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分餐制是时候了

发布时间: 2020-03-31 10:44:45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王帅 黄勇 谢峰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分餐的重要性。我们看到,许多人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把饭菜盛在各自的餐具里,或者在餐桌上放上公筷,用餐后对餐具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家庭分餐,体现了对家人健康的关心,并不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据了解,共餐时,唾液通过筷子勺子相互交叉,大大地增加了病菌传播途径。分餐制首先从家庭做起,这与关系的亲疏无关,为了防止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传染,坚持分餐进食,让分餐制成为一种家庭的就餐习惯。

  在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工作的甘业平一直坚持“分餐制”。在他看来,“分餐制”不仅能很好地预防疾病传染,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素养。“在家吃饭时,把自己要吃的饭菜用公筷夹进自己的碗里,或者把做好的菜每人分一份,这样不仅干净而且还能减少浪费。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在每道菜上放一双公筷或公勺,会减少疾病的传播。”甘业平说:“工作后,身边有同事在体检时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我就更坚定了分餐的信念。很多人觉得‘分餐制’麻烦,但比起健康,这点麻烦很有必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推行分餐制应从家庭做起。但推广起来可能有些困难。饭桌是家庭团圆的象征。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岁月,即使只有一碟咸菜,一家男女老少也要围在一起,共同就餐。在生活富裕的今天,哪家饭桌上没有几个菜?吃饭时,一家老小你一筷子,我一勺子,边吃边说,可谓其乐融融,但是,由此带来的交叉感染是不言而喻的。相比较,西餐的分餐制既卫生、安全,也有利健康,同时体现家庭成员平等,还不浪费,好处很多,值得借鉴。

  其实,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合餐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合餐,这既源于侥幸意识,也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大家总想着,自己主动提出分餐了,会引起误会、造成疏远,更有可能被人认为是矫情。所以,即使有人在家里实行分餐了,但在外面聚会时还是合餐。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在外面都和别人合餐,家人之间还用分餐?

  当然,观念上的问题,必须要从观念上解决。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大家的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来夹去才热闹,勺子在一个汤锅里搅来搅去才亲近,不管这种方式健康还是不健康,但这就是根深蒂固的习惯。要使得分餐制被认可,就要对观念进行“革命”,只有不断地加大对分餐制的宣传与引导,才能让分餐制根植于心,达成全民共识。其实,在家庭内部实行分餐制,只需多放一双公筷或一个公勺,不但可以收到减少剩菜的效果,还能避免家庭成员间消化道等疾病的交叉传染,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分餐进食的文明习俗。

  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从每个家庭开始,希望“家庭分餐”能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员工食堂文明餐桌的标配。

  私筷夹菜现象 该休

  日常生活中,“私筷乱夹菜”现象司空见惯。尤其是亲朋好友聚餐之时,还会有人对自己爱吃的菜“挑肥拣瘦”翻来翻去,不仅影响其他人食欲,而且,若是有此嗜好者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筷头粘上口腔内的细菌或病毒,同桌就餐的所有人势必都将通过筷子,成为间接“零距离”接触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社会上分餐制呼声甚高。的确,实施分餐可有效防止“病由筷传”,进而较好地预防“病从口入”。

  尽管,分餐制好处自不待言,不少人对之亦持赞同态度,然而,其在现实当中推而广之仍面临一定掣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分餐太麻烦,给个人用餐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曾与身边人攀谈,他们就纷纷表示,用公筷夹菜,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进食,还真是一件不容分心的事,吃饭闲聊当中稍不留意就可能公筷私用,好好一顿饭吃得蛮紧张蛮尴尬。对于分餐,若是能做到简单便捷,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使分餐变得简单便捷,最好是能够有适宜的“硬件”设施给予支撑。当一桌人围坐就餐时,不必使用公筷、公勺,而是凭借分餐专用设施设备,即可轻松自如地完成桌上菜、汤的清洁化取用,想必既有助于融洽氛围,帮助就餐者摆脱分餐带来的“见外”“不好意思”心理,同时,也能使更多人不致因分餐带来的麻烦而望而却步。

