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国内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河南濮阳有张“氢”地图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2-01-18 00:00:00

濮阳氢能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也是传统产业甚至是企业自己革自己的“命”。比如,在濮阳氢能产业研究、建设的主力军中,中原油田专门成立了氢能研究院、中石化甚至把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落户于此;同时,濮阳还有极佳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比如濮阳“风”光好,风能充沛,电解水制氢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是真正的无碳“绿氢”。

一开始就盯着绿氢2.0发力、成立研究院、还有放眼全国也拿得出手的财政支持,发展氢能,濮阳的决心“肉眼看得见”——

坐标濮阳市工业园区,中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正由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加紧建设。项目所在的大院,曾是中原油田唯一一座炼油厂区,如今,废弃设备轰然倒地,为制备真正实现“零碳”的绿氢“腾笼换鸟”。

同一时间,坐标濮阳市濮阳县文留镇,上述项目的配套工程风机电场,已在该市发改委的全力推动下完成选址勘测。未来,这里的风力资源将实现年发电量1980万千瓦时,为“电解水制绿氢”中的“电”提供不竭源泉。

跨越时空,可以看出一组对照——

1975年9月7日,濮阳县境内的第一口石油探井——濮参1井发生强烈井喷,宣告了中原油田的诞生。1983年9月1日,濮阳因油而生,随后依托油气资源,构筑起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迈入“十四五”,熟悉的地标见证着全新篇章。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濮阳新依托,能否再造一艘产业“航母”?

俯瞰濮阳“氢”地图,肯定的答案呼之欲出——

中原油田兆瓦级绿氢示范项目先行先试,濮阳离中部地区重要的绿氢生产基地更进一步;

位于濮阳市华龙区的氢能产业园初具规模,瞄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造、氢能整车生产等招大引强,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

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成功挂牌,在首批市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中牢牢占据“C位”,为濮阳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提供科技支撑;

以前瞻30年的眼光加强全局性、基础性、系统性谋划,《濮阳市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出台落实,《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编制完成……

面对氢能成为全国以及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重要一环的百舸争流,濮阳这座传统能源城市奋楫争先,崛起不容忽视的力量——

将制氢、储运氢、加注氢、应用氢等氢能产业图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充分发挥能源开发、能源利用的经验优势,大力弘扬“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精神,倾全市之力争当新能源“破局者”。

风吹濮阳见绿氢

中石化为啥把填补绿氢空白的示范项目布局到中原油田?“‘风’是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氢能项目部负责人王海宁说。

理解这一原因,必须先明确氢的“二次能源”属性。氢无法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想用氢能,先要制氢。制氢工艺以及过程中碳排放的不同,又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及绿氢。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制备“灰氢”,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的捕捉、利用和封存等技术支撑,“灰”可变“蓝”;电解水制氢,且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才算无碳的“绿氢”。

“濮阳虽全域处于平原地区,但低风速风能资源丰富,是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佼佼者’。”濮阳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贾伟以一组数据展示了濮阳风电的开发价值:在陆上风电装备安装的140米主流高度,濮阳年平均风速可达5.9米每秒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218.7瓦每平方米,属省内开发资源丰富地区。

“濮阳为中原油田争取的增量配电网项目,是另一‘秘诀’。”贾伟说,在国家电网之外,中原油田原有电网深化升级,且利用废弃厂房、井场建设风力、光伏等发电新场景,为绿氢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清洁能源支撑。王海宁信心十足:“项目的电成本降下来,生产的绿氢就有能力在价格上与便宜的灰氢持平。”

濮阳氢能的“双龙”格局已经形成——

“蓝氢”是目前主流:全市工业副产氢年产能10万吨,基本做到了能收尽收、能用尽用;谋划建设的宗惠氢气公司高纯氢气项目、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气化岛项目等,使濮阳在氢气提纯、末端固碳再建树。

“绿氢”是未来主流:乘“风”而来中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也为濮阳开创先河,打造氢能供应新引擎。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张晓静 摄

 

是绿氢,更是“绿氢2.0”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示范在哪里?“项目链接‘绿氢2.0’。”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晁凯说,项目采用的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工艺,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最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

市面上常见的电解水制氢,多为碱性电解槽技术,生产成本较低,基本实现国产化。与之相比,质子膜电解水制氢虽成本高、技术依赖进口,优点也是不可比拟的。晁凯说:“可再生能源固有间歇性、随机性与波动性的特点,发电时给电网稳定性带来巨大压力。我们的项目,应对电力系统可做到分钟级启动、秒级响应。”

据悉,中石化布局氢能市场后,在全国规划建设11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位于中原油田的绿氢项目即是其中之一。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中原油田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建起氢能研究所;待项目投产后,前端有工业应用、中试生产,后端有实验室研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高技术带来高品质。“正如燃油有标号,氢气也有纯度之分。项目制出的绿氢纯度可达99.9995%,我们叫它‘超纯氢’。”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氢能项目部负责人王海宁说,超纯氢不仅对氢燃料电池没有任何伤害,在微电子、光电子产品等新兴产品生产中,还担负着还原气和保护气的重要角色。

