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场春雨过后,柳峰村的茶山更绿了。采茶人的双手在郁郁葱葱的茶树丛中“上下翻飞”。当天采摘的新茶被送往山脚下的制茶车间,经过电炒茶生产线制成成品,销往江浙沪等地。
电炒茶作坊红火开张
柳峰村山场面积8832亩,全村50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深山里。在柳峰村入口两边各有一座山,牢牢“把住”了出入村的羊肠小道。村民们依山而居,开垦茶山。2013年,村民年均收入仅2000多元。
2017年以前,柳峰村有5台变压器,总容量820千伏安,户均容量只有1.65千伏安,10千伏线路都是35平方毫米的裸铝线,遇上恶劣天气还会发生停电。
那时候,村民吴胜斌家的茶叶加工作坊使用传统的柴锅炒茶,是村里最早的茶叶集中加工地。村民们将每天采摘的茶叶送到作坊里加工。
“晚上根本没有觉睡,打个盹儿,锅里的茶叶就焦了。”吴胜斌说。
在柳峰村,除了吴胜斌的茶叶加工作坊,还有70多户炒茶散户也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茶,不仅产量低,也影响茶叶卖相。
“用电炒茶!”2017年,枞阳县供电公司钱铺中心供电所员工伴着春风,把电能替代知识和有关政策送进了大山,吴胜斌做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2月,吴胜斌花20万元购置了成套的制茶设备。但设备引进来后,他却犯了愁。柳峰村的变压器容量小,作坊离变压器远,且用电炒茶对电力的可靠供应要求极高,万一在炒茶的过程中停电,设备上的茶叶会全部报废。他也担心,在这山沟里,电力线路建设不容易。
他没想到的是,也是在2017年2月,枞阳县供电公司一支十几个人的队伍在山里进进出出,用人力将电力材料运至深山,立杆、拉线,新装了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并拆分台区,改造10千伏线路1200米。
“送电!”十多天后,吴胜斌的电炒茶作坊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茶叶生产走向规模化
4月20日,在吴胜斌的电炒茶作坊里,工人们正忙碌着,摊青、杀青、理条、烘焙……吴胜斌捧起一捧茶叶细细端详:“当天采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完。现在依靠电炒茶,生产效率有保障。一天产出的干茶量是原来的10倍。这茶叶一片焦叶没有,颗颗翠绿。”
2019年,枞阳县供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贫困村电网建设项目,柳峰村有了8台变压器,户均容量达到3.78千伏安,动力电全部接到了村民组,为村民的生产加工用电提供便利。
用上电炒茶设备,村民们再也不用日夜守着柴灶,纷纷扩大茶叶种植规模。2019年,柳峰村先后增加了40多台电炒茶设备。
2020年,柳峰村利用扶贫资金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电制茶车间。车间有鼓风机30台,杀青、理条机12台,烘焙机3台。在制茶季,车间一天的用电量就超过1000千瓦时。枞阳县供电公司及时为柳峰村的变压器增容,并为制茶车间增加了电源点。
今年年初,柳峰村的茶叶开始规模化生产。刚过完年,钱铺中心供电所员工就到柳峰村各家各户检查表后线,为茶叶生产旺季的到来做好准备。“就这一个车间每天产干茶近万斤。在过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柳峰村党支部书记吴义胜说,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万元。
依托茶产业发展旅游业
在柳峰村村委会对面,两栋高楼正在建设。
2019年,铜陵市九曲口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来柳峰村考察时发现,这里有上乘的富硒黄土,适宜种植高价位的白茶和黄金茶,随即与村集体达成协议,开垦了4000多亩的荒山。
今年,柳峰村申请注册了“枞川玉叶白茶”商标,逐步打造规模化白茶产业,还计划扩大1300亩的种植面积。横岭茶叶基地、程湾茶叶示范基地等在柳峰村陆续建成。
吴义胜说,村里要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柳峰村自然资源,在迎水庵、梧桐谷这些景点打造“茶叶特色一条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产业项目发展到哪里,电力设施就延伸到哪里。今年,枞阳县供电公司创新实施“一所一方案”,依照乡村发展规划开展基础配网承载力和电力需求调研,提前做好产业项目用电对接,并完成柳峰村电网建设项目储备。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为柳峰村金桥、胡膀、王弯等台区增容1000千伏安配变容量,改造高低压线路10.05千米,为柳峰村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电力保障。
夜幕降临,柳峰村里又传出机器翻炒茶叶的声响,茶香氤氲,村民的日子也如同这正在烘炒的茶叶一般热气腾腾。
我们之所以有底气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是因为供电公司提供了充足电力支撑和优质供电服务。
——柳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余苗壮
有了电助力,相信未来,这里的荒山全都会变成青山。
——柳峰村村民查世春
等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来,我要开家农家乐招待客人,让山外面的人知道我们这里的“枞川玉叶”有多香。
——柳峰村村民丁义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