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和风拂面,40年时光,昔日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江苏苏州这个古老城市在时代的大潮中展现着勃勃生机。
1978年,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34元,农民纯收入226元。到了2017年,苏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7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96比1——苏州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速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一步一步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0年来,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苏州农村电气化的脚步从未停歇。
敢想敢做 中美合作建设电气化农村
入冬之前,苏州太仓金仓湖畔,东林村村办米厂的员工正在烘干、冷藏今年最后一批稻谷。这个国家级生态村的村办米厂,生产的大米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今年,他们又迎来了一次大米产量和订单的双丰收。
苏州太仓市,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太仓人嗅觉灵敏,不仅生活赶时髦,纷纷添置了彩电、冰箱,村里也逐步发展起一些乡镇企业。
在原太仓市供电局局长奚品全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的太仓电网很薄弱,供电质量难以保证,电压不稳定。当时的发电几乎都来自村民自发经营的小型发电厂。“那时候电力供应紧张,实行计划用电。发电厂发出来的电主要用于太仓双凤、新湖等低洼地区的排涝。村民用电就是‘点个电灯照个亮’。家里的灯泡忽明忽暗,夏季雷雨天气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奚品全说。
东林村原支书张耀忠40年前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大小伙子,他说:“改革开放刚开始,有人结婚都只能点煤油灯,电线杆好多都是木头的。”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太仓地区的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用电量猛增。当时的国家能源部针对县级电网薄弱的情况,印发了《农村电气化标准》《在全国开展节电示范县试点工作通知》,并且在全国选取了两个县作为建设农村电气化的试点,太仓县就是其中之一。
1993年,太仓供电局与美国农村电气化合作社协会签署了“中美合作建设江苏太仓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协议书”。开放、学习,敢想敢做,太仓开始了农村电气化的探索与尝试。
奚品全说,第一次去美国调研,最大的感想就是4个字——大开眼界。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小区里都是箱式变压器。而当时,江苏每个变电站都要安排多人值守。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变压器都露天安装在电杆上,电线纵横交错就像蜘蛛网。“通过对外交流,我们学习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变电站无人值守,设备远程管理,设备免维护,管理减员增效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不可能接触到当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奚品全回忆道。
1996年年底,太仓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成了12项可供全国示范的先进项目,实现平均一乡一座变电站。
供电升级 释放农村产业活力
对于东林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用电变化直观地体现在水稻加工业上。
“1978年,我们村大队有打谷机和脱粒机,大家只能轮流用。碾米机也不是一天到晚都能开,必须错峰用电,有时用一天停一天,效率很低。”张耀忠的记忆很清晰,“后来,供电局在村中心给我们安装了变压器。但是稍微远一点的村民家里电压低,电器工作不了。”
2006年,太仓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县(市)。当年,太仓市供电公司共完成配网投资1.19亿元,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此后,太仓市供电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
供电稳定了,东林村的大米加工设备也鸟枪换炮。目前,东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14个人,就能种植管理2200亩土地,育种育苗、灌溉施肥、收割储存、烘干包装、冷藏保鲜实现全程机械化。这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走到米厂的加工区,厂房空地里有一组设备被彩条布盖住。“这是我们以前用的锅炉,现在都淘汰了。”米厂工作人员介绍,“供电公司员工和我们一笔一笔地算账,我们也去考察了已经实施电气化改造的米厂,发现电气化设备确实方便好用。今年厂里一下上了12台设备。”
电气化改造后的稻谷烘干机无明火、无烟尘,原来使用煤、油产生的黑烟难觅踪影,用电烘干的稻谷质量也更高了。“用煤油烘干,一不小心大米就有异味,卖不出去了。”张耀忠补充说。用上电能替代的烘干机费用便宜了不少。用符合环保标准的煤一吨要花一千块,烧油就更贵了。用电的费用大概是以前的三分之一。洁净、高效、安全、实惠,电能替代的好处,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
现在的东林村成为了国家级生态村,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2016年,全村农业产值突破一亿元,在过去10年里,村集体收入增长了近10倍。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27300万元。
弄潮能源变革 古镇再向潮头立
