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成本快速下降的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去年以来,在资本的大举加持下,不仅光伏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上一路狂飙,各大光伏企业也开启了新一轮“扩产潮”。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再到逆变器、玻璃等辅材,你方唱罢我登场,仿若哪个企业不发布个扩产消息,都不好意思在光伏圈继续“混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13家龙头企业2020年共宣布了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其中,9个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200亿元,仅通威股份一家2020年在扩产方面投资便高达近500亿元。
突如其来的“光伏热”引发了对新一轮光伏产能过剩的担忧。毕竟,在产能扩张这件事上,光伏行业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光伏产业高速扩张,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上马光伏项目,20余个城市要建千亿元产业基地。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光伏企业争相扩张,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整个中国的光伏产能比全球需求量还大一倍以上。结果在遭遇欧美“双反”的情况下,曾经的光伏巨头江西赛维、无锡尚德负债数百亿元之后轰然倒下。
光伏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而且技术更迭迅速,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产线和配套升级,这导致光伏企业自由现金流普遍较差。由于大船难掉头,企业产能越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越高,在技术迭代中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一旦押错技术路线,或是经营节奏没有踩准,往往就会陷入困境。
当前,站上风口的光伏行业,在紧抓机遇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力避行业运行大起大落。对于光伏企业而言,要保持清醒头脑,在扩张的同时多想想市场能不能跟得上产能,做到有序扩产。同时,要大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存量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
从更大层面看,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件事上,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要协调配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发挥好规划作用。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做好产业规划,对产能过剩项目投资从严核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引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迈向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