴随着农村综合整治,杭州供电公司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灵隐村的供电更加可靠,电炒茶成为了主流,从杀青到回锅再到烘干,全部实现电气化。“每天茶采下来,三四台机器同时开着,到下午四五点就制好了,立马就能卖掉。明前茶、雨前茶,一天一个价,抢时间才能多赚钱。”连玲儿说。每年3月10日到5月10日,杭州供电公司承诺炒茶期间不停电。

伴随着西湖西进,不仅茶文化兴盛起来,茶馆、茶舍增多,民宿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在灵隐村,政府鼓励村民改造房屋,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小楼。住房面积大了、基础设施好了。自2006年起,灵隐村85%的村民都开起了民宿。“做民宿之后,家用电器增加,有的人家里还装了电暖气,虽然用电量大增,但得益于农网改造,民宿用电有保障。”连玲儿说。民宿业、制茶业和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其他村集体经济,给灵隐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每户年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以上。

      关键词:电力, 浙江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