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产业财经

林德大中华区副总裁陶治:氢能如何有效降本?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6-21 00:00:00

随着国内能源巨头陆续布局,氢能热不断掀起新高潮。

不同于传统化石燃料,氢能发热高、损耗少、无污染,被公认为解决碳排放的“终极能源”。2021年,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始落地,氢能也被寄予更多期待。现阶段,我国在氢能上游产业已具备一定优势。然而,在氢能产业化与商业化方面,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气体与工程集团,林德(Linde)很早便进入到了中国市场,并在氢能市场多有布局。记者近日围绕氢能产业化与商业化等行业热点,采访了林德大中华区副总裁、氢能业务负责人陶治。

氢能如何有效降本?

林德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之一,有着超过140年的历史,2020年公司销售额为272亿美元(240亿欧元)。林德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在全国拥有约2400名员工,并运营100多个现场,业务领域覆盖化工、石化、冶金、制造、电子、食品和医疗等行业。

目前,在国内氢能市场的布局中,林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氢能的安全利用上。谈及时下引发关注的制氢话题时,陶治表示:“若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供应端才是氢能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当前,下游都在抱怨氢能成本高企,而供应端运输效率不高,正是造成氢能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

陶治认为,降低氢能成本需要举全产业链之力。“解决氢能成本高企的问题,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商议。以公司现有的氢能汽车产业链为例,接下来林德将不断强化和其他产业链的衔接度,争取在研发初始阶段,就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把潜在存在的问题解决掉,进而减少后续花费的优化时间,规避研发中可能出现的重复投资。”

记者注意到,目前林德的拳头产品都以提升氢能供应链效率为终极目标。其中,林德的第一款拳头产品是离子压缩机,它可同时为35MPa—70MPa的氢燃料汽车加氢。此外,与隔膜压缩机相比,离子压缩机以离子液体取代了金属活塞,不仅降低了故障率,也降低了工作时的能耗。林德的第二款拳头产品是液氢泵,它能够抽吸零下253摄氏度液氢,为提升液氢运输效率和降低液氢运输成本,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在推动氢能降本方面,陶治还特别强调了加氢站科学规划的重要性。他表示,加氢站设计之初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增长,为未来留出余量。若加氢站无法满足后期的市场需求,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将大打折扣。如果加氢站要重新设计规划,浪费的时间与成本无疑是巨大的。据陶治透露,其它国家目前在加氢站建设中就遇到这样的困扰,这样的“弯路”中国一定不能再走。

氢能需要适合中国的模式

与现有能源相比,氢能实现商业化还需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而这也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从各国公开的氢能补贴政策看,与国外相比中国政府对氢能的补贴不多。不过,中国却具有市场密度的优势,中国市场的未来想象空间巨大,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5万亿水平。

对此,陶治认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经验,而应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中国氢能发展的商业模式。

“诚然,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支持,然而随着产业壮大政府也应及时断奶。只有这样做,才能倒逼氢能企业,去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目前部分企业在探索建设纯氢站,这些企业探索新商业模式的实践,值得市场去关注。”陶治表示。

陶治认为,在氢能商业模式探索中尤其要注意地方差异这一重要因素。“华东、华南以及川渝等地区的氢能企业,在探索自身的商业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地域的差异。其中,广东遭遇氢荒就是最好的例证。”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在氢能产业发展上也更为成熟,然而近段时间以来,广东却罕见地发生了氢荒,需要从其他地方运入氢能。相比之下,我国的大部分省份并没有氢荒的忧虑,甚至部分省份对氢能开发利用也仍处于早期摸索阶段。

由此可见,中国氢能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仍需要企业依据市场实情,不断调整、优化,直至找到最优解,由点及面,推广开来。

据了解,林德目前正集中精力解决氢能供应链遇到的难题,林德正寻求与相关企业就加氢站建设等事宜展开合作。据陶治介绍,林德的离子压缩机和液氢泵设备各自占地面积仅为20平方米,可以帮助加氢站节约商业用地,节省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

来源:华夏能源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