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汽车论坛于6月17日-19日在上海嘉定举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万钢出席并演讲。
万钢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他介绍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际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5.4%提升到8.7%。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五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多家整车企业的产品实现批量出口,新能源汽车成功进入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
此外,万钢指出,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主攻方向,应进一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他建议:
一是应持续支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后补贴时代的支持政策,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保持对公交、物流、出租、公务等公共服务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财税支持;尽快制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系统政策。
二是氢电协同,共同支撑推进汽车电力驱动变革。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车辆运行零排放等特征,应积极发展适用于远程公交、中重型商用车和物流车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制订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区域应用示范工程,以高水平示范带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面向车路协同、车网协同和车能协同的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和信息架构系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产品管理、道路交通、网络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加快路网环境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应用,协同推动基于北斗导航、5G通信的高精动态地图、充放双向互动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聚焦关键,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发;突破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关键瓶颈问题;开展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新型永磁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建立下一代驱动电机技术体系。研发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平台等技术,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建设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
五是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在科技交流、标准制定、示范推广、政策经验分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
以下为现场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全国政协和中国科协向2021中国汽车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企业家、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媒体人士等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二十年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销售量、保有量均居全球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科协十大”上把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作为高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我们要进一步抢抓机遇,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由去年的5.4%提升到8.7%。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前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五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全球前十。多家整车企业的产品实现批量出口,新能源汽车成功进入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在加速发展,欧美日均把智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导产业和主要载体,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强化税收减免政策。欧洲将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政策延长至2025年。美国不久前推出税收减免政策,专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和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碳足迹为主体的法规进程。欧盟将《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提案》由“指令”上升为“法规”,计划于2022年1月起实施。三是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近两年欧洲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和市场渗透率也均大幅提升。
二、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变革的主攻方向
电力驱动是汽车能源和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成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电力驱动同时将引发汽车电力电子架构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变革。
新能源汽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储能和供能装置,在其停置时为城市电网补峰填谷,车能协同将提高电网调峰效率、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当前,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国际汽车企业先后提出自身的“碳足迹”计划。国际社会“碳中和”的一致行动将进一步倒逼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
智能网联是汽车控制技术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实现融合的抓手。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呈现车路协同、融合发展的趋势,车路融合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认知智能,在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附加传感器和芯片的成本。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可以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实现信息与城市、交通、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为5G、智能化道路、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等诸多行业提供产业融合的平台,最终将形成新型的市场生态体系。
低碳出行是汽车消费使用方式的变革,当前,新一代移动出行体系正在构建,呈现出多模式交通、共享出行、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相结合的特征,提供全方位优质汽车产品和出行服务的多交通模式整体解决方案。我们要努力探索公共移动出行服务新模式,加快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的转型。
三、进一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需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加大支持力度,乘势而上,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自立自强,为建设汽车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各位交流分享。
一是应持续支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后补贴时代的支持政策,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保持对公交、物流、出租、公务等公共服务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的财税支持;尽快制定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系统政策。
二是氢电协同,共同支撑推进汽车电力驱动变革。氢能源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车辆运行零排放等特征,应积极发展适用于远程公交、中重型商用车和物流车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制订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区域应用示范工程,以高水平示范带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面向车路协同、车网协同和车能协同的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气和信息架构系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产品管理、道路交通、网络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加快路网环境建设,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应用,协同推动基于北斗导航、5G通信的高精动态地图、充放双向互动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聚焦关键,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发;突破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关键瓶颈问题;开展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新型永磁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建立下一代驱动电机技术体系。研发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平台等技术,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建设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
五是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在科技交流、标准制定、示范推广、政策经验分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
今年9月,我们将在海南举办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目的是搭建高水平国际智能新能源汽车交流合作平台,支撑和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方向。本届大会将以“全面推进市场化、加速跨产业融合、携手实现碳中和”为主题,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汽车科技治理和国际标准制订,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和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各位来宾,朋友们,中国汽车论坛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界的重要交流沟通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希望各位与会嘉宾深入交流,贡献智慧,凝心聚力,为汽车产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