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忠诚企业,不辞辛劳,在20多年的岁月时光里,一步一个脚印行走过三大洲、五大国、九个项目;他,勇于担当,初心不改,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从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青年,到年过半百运筹帷幄的将帅,他将敬业和奉献精神镌刻在踏足的每一个项目,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书写进负责过的每一项工作。
他就是田长连,现任水电十一局赞比亚矿业项目经理和卢萨卡环境卫生项目经理。
拼命三郎,迎难而上
1999年毕业后,田长连投身水电一线建设,从此他的命运就与十一局结缘。
从举世瞩目的小浪底工程到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职业生涯的最初4年,田长连一直奋斗在最艰苦的施工一线,困难和挑战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能力。
从伯利兹恰里洛水电站开始,田长连开启了长达21年的海外工作生涯。他先后参建了蒙古泰西尔水电站、伯利兹瓦卡水电站、赞比亚卡里巴水电站、慕松达水电站等5个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并负责了赞比亚下凯富峡项目基础处理施工、卢萨卡环境卫生项目、万达办公楼项目、钦戈拉菲宾帕铜矿等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
“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拼命三郎’的身影。”这是中外同事对田长连的一致评价。常年驻守海外一线,田长连“拼命三郎”的名声不但叫响在工地上,还成了一张外国朋友认识中国人的“名片”。
2011年,上凯富峡左岸溢洪道漏水修复项目面临诸多困难,田长连不仅按原计划工期完成,还在成本控制方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缺陷处理时的漏水使他背部受凉,有时严重到早上起床都困难,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他前进的步伐。
2017年,田长连作为项目负责人被紧急调往下凯富峡水电站,进行大坝的边坡支护工作。抵达项目后,他优化施工方案,大胆起用当地工长进行现场班组施工管理,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充分发挥了属地化优势,解决了工期滞后的被动局面。没过多久,项目工作面大面积展开,田长连又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去,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每到休假时间他总说:“现场走不开,休息先缓缓。”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缓一缓”中,他创下在海外连续工作31个月的记录。最后,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顺利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为分局在海外项目履约做出了贡献。
圆满履约,造福当地
宽窄不一的巷子,风格各异的房屋,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居民,要说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卡翁达区每条巷子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基本上每家门前屋后都有一条污水横流的小沟,旁边是散落的垃圾和嗡嗡作响的蚊蝇。
2019年,田长连被调往情况复杂的卢萨卡环境卫生项目。“项目战线较长,管线规划穿越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淤泥遍布的古河床、积水严重的老河道、地势起伏的山坡等。”田长连指着墙上的施工布置图介绍道:“特别是64区,地下管网多而复杂,2016年霍乱肆虐时,当地政府临时新增自来水数条,多处与我们的设计线路重合或者交叉,这给后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到达项目后,田长连沿着图纸走遍了密密麻麻的施工区小巷,以把卢萨卡环境卫生项目打造成属地化管理样板为目标,克服种种困难,创新性地推行程序化管理,把所有的工序分解,成立管沟开挖、铺沙装管、回填夯实、井圈井盖安装等专业化队伍,实行流水线作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当地员工生产效率普遍提高,项目快速步入正轨,卢萨卡10%-15%人口的污水处理问题得到解决,更加清洁美好的赞比亚蓝图变成现实。
卢萨卡的市政管网升级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公司在赞比亚的首个市政项目,其顺利圆满履约对于市场开拓意义重大。田长连说:“如果没有公司、分局和各项目的支持,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奋战海外,无怨无悔
常年在海外工作,田长连不仅要适应艰苦环境,承担各种工作压力,更要承受长期远离亲人的孤独与寂寞。
“选择十一局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但是一直觉得内疚的是对我的家人,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奔波,家里的一切都压在了老婆身上。两个孩子出生以后,我陪他们的日子也是寥寥无几。”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2017年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也没有守在身边,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了。”当问到有没有考虑过转行事,田长连想了一会儿说:“后来也不是没有机会转行,但是我都回绝了。我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面对未知的挑战并且想办法去解决,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说到曾经31个月没有回国的经历时,田长连说:“当时正值项目大干,工期非常紧,我这个带头的人都跑了,那下面的人该怎么想,团队就是这样,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们只有把项目当成是自己的家,干起工作来才会充满激情。”
二十五载青春岁月,九千余个日日夜夜,田长连用实际行动为公司海外事业和“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贡献。如今,两鬓微霜的田长连又继续奔走在赞比亚矿业项目和卢萨卡环境卫生项目之间,将敬业和奉献精神传承给新一代海外电建人。
田长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