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调研机构Gartner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存储市场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存储市场销售额349亿元,同比增长2.9%。产品层面,传统存储市场萎缩,全闪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新存储市场增长强劲。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形态存储产品将迎来高速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动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高能耗、高成本问题。构建以电存储、磁存储和光存储为重要支柱的数据存储体系,对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存储产业整体来看,围绕存储介质主要分三类:磁存储、电存储和光存储。在海量的大数据中,大部分数据属于冷数据,即在3个月之后访问频次极低。采用常规的、硬盘存储和半导体存储的方式存储此类数据,大幅度增加了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由于机械硬盘的寿命通常为5年,数据的长期存储还会因不断更新存储介质而大幅度提高成本和安全风险。
“目前主流的电存储、磁存储面临严重的高能耗与高成本发展瓶颈。光存储虽然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但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绿色节能、存储寿命长等特点,可成为缓解温冷数据存储压力的重要方式。”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认为,利用光存储技术存储大规模温冷数据,并利用磁存储和电存储技术存储高频访问数据,构成高效率的数据存储体系,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规模性,实现数据的分类保存和高效读写,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数据的短期和长期价值。
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在应用固态硬盘、磁硬盘、磁带、半导体等数据存储领域都面临“卡脖子”问题,亟须构筑存储领域发展长板。王晓明表示,当前我国在电存储和磁存储领域尚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磁盘存储市场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当前全球光存储技术及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我国领军企业与研发机构有望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创新,甚至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从技术路线来看,全息光存储被视为下一代光存储技术。紫晶存储董事长郑穆表示,全息光存储是一种高密度三维光存储技术,采用与传统二维存储完全不同的机理。与目前存储方式相比,全息光存储技术将提供超过TB(太字节)级的存储容量,能够满足更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为数据的读取提供更快的速度。
记者了解到,在全息光存储领域,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入局企业相对较少,国外主要以松下、索尼等企业为主。国内以紫晶存储为代表的企业正引领全息光存储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紫晶存储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研究院所合作,在核心基础技术、感光材料、全息光存储光盘结构及格式、多轴伺服平台方案以及高识别度算法等关键环节上,逐渐形成自主可控的全息光存储产业链布局。
从产业路线图来看,预计全息光存储在3年至5年内可形成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息光存储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实现应用试验阶段。其中,预计到2023年左右可实现产品样机的生产推出,到2025年左右,经过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可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全息光存储产品,进而实现市场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包括光存储技术在内的中国自主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部署相对有限,仍需国家、行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发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王晓明建议,在光存储领域,进一步加大相关研究专项对光存储技术的支持,开展全息、蓝光、多维等光存储前沿技术的研发。设立光存储工程化开发中上游材料、设备等科研专项群,给予研发资助及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上游关键材料、基础设备及软件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光存储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专利保护力度。(经济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