  分餐小事情,民生大问题。既然,疫情催生分餐之需,餐饮设施生产企业就应从中敏锐地捕获商机,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广泛了解酒店、餐馆及消费者诉求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研发、推出不同价位、功能多样的分餐专用设施,以此不断满足分餐制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尽快抢占这片广阔的市场。而作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不妨因势利导,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引,通过在项目引进、手续审批、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扶助,激励餐饮设施企业投入更多精力,研发和生产分餐专用设施,使供需双方从中皆获其利,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从而推进分餐制顺利实施。

  多加一双公筷 挺好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仅是关乎温饱,更是诠释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一日三餐里的其乐融融,是觥筹交错中的情深意切。中国的餐桌,是阖家团圆的喜悦,是岁月幸福的流淌。然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了每家每户的餐桌:桌上,每人拿起自己的筷子,在盘盘碟碟里面翻搅、舞动,甚至不分彼此地你给我夹一筷子菜,我喂你一勺子汤,以此来示好。没啥不对,因为那是祖祖辈辈的习惯;没啥不好,因为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食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我们戴起了口罩。隔离病毒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重新配置一下我们的餐桌,那就多加一双公筷吧,就如同那只口罩,戴上它,少一次让病毒侵身的机会,毕竟,病从口入是2020年带给我们的最深共识!

  多一双公筷,难吗?不难!难的是要改掉日积月累下来的习惯,好习惯21天养成,坚持一下,事情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艰难。有一位朋友体检查出肝炎,为了不殃及家人,他和家人的碗筷被迫隔离,每次吃饭专门摆了一双公筷。朋友说,后经治疗痊愈后,时间一久,竟然不习惯没有公筷了。其实,如果查询史料,我们祖辈的饮食习俗也并不是合餐,分餐分食,自古就有。时代在变,习惯也应该匹配才对。多一个公勺,难吗?不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我们总认为,餐桌上那种不分你我的交情,才算得上朋友间的肝胆相照;那种你夹我递的氛围,才是一家人不讲两家话的血浓于水。生分生分,如果分了,可能就生了。这才是公筷制推行不下去的真正原因吧!其实,亲朋好友之间千山万水遮挡不住的情分,一双筷子的分量实属太轻太轻。

  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相聚的日子就在眼前。2020年,一个用最特殊方式打开的年份,痛定思痛,朋友,那就重新开启我们的餐桌文化模式,多摆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吧!有了它,情分不会生分,团圆更有保障,文化更加久远。多一双筷子,多一分健康;多一分健康,多一分幸福!

  分餐成为习惯 不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次成为一个难以绕过的话题。

  追本溯源,华夏饮食文化的开端便是“分餐制”。相对而坐,分案而食的宴饮场景,于周秦汉晋时期的远古文献和残存的器皿图案屡屡得以展现。对这种就餐方式的颠覆,当始于唐代“胡床”“胡坐”的传入,由此渐成多“会食制”,不惟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更是长幼尊卑、主宾陪副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端。

  这便是问题的实质所在了。餐饮,不只是为果腹而为的一个具体动作,而是伴随着仪式感、成就感的特定形式。无论街市巷陌,抑或乡野僻壤,人们无不为这种仪式、这种文化而乐此不疲。

  出于健康、文明的目的,“分餐制”再次为众所关注。这既是对围桌而坐宴饮习俗的颠覆,也是对聚宴乐趣的挑战。从习俗上讲,聚餐讲究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其乐融融的心里满足,作为传统的沿袭自然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坚持;从中国菜的特点来看,宴席上的大菜如鸡鸭鱼等,追求色香味美的同时,更讲究菜品的完整,因此“分餐制”的推行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分餐制”的推进,阻力不在于方式方法,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意识层面。现行餐桌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填饱肚子,更多的是蕴含了沟通感情、融注亲情的因素。从设饭局者来说,即使心底也认可“分餐制”的方式,但往往顾及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唯恐大家有见外、疏远、生分的想法。如此以来,谁也不愿冒着落埋怨的结果第一个去吃螃蟹。

