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供需双向发力用好清洁能源

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5-01-03 11:16:48  作者:谭琦璐

  一段时间以来,河北、吉林、青海等地瞄准“双碳”目标,坚持新能源规模化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频共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光是上述地区,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清洁能源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自主可控性不断增强,产业韧性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我国在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构建起完整的制造供应体系,涵盖从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我国光伏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以上,国内光伏企业转换效率包揽全球前20位,风电在单机规模、叶片、塔架等大型化演进方面也领跑世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清洁能源产业韧性,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链自主水平还有待提升,关键原材料矿产资源和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多元化技术范式和应用场景挖掘不够,特别是新型储能、氢能等尚未形成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影响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健全,在风险分担、价值增值、激发创新上发挥的作用有限;等等。针对此,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更多更好地使用清洁能源。

  从破解关键原料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入手,增强供给韧性。优化镍、锂、钴等支撑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稀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提高先进高效产能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疏解低端无效产能,进一步完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大政策供给。坚持自主创新,强化清洁能源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聚焦“卡脖子”环节和技术,遵循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建立战略腹地和关键备份,加强原料和技术储备,提升抗“断链”风险能力。

  以提升产业应用多元化为目标,强化市场需求。在产品方面,持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逐步由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在技术上,强化技术协同与融合,加快电—热—氢—储耦合联动,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农业、文旅等融合发展。在应用场景层面,结合“沙戈荒风光大基地”“整县屋顶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氢能的试点推进,加快形成清洁能源产业在城镇、乡村、公共领域、工业园区等不同应用场景上的成熟商业模式。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关键,健全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网络体系,形成更为紧密而高效的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形态,有助于提高产业效率和韧性水平。在这其中,数字、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作用十分关键。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打造信息共享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全链条各环节智能化水平。结合产品产销特点,加快建立匹配国内供需格局或适应大规模出口的物流运输保障体系。

  以制度型开放为牵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开放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在绿色低碳上的国际竞争力,塑造绿色低碳品牌形象,强化绿色产品和技术布局,加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加快推动海上风电等标准和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在具有自主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领域,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标准和认证,提升国际话语权,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经济日报 谭琦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