历史名城苏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中外游客。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改革开放后,不少人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客栈、旅店、酒楼。
四面八方的来客给这座精致小巧的古镇出了道难题——古镇旅游要开发,历史风貌要保存,电力设施用地有限,居民、游客用电体验要提升,用电安全更不能掉以轻心……
由于古镇核心区不宜大规模铺设煤气、天然气管道,电网就成为核心区内唯一完善的能源供应网络。江苏电网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800千伏锦苏直流输电工程落点在同里。这项特高压工程将千里之外的清洁水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古镇。
2016年,同里古镇核心区低压电网完成全面升级。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古镇内新增变压器8台,容量4780千伏安,改造配电变压器10台。改造完成后,同里户均容量达6.3千瓦。同里古镇的所有电缆都完成了入地改造,里弄上空的“蜘蛛网”成为了历史。
用电硬件条件快速更新换代,同里人的用电理念也在不断升级。
“你看我现在的电磁灶方便又省钱。”10月25日中午,同里古镇乐惠酒楼的负责人顾平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干净整洁的电气化厨房。在厨房里,看不到熏黑的墙壁、发黄的灶台,连油污都难觅踪影。
1990年,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顾平华决定开酒楼做生意。身兼老板、大厨两职,他最先考虑的是成本。二十几年来,酒楼厨房用过燃煤、燃油、罐装煤气。现在,容易引起火灾、烟味大的煤球早已淘汰。使用燃油、罐装煤气每月费用在1700元左右,十分昂贵。当电气化改造方案摆在顾平华面前,他又一次在同里古镇引领了时尚。
一开始,顾平华也犯嘀咕:“改造前我心里也没底,供电所给厨房单独装了电表。一个月电费合算下来确实便宜。现在连菜市场里卖炸鱼的小店都来我家参观。”吴江区供电公司在顾平华家厨房单独挂表计量,酒楼厨房一个月的电费大约540元。电气化改造后平均每月可以节省67%的费用。“而且用电安全。以前用煤气,就怕管子漏气起火爆炸,晚上都睡不踏实,得来厨房看好几趟。”顾平华笑着说。
现在,同里向未来的探索走得更远了。
在古镇的北侧,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迈出了新能源小镇建设的第一步。在这里,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吸引着各国能源从业者的目光,代表了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特别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无论是太仓还是同里,40年来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改造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而电力也将继续助力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粉墙黛瓦,和风拂面,40年时光,昔日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江苏苏州这个古老城市在时代的大潮中展现着勃勃生机。
1978年,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34元,农民纯收入226元。到了2017年,苏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7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96比1——苏州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速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一步一步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0年来,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苏州农村电气化的脚步从未停歇。
敢想敢做 中美合作建设电气化农村
入冬之前,苏州太仓金仓湖畔,东林村村办米厂的员工正在烘干、冷藏今年最后一批稻谷。这个国家级生态村的村办米厂,生产的大米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今年,他们又迎来了一次大米产量和订单的双丰收。
苏州太仓市,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太仓人嗅觉灵敏,不仅生活赶时髦,纷纷添置了彩电、冰箱,村里也逐步发展起一些乡镇企业。
在原太仓市供电局局长奚品全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的太仓电网很薄弱,供电质量难以保证,电压不稳定。当时的发电几乎都来自村民自发经营的小型发电厂。“那时候电力供应紧张,实行计划用电。发电厂发出来的电主要用于太仓双凤、新湖等低洼地区的排涝。村民用电就是‘点个电灯照个亮’。家里的灯泡忽明忽暗,夏季雷雨天气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奚品全说。
东林村原支书张耀忠40年前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大小伙子,他说:“改革开放刚开始,有人结婚都只能点煤油灯,电线杆好多都是木头的。”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太仓地区的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用电量猛增。当时的国家能源部针对县级电网薄弱的情况,印发了《农村电气化标准》《在全国开展节电示范县试点工作通知》,并且在全国选取了两个县作为建设农村电气化的试点,太仓县就是其中之一。
1993年,太仓供电局与美国农村电气化合作社协会签署了“中美合作建设江苏太仓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协议书”。开放、学习,敢想敢做,太仓开始了农村电气化的探索与尝试。