中石化庞大的网络基础,则为项目提供了下游优势。“中石化计划在加油站基础上配建加氢站,我们的产品可利用氢气长管拖车运输至周边,覆盖全省。”除了“氢气去哪里”,王海宁思考最多的还是紧盯节点、倒排工期,“全国的氢能产业都在起步关键期,项目现在是质子膜电解水制氢的国内最大规模,过两年再看呢?我们只能快点朝前走,实现更多技术突破。”

“氢年”进了研究院

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从申请成立到正式挂牌,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主动邀请中原油田共建共商。”据濮阳市工信局局长薛炳海介绍,创立市级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是该市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对接的重要举措,“濮阳在强化协同创新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个研究院有了双重保障与支撑——

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加入,迎来走在国家前列的氢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赋能助力;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也加入共建,提供中试平台;作为我省人数最多的博士后工作站,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在后期助力新能源高精尖人才的落户。

濮阳市则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搭建科研创新载体、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如,本地企业转型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设备投资额度超过3000万元的,给予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对涉及氢能产业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2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

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现有人员10余名,均是从中原油田内部抽调的骨干专家。他们的年龄在30岁上下,面对提升转型的拼劲韧劲更令人振奋。

“我们之前的研究方向,都不涉及绿氢制备。”陈小敏是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氢能研究所的项目组长,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后,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新能源是对传统能源的一个颠覆,但作为传统能源从业人员,我们不怕难更不畏难。”

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氢能项目部负责人王海宁,则专门到郑州、新乡跑了好几趟,了解加氢站、氢能源车辆的运维、生产情况。他说:“坐在氢能源公交大巴上,我跟着公交路线走不舍得下来。体验感很好,相信濮阳氢能产业也会发展到这一天。”

“氢”装上路,未来可期

电堆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心脏”,它所包含的质子交换膜、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技术核心、成本核心。

“这就是我们的方向。”据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团(濮阳)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志敏介绍,中沁泰康与濮阳市华龙区携手打造氢能产业园项目,项目分三期规划,技术引自氢燃料电池“鼻祖”加拿大。一期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组装生产线,二期实现本土生产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三期计划生产储氢新材料、储能装备、绿氢制造设备等。

濮阳市华龙区区长丁国梁说:“我国氢燃料电池正处于商业导入期,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规模化生产,与国际相比仍较落后。我们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为氢燃料电池国产化提供孵化沃土。”

目前,该氢能产业园内,80千瓦、100千瓦电堆,及80千瓦、100千瓦氢燃料发动机动力系统,于2021年9月1日通过国家机动车(上海)检测中心检测并认证,与厦门金龙、南京金龙等新能源车企达成订单生产;18吨洒水扫地车经国家(重庆)汽车测试场进行整车试验,于2021年11月9日取得工信部整车生产公告;82千瓦大巴车用氢燃料发动机动力系统已送国家机动车(上海)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不难看出,中沁泰康的氢燃料电池产品都用在了商用车。“商用车大多数搭载柴油机,碳排放水平明显高于乘用车,氢燃料电池大有空间。”丁国梁说,这跟华龙区产业禀赋不谋而合,“依托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我们已形成特种车辆制造产业链,拥有了中原总机、中原特车等本土龙头企业。未来,我们将推动氢能整车生产。”

自创“招式”练“氢功”

一则政策,推动濮阳成为我国氢能行业“焦点”。2021年11月8日,《濮阳市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其中,对新建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公斤的固定式加氢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4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这在全国创下了加氢站补贴力度的新高。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政策扶持尤为重要。这也证明,对于氢能产业的建设布局,濮阳的决心“肉眼可见”,非同一般。

顶层设计锚定核心竞争力。濮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氢能利用为突破,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要坚持“有中育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推动产业链由绿氢制造向制氢、储运氢、加氢设备制造,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辆制造全产业链延伸,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发展路径剑指痛点难点。《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即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攻方向,以资源和市场吸引优势企业集聚,坚持核心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同步发力。同时,在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提高装备制造水平、拓展装备应用领域、搭建产业发展支撑平台等方面,明确了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园区、设立氢能产业招才引智平台等17项任务清单。

 

 

2022年刚开年,濮阳氢能产业已定下全年“小目标”:力争培育和引进5家以上氢气制备和储运、氢燃料电池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和配套服务等企业,建成加氢站2座,建成2个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示范项目;全市氢气年产能力争达到15万吨,其中绿氢年产能500吨,氢能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

致广大而尽精微,濮阳氢能之路光景常新,跬步不辍。(赵振杰 张晓静)

来源:河南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