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碳减排方面的决心和成果有目共睹,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能耗双控”行动到2020年“碳中和”目标,从2005年900克左右的度电碳排放到2020年的600克左右,向全世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责任情怀与大国担当,中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发展中阶段即提出零碳目标的国家。
联盛德特威勒分布式光伏项目
那么光伏分布式在中国碳中和的进程中,将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以及可以贡献多大的力量?本篇来分享下中国光伏分布式领军企业—联盛电力总裁田大勇的解读。
零碳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一般有四个: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和零碳生活,其中零碳能源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零碳能源转型,目前主要以光伏和风电为支撑,并主要依赖于光伏电站装机的跨越式增长。光伏能源系统,又分为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而集中式光伏在发电量占比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层层分析下来,分布式光伏貌似不具备“支柱性”作用。
联盛铁塔分布式光伏项目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分布式能源对碳中和的贡献,不能完全以装机规模和当前静态占比来衡量。
一、分布式能源,是零碳能源中唯一从消费侧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手段。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形式,既满足了用电主体自身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行政区域和当地电网的绿色电力占比。
二、分布式光伏,是完全基于用电主体需求和特征定制化的零碳能源。既可解决传统能源供给网络无法覆盖的细分场景,同时伴随着储能、智能微网等技术的应用辅助,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能源形态。
三、分布式光伏,是清洁能源的最高社会教育形态,让更多的用电主体亲身参与和直接获益,才能形成全社会统一的认知高度和自主高度。
四、分布式光伏,是能源转型战役中的“麻雀战”,个体战力虽微不足道,但其不可估量的海量效应和增量态势足以驱动整场战役的质变。从增量趋势看,十四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将占全国光伏装机增量30%以上甚至有望占据半壁江山。
分布式项目个体看似微小,在实现规模化布局后,却可能呈现传统能源和集中式清洁能源都无法企及的聚变效应。分布式光伏,也是中国零碳转型“木桶效应”中不可或缺的那块木板。
联盛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布式光伏项目
那么,分布式光伏如何实现从辅助性能源到支柱性能源的蜕变?关于行业整体性发展的问题,田大勇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产业若实现预期般的地位和成果,必须突破物理扩张的瓶颈,也就是意味着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和运维创新方面须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否则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低端量化扩张。
重新定义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受众,是分布式光伏产业量级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头部企业虽然占据着经济总量的主导地位,但从用电主体的市场分布而言,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屋顶规模则占据着90%以上的比例,让这些企业用户都用上清洁能源,“碳中和”的使命才不是一句空话。
但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用户的定制化电源,有着典型的“寄生性”特征,单纯靠前期研判和合同约定是无法解决的,也意味着将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排除在分布式清洁能源应用的门外,或者投资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协议方式尽可能将投资风险转化给用电企业。这是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产业的现状,但同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枷锁。
作为分布式下游企业,必须从自身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作为突破口,才能打赢这场分布式光伏的“突击战”。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分布式市场与531之前相比,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格局和态势,具体表现在顶级主力玩家入场、市场集中度提升、差异化竞争初显、创新能力增强等。
联盛比亚迪分布式光伏项目
作为见证与经历了国内分布式光伏萌芽与成长历程的联盛,从同质化竞争到创新性突破,从群雄逐鹿到异军突起,其发展史无疑也是一部中国分布式光伏产业崛起的缩影。
2020年3月,联盛新能源推出了震撼整个分布式行业的创新业务战略——零碳新城计划,成为国内首家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纳入投资和服务版图的分布式投建商,倡导“普惠式”的投资理念,在国内多个城市、园区进行覆盖式投建。半年后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发布,也再次论证了这场零碳布局战的远见和敏锐。同时,为了摆脱对用电企业经营存续性的依赖,又“脑洞大开”地率先研发了可移动式光伏电站,从而使光伏电站从“寄生性资产”转变为“普适化产品”,彻底颠覆了分布式光伏的定义,引发了国内诸多竞争对手的聚集关注和争相模仿。然而,这种商业模式的竞争门槛和复制难度极高。
首先,得具有GW级的资产根基,才能通过大数法则进行风险对冲碎片化项目带来的波动风险,跟保险公司是一个原理。此外,必须在分布式业务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沉淀,从而搭建高效实用的分散化、模块化、数字化、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每年开发与投建近千个项目,已不再是靠人的经验和精神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依赖更先进的智能科技手段。目前联盛在项目风控、技术测算、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甚至项目融资,都已实现了高度的数字化进程。
再则,必须拥有管理数千个碎片化电站资产的运维管理能力,联盛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分布式投资商,其集团旗下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优得运维,无疑也是其必不可少的拼图和底气。
最后从单一的项目投资升级为城市清洁能源战略性投资,需要依赖于强大的资本保障和融资助力。在联盛的合资股东体系中,不乏全球最大的独立发电商ENGIE、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家电投、上海电力等全球能源巨擎的身影,江苏金租、康富租赁等国内领军的几家新能源融资租赁机构也授予其数十亿人民币的融资授信额度,为其成长为行业领跑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近期各类中国新能源高层研讨会上,中国新能源业界领军企业均发表了对国家碳中和战略和两会提案的献言,联盛新能源作为光伏分布式产业的唯一代表企业,也向中国新能源业界阐述了自己在碳中和使命中的价值与决心:
1.光伏分布式,是从消费端解决零碳能源战略的核心手段,是碳中和战略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战略维度和结构性支撑。
2.诸多优秀的新能源下游企业,正在进化出更强大的专业学习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求生应变能力和创新突破能力,是碳中和进程中最具终端服务意识和创新领域开拓能力的主力军。
3.零碳新城计划及其普惠式投资理念的核心愿景,是“与国家命运同呼吸、与中国制造共成长”,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清洁能源的时代红利和现实利益,是中国新能源从业者的共同使命。
4.分布式光伏,单体虽小但数量巨大。将以聚沙成塔之势,献中流砥柱之力。无论过程多么曲折坎坷,在助力“零碳中国”的路上,分布式光伏永不缺席。
光伏项目开发CCER收益
根据光伏项目开发CCER的经验来看,100MW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21年,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根据当前北京CCER成交价20元/吨计算,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这部分收益可以有效降低7%左右的LCOE(按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上网电价0.3元/kWh测算),可保障全国光伏电站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我们以一座1MW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为例,假设年发电量为120万度:
每年节约标准煤量:1200000KWh×0.328KG/KWh=393600KG=393.6吨。
每年减少碳粉尘排风量:
1200000KWh×0.272KG/KWh=326400KG=326.4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0000KWh×0.03KG/KWh=36000KG=36吨。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200000KWh×0.015KG/KWh=18000KG=18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减排量:1200000KWh×0.997KG/KWh=1196400KG=1196.4吨。
这里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MW光伏电站每年可以减少1196.4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我们通过中国碳交易网查看最近6个月的价格走势,看到北京的价格最高,每吨价格在74.34元-102.96元之间,福建的最低,每吨价格在9.1元-26.62元之间。
我们按20元成交价计算,这座1MW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获得2.4万元左右的收益。25年将获得60万左右收益,这还没有算更高的发电收益。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一座1MW光伏电站的投入成本大概350万左右,碳排放权交易给工商业光伏电站带来的额外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