  大力推进文明、健康、科学的分餐就餐形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公众意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各行各业及全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地方政府倡导、媒介宣传,一步步唤醒公众的分餐意识,进而养成分餐就食的良好习惯,让大家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推行分餐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认识到合餐制存在的弊端以及对疾病传播的风险。

  让分餐进食成为习惯,让公筷公勺走进百姓的生活,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餐桌文明新风尚 公筷公勺用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那便是如何让“公筷公勺摆上桌。”此次疫情中,很多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都与“共餐”密不可分。国人认为,家的标志,就是一起吃的那餐饭。觥筹交错的餐桌上,也最是细菌、病毒传播的场所。讲究其乐融融合餐制,却是以我们的健康隐患为代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餐的饮食习惯弊端显得更为突出。公筷公勺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卫生健康,对于餐桌文明也是一种新风尚。对此,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无论是烹饪方式、食材搭配还是餐品种类,似乎都是为合餐设计的。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不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的描述,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但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曾经有过分餐而食的时代,合餐反倒是后来才有的。从安全的角度讲,一人一食才是最卫生的吃饭方式。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的凶猛到来,对我们的共餐共食饮食习惯发起了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

  疫情的暴发,更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更加意识到文明生活与健康素养的重要。一场文明生活与健康素养的提升,正在广泛共识下快速普及,个体的自觉正形成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合力。当前建议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改革用餐习惯,掀起一场深刻而全面的“餐桌革命”,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然而,要在国内彻底推行“分餐制”,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难度不小,相对比较更合理的选择是让公筷、公勺成为一种常态。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阻断病菌传播,降低患病风险,形成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推广公筷公勺是最易于操作的合适方法。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铺开,部分餐饮业重新开放营业,实在避免不了公共场合多人共餐的情况下,提倡使用公筷对于防控疾病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积极践行,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2月份人民大会堂招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一人一桌,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分餐制。此外,国内许多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都发出倡议。消协等三部门也联合发倡议,就餐时劝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引导文明餐桌新风尚。另外,餐饮企业要实行分餐制。

  目前,专业人士认为,推行公筷制宜循序渐进;政府部门要将“文明餐桌”行动继续落地生根,通过地方政府引导,各类自媒体、政府主媒体宣传,提高广大市民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传统用餐陋习的严重性以及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的必要性,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助推社会文明活动的深入开展。(王帅 谢峰 黄勇)

      关键词: 蒙城供电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小区封闭,猫却不受所限,一切栏杆,都挡不住猫的自由穿行。但猫轻易不出小区,猫不轻易离不开人群和熟悉的环境
农电文苑2020-03-30

这个春天是你的

这个春天是你的 鲜花和笑脸是你的 连同风 连同阳光 连同飞来飞去的鸟儿 ——都是你的
农电文苑2020-03-3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辈子的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0年1月8日
言论观点2020-03-29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

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担当是诠释对党忠诚的最佳途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要有担当之心、担当之本,要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承担责任,还包括要敢抓、敢管、敢较真、敢碰硬、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率先垂范、攻坚克难。
言论观点2020-03-29

送别画面

亲人们来了 伸出的一双双手比山有力 贴近的一颗颗心比太阳温暖 和武汉抱在一起哭 和武汉并肩一起战
农电文苑2020-03-27

让世界充满爱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你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装着长江的浩荡和汉水的澎湃 深深的凝望你的眼
农电文苑2020-03-27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抓住窗口加速助跑

每于寒尽觉春生。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本地与本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3月23日,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岁月的风声

防护服 怎么看,都像云裳 一经一纬间,织入阳光的思想 我不知她是谁,只觉得 云在天,里面是一副菩萨心肠 此刻,我不想用官方语言
农电文苑2020-03-26

我想努力活着

骑着单车 独自在都市穿行 行走的思考 美而落寞 可是你曾经的 流浪 穿过十字路口 看人世的匆忙 还有美丽的身影
农电文苑2020-03-25

2020,一个春天的传说

这是一个别样的春天, 一圈加厚的年轮, 收藏着一个个非常的时刻。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天, 一页页失色的日历, 凝重在人类抗击病疫的史册。 这是一个另类的春天故事, 故事里有多少——
农电文苑2020-03-25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热线:400-007-1585      在线投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