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德胜村气候宜人,来村子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5月12日19时许,德胜村灯火通明,村口的公共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10号桌再来一份烤羊肉。”在德胜村牡丹农家院内,肉香味扑鼻而来,老板樊有平热情地为客人点单。他说,农家院厨房实现全电气化后,四口大炒锅全部启动,再多的客人都接待得过来,小院也没有一点煤烟味。
供电可靠,农家乐宾客满堂
樊有平是德胜村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村民。2011年,他把自家的小院翻修扩建后,开了名为牡丹的农家乐,此后每年有七八万元的稳定收入。
牡丹农家乐开办之初,做菜用的大锅是烧柴的,生火慢、升温慢,客人多时,常常顾不过来。“厨房就一口锅,光点火烧锅就得十几分钟。我也想过买电锅,但当时村里电压偏低,用电高峰时,电锅根本带不起来。”樊有平说。
2014年年底,德胜村争取政府扶贫资金,在村内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共和县供电公司同步开展供电能力专项调研。2015年8月,该公司在德胜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将村内两线制线路全部改为四线制,新建及改造高低压线路共11.94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2台、总容量400千伏安,实现了动力电全村覆盖。
电网改造完成后,樊有平购买了电炒锅、餐具消毒柜等电器,还给客房装了空调,生意越来越红火。农家乐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客房16间,能够同时容纳80人就餐和住宿。
2015~2020年,德胜村的农家乐从20家发展到50家。其间,共和县供电公司结合客户用电需求提供供电方案,优选电源接入点。每年5~10月份是德胜村的旅游旺季,德胜村日均用电量可达600千瓦时。为保障村民用电,该公司成立旅游服务小分队,实施跟踪式服务。供电员工还挨家挨户发放便民服务卡,方便村民遇到问题随时联络。
服务给力,温室大棚用电无忧
除了能在农家乐享受农家美食,来德胜村旅游的游客还能体验采摘水果蔬菜的乐趣。村民田文斌说:“发展大棚种植,可以通过采摘项目赚钱,农家乐的食材也能自供自足。两份收益加起来,一年有20万元左右。”
田文斌是文斌农家乐的老板,也是德胜村富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17年10月,他承包了2.7公顷土地发展大棚种植,在安装电动卷帘机时遇到了难题。
“我刚开始搞温室种植,对用电问题不太懂,以为只要附近有变压器、电杆,找个懂电的人接上就行了。”回忆起大棚建设之初,田文斌说,要不是遇上来村里开展用电安全宣传的供电员工,差点就闹出了“偷电”的笑话。
得知大棚的用电需求后,共和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科学测算用电负荷,制订了供电方案。2017年年底,田文斌的种植大棚成功接电。
德胜村共有4座温室大棚。除了种植当季的蔬菜瓜果,温室大棚内还常年种植各种反季水果。反季作物种植对温度、湿度等要求高,电卷帘和排风系统好不好用很关键。为此,共和县供电公司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完善供区内农业种植客户专项服务档案。供电员工定期上门巡检用电设备,保障大棚用电安全。
除了保证大棚温度和湿度,定期灌溉棚内农作物也十分重要。为此,共和县供电公司推出“三查”服务,即检查灌溉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灌溉设备的漏电保护器是否运行正常、检查灌溉设备电泵的绝缘性能。“遇到用电问题,不管多晚,供电员工都会上门解决,让我们用电没有后顾之忧。”田文斌说。
全电养殖,村民家门口致富
“炕锅土鸡是我家的招牌菜,也是游客必点菜。”5月13日一大早,樊有平来到德胜村土鸡养殖基地采购食材,笑着对养殖基地老板李志虎说,“你家的土鸡肉嫩好吃,我们农家乐一天能卖二十几只。”
李志虎原是德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共和县扶贫局在德胜村实施农家乐带动贫困户脱贫项目。在政府支持下,李志虎成立了德胜村土鸡养殖基地,成了德胜村农家乐的土鸡供应商。
随着德胜村旅游业发展提速,李志虎的土鸡生意也越来越好。2017年8月,他升级养殖基地,引进全自动化养鸡、杀鸡设备和两台自动化孵化机,还为基地增设了消毒室和冷冻室,开始全电养殖和鸡肉深加工。
所有设备进场后,李志虎提交了业扩增容申请。“提交申请不到20分钟,供电员工就来现场勘查了,还帮我完成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一点也没耽误鸡场用电。”李志虎说。
共和县供电公司龙羊峡供电所还组织员工定期深入德胜村内的各个养殖基地检查用电设备,更换老化线路,为养殖基地提供“一对一”用电服务,保障养殖基地用电可靠。
“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后,养鸡场添加饲料、清理粪便等都不需要人工操作了。”李志虎说。如今,德胜村土鸡养殖基地的产品在青海省内畅销,每月可售出2000多只鸡、400多斤鸡蛋,年均纯收入达15万元。
充足电力助力乡村旅游业、养殖业发展,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何明
借助充足电力,养鸡场实现了全电化。我们工作省时省力,效益也逐年提高。
——德胜村村民李志虎
在村里开农家乐,赚的比以前打工多,还能守着家。
——德胜村村民樊有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