奚品全说,第一次去美国调研,最大的感想就是4个字——大开眼界。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小区里都是箱式变压器。而当时,江苏每个变电站都要安排多人值守。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变压器都露天安装在电杆上,电线纵横交错就像蜘蛛网。“通过对外交流,我们学习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变电站无人值守,设备远程管理,设备免维护,管理减员增效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不可能接触到当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奚品全回忆道。
1996年年底,太仓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成了12项可供全国示范的先进项目,实现平均一乡一座变电站。
供电升级 释放农村产业活力
对于东林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用电变化直观地体现在水稻加工业上。
“1978年,我们村大队有打谷机和脱粒机,大家只能轮流用。碾米机也不是一天到晚都能开,必须错峰用电,有时用一天停一天,效率很低。”张耀忠的记忆很清晰,“后来,供电局在村中心给我们安装了变压器。但是稍微远一点的村民家里电压低,电器工作不了。”
2006年,太仓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县(市)。当年,太仓市供电公司共完成配网投资1.19亿元,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此后,太仓市供电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
供电稳定了,东林村的大米加工设备也鸟枪换炮。目前,东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14个人,就能种植管理2200亩土地,育种育苗、灌溉施肥、收割储存、烘干包装、冷藏保鲜实现全程机械化。这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走到米厂的加工区,厂房空地里有一组设备被彩条布盖住。“这是我们以前用的锅炉,现在都淘汰了。”米厂工作人员介绍,“供电公司员工和我们一笔一笔地算账,我们也去考察了已经实施电气化改造的米厂,发现电气化设备确实方便好用。今年厂里一下上了12台设备。”
电气化改造后的稻谷烘干机无明火、无烟尘,原来使用煤、油产生的黑烟难觅踪影,用电烘干的稻谷质量也更高了。“用煤油烘干,一不小心大米就有异味,卖不出去了。”张耀忠补充说。用上电能替代的烘干机费用便宜了不少。用符合环保标准的煤一吨要花一千块,烧油就更贵了。用电的费用大概是以前的三分之一。洁净、高效、安全、实惠,电能替代的好处,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
现在的东林村成为了国家级生态村,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2016年,全村农业产值突破一亿元,在过去10年里,村集体收入增长了近10倍。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27300万元。
弄潮能源变革 古镇再向潮头立
历史名城苏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中外游客。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改革开放后,不少人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客栈、旅店、酒楼。
四面八方的来客给这座精致小巧的古镇出了道难题——古镇旅游要开发,历史风貌要保存,电力设施用地有限,居民、游客用电体验要提升,用电安全更不能掉以轻心……
由于古镇核心区不宜大规模铺设煤气、天然气管道,电网就成为核心区内唯一完善的能源供应网络。江苏电网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800千伏锦苏直流输电工程落点在同里。这项特高压工程将千里之外的清洁水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古镇。
2016年,同里古镇核心区低压电网完成全面升级。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古镇内新增变压器8台,容量4780千伏安,改造配电变压器10台。改造完成后,同里户均容量达6.3千瓦。同里古镇的所有电缆都完成了入地改造,里弄上空的“蜘蛛网”成为了历史。
用电硬件条件快速更新换代,同里人的用电理念也在不断升级。
“你看我现在的电磁灶方便又省钱。”10月25日中午,同里古镇乐惠酒楼的负责人顾平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干净整洁的电气化厨房。在厨房里,看不到熏黑的墙壁、发黄的灶台,连油污都难觅踪影。
1990年,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顾平华决定开酒楼做生意。身兼老板、大厨两职,他最先考虑的是成本。二十几年来,酒楼厨房用过燃煤、燃油、罐装煤气。现在,容易引起火灾、烟味大的煤球早已淘汰。使用燃油、罐装煤气每月费用在1700元左右,十分昂贵。当电气化改造方案摆在顾平华面前,他又一次在同里古镇引领了时尚。
一开始,顾平华也犯嘀咕:“改造前我心里也没底,供电所给厨房单独装了电表。一个月电费合算下来确实便宜。现在连菜市场里卖炸鱼的小店都来我家参观。”吴江区供电公司在顾平华家厨房单独挂表计量,酒楼厨房一个月的电费大约540元。电气化改造后平均每月可以节省67%的费用。“而且用电安全。以前用煤气,就怕管子漏气起火爆炸,晚上都睡不踏实,得来厨房看好几趟。”顾平华笑着说。
现在,同里向未来的探索走得更远了。
在古镇的北侧,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迈出了新能源小镇建设的第一步。在这里,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吸引着各国能源从业者的目光,代表了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的乡村振兴之路,特别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无论是太仓还是同里,40年来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改造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而电力也将继续助力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