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电之星

张刚: 从一个人创新到带着一群人创新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5-01-06 14:12:02  作者:周志勇

  张刚,中共党员,湖北潜江市供电公司总口供电所副所长,曾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配电线路工特级技师、湖北省荆楚工匠、“荆楚楷模”、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专业一级优秀技能人才、国网湖北电力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


在张刚创新工作室,张刚(左一)向同事讲解低压断路器工作原理。李毅 摄

  张刚是湖北潜江市供电公司总口供电所副所长,在基层配网运维一线已工作30余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扎根在基层,一直从事配电线路运维工作。他擅长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研制了不少提升配网线路运维效率的工器具。“创新工作让我看到自身价值,自己能动手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他说。

  编制配网线路走向图 精准研判故障

  1994年9月,张刚入职潜江市供电局园林供电营业所。园林供电营业所承担着潜江主城区所有10千伏线路和配电台区的运维检修、故障处置工作。当时,潜江市供电局10千伏架空线路导线多为钢芯铝绞线。树枝倒伏或导线松动掉落后,很容易引起导线单相接地故障。运维人员需沿线逐杆巡检,耗时长,抢修效率低。

  “为了快速找到故障点,必须先熟悉配网线路走向及线路设备运行状况。”营业所里的老师傅对张刚说。那时,配网台账资料不够完整,线路走向图绘制也不够规范。张刚一边跟着老师傅巡线,一边细致记录每条线路走向及每个台区、开关的位置,并利用工余时间绘图制表。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他编制了潜江市中心城区配网线路走向图,摸清了线路、台区等运行状况。

  有一次,园林供电营业所接到指令:“10千伏林21江汉线跳闸,请查找故障。”张刚结合他编制的配网线路走向图逐项排查,判定故障点位于10千伏林21支线13号杆电缆终端头。运维人员前往现场检查,故障点和张刚的推测一致。电缆终端头更换完成后,线路恢复了正常运行。“咱们所里多了一张‘活地图’啊!”同事们说。

  张刚爱钻研、爱琢磨,从不轻易放过配电设备技术问题,这些年一直保持着这股劲头,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技能水平也不断提升。2008年~2023年,他先后取得了配电线路工技师、配电线路工高级技师等技能认定证书。2019年,他受邀参与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制度试点工作,并作为教材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编写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配电线路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农网配电营业工(台区经理)技能实操规范》。

  研制新装置 解决一线运维难题

  2018年2月,张刚担任潜江市供电公司总口供电所副所长,负责供电所配网运维管理工作。他结合运维实际难题持续创新,提升配网运维质效。

  张刚发现,同事们清除树障使用的由镰刀和竹竿拼接的工具十分不便、作业效率较低,还可能引发触电风险。2018年3月,他研制出了一个清除树障的专用工具,选用更锋利、更轻便的钢锯代替镰刀,用绝缘杆代替竹竿,并参考洗车高压水枪头的拆卸原理,将绝缘杆与钢锯的连接头设计成卡口,携带方便,安装拆卸快速。应用这一工具,树障清理效率较之前提升3倍,触电风险也大幅降低。目前该工具已在荆州供电公司推广应用。

  担任副所长后,张刚还牵头在总口供电所组建了“火炬”质量管理(QC)小组,围绕供电所配网运维管理难点,开展工具研制等工作。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但这里的很多鱼塘、虾塘地处偏远,位于低压线路末端。由于线路末端电压较低,加上供电半径较长,养殖户用电设备有时无法正常运行。

  能不能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水产养殖户的用电特点,2023年3月,张刚带领“火炬”QC小组开展创新攻关。他和小组成员前往塘边调研,反复测算数据,最终决定实行就地补偿无功功率的办法,提升低压线路末端电压质量。

  小组成员制作了便携式低压电容补偿箱,并把这个装置安装在电压值低于正常值的水产养殖户用电设备处。“以前,位于低压线路末端的养殖户用电设备电压为180伏,接入便携式低压电容补偿箱后,电压达到了220伏的正常值。”张刚说。便携式低压电容补偿箱获得了2023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网湖北电力第七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

  近年来,张刚牵头研发了“横担型单晶硅太阳能光控警示灯”“滑轨式铝合金低压电表标准安装框架”等多项成果。2024年10月29日,他牵头完成的荆州供电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输配电线路避雷器特征参数无源在线监测装置研究及应用》获得国网湖北电力2024年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

  依托工作室 带动同事共同创新

  2019年11月,潜江市供电公司成立了张刚创新工作室,由调度、变电、营销、配电等专业的30名骨干员工组成。张刚带着工作室成员聚焦一线生产难点,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解决生产难题的关键。但是仅靠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他说。

  在电缆运维检修中,检修人员检测电缆运行状况时,需使用绝缘摇表和直流电阻测试仪,工序较为烦琐,且需停电操作。为了实现带电检测电缆绝缘性能及运行状况,张刚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他们多次试验,研判电缆故障和绝缘受损情况,并着手研制新的检测仪器,最终决定将多种测试仪器的功能集成到一个检测装置上,制作一台便携式、集成化的检测设备。

  2023年1月,张刚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制出了电缆环流带电检测装置。该装置在潜江市供电公司10千伏电缆检测工作中应用后,每千米电缆人工维护成本从4万元降至1万元,每千米电缆维护工作量减少70%,降低停电时户数5万时·户。2023年5月,该装置获得2023年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专业级成果。

  2024年1月,张刚创新工作室被国网湖北电力工会命名为“第一批公司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24年11月23日,张刚创新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2024年湖北省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班组里的老师傅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相对薄弱;青年员工理论能力强,但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得还不够。对此,张刚依托创新工作室办起了技工夜校,带着老师傅们学理论、强基础,制作了“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巡查”“线路绝缘电阻测量”等10余类课件,并根据理论考评内容制作模拟试卷,帮助老师傅查漏补缺。为提升青年员工实操能力,张刚带着他们到现场一起学习新技术,有时候还“故意”设置难题,模拟过电流等故障,提升青年员工故障分析能力,并指导他们掌握查找故障原因的方法。

  “当我看到创新成果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看到身边年轻人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时,我很开心。”张刚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发表专业论文12篇,出版专著1部,独立或牵头研发创新成果34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周志勇)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