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乔巴山,终于褪去厚厚的白袄,迎接轻盈的曙光。
晨曦初露,一片金色的朝霞,洒向蒙古国乔巴山50兆瓦燃煤热电扩建工程,尽显一派肃穆。
“并网发电一次成功!”项目经理范毅带着工作人员,在厂区内做着最后的检查。耳听着机器轰鸣的转动声,手抚着一根根交错焊接的管道,大家驻足远眺,随着滚滚白烟飘向天际,嘴角也挂起一丝微笑,“终于完成了!”
作为蒙古国总理批准实施的“新复兴政策”框架内项目之一,由山东电建承建的乔巴山燃煤扩建工程,历经艰辛,险渡难关,终于在这个灿阳的五月,完成了四年的荣征。
这四年,在这片北寒之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奋斗故事?
一往无前 勇闯北地
呼呼北风,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来,拂起一群建设者的衣衫,吹进一片荒凉的草地。
赵光春、奉骏、陈里等17名员工从大巴车上走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吐30多个小时车程的疲惫。终于经过五个月的出入境沟通和行程辗转,成为了第一批进入乔巴山现场的工作人员。
虽知艰难,但一往无前。
2020年7月22日,奉骏记忆深刻。这一天,他们成功到达蒙古国境内,正当准备大干之时,项目部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地施工物资紧缺。
首先是商混站。当地仅有的两家商混站,经验不足、设备产能不够,完全无法满足工程建设所需。
其次是石子原料。除了这两家商混站有供货外,其他市场再难找到原料。
“我们只有兵分两路。”据奉骏介绍,项目部一边派人与两家商混站谈判,协商供应价格、设备、原料等,一边寻求公司物资部的帮助,寻找新的供应商。双管齐下,全力以赴,终于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找到了一家条件较为合适的商混站,再从国内引入一台90站设备,在旧电厂围墙外,建起了一套全新的混凝土搅拌站,开始向第一个节点目标冲刺。
此时,项目部已把各参建单位的专业管理人员分为土建、机务、电仪、保温、消防、装修、机具、调试等八大专业,再在项目部内设置工程部、安环部、物资部、经营部、财务部、综合办等组织机构,进行系统化管理。
各专业之间互相交叉,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项目班子深入一线,科学管理,精诚合作。用时短短13天,便完成主厂房及烟囱基础开挖;不到两个半月,完成第一罐商品混凝土浇筑。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做好充分准备的山东电建人,凭借一股“特别能战斗”的劲儿,勇闯北地,在“一带一路”上奏响了奋进的乐章。
寒来攻坚 破冰克难
“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寒风凛冽,冰冷刺骨。在风雪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坚守岗位,眼神执着,身影坚挺。每个人都这样,在乔巴山,渐渐的,白了头。”项目物资部的张乐在工作日志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白了的头,有漫天的雪花,也有工作的焦灼。
由于乔巴山燃煤扩建工程位于北寒地区,夏短冬长,一年中超过半年时间都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零下40℃,每年有效施工周期极短,这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
咬紧牙关,锲而不舍。项目人员用一次次挺膺冲锋,一个个突围渡险,完美演绎了“斗风雪”“抗严寒”的生动涵义。
在高寒地区最难的施工是混凝土浇筑。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环境温度势在必行,项目部只能对所有建筑物进行全封闭,在室内架起电暖风机、油暖风机和煤炉等多种施工措施。在电缆敷设时,被冻僵的双手早已不受控制,结冰的电缆头只有在烤火软化后才能被细细分割。在每一个焊接点位,项目部都搭设了临时暖棚,以保证焊接质量和人员安全。
项目人员与“风雪”斗争,与“时间”抢速。2023年国庆节,为了给后续紧身封闭和土建施工创造工作面,项目部加紧开展输煤栈桥钢结构吊装工作。节日期间,他们装备齐整,行动迅速,趁着天气尚可,积极发挥“国庆不打烊”的奉献精神,完成了1号、2号输煤栈桥大件超高吊装作业。
为了赶在寒冬来临前完成更多工作,项目部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除了春节放假两天外,全年无休,项目人员扎根一线,紧推工程建设。
2024年的春节,阖家团圆,举国相欢。但乔巴山的建设现场,却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为了早日实现并网发电,项目部必须在春节期间,完成江边泵房、地平浇筑、电缆沟施工等作业。踩过超30厘米厚度的积雪,走进雪柱倒挂满顶的锅炉房,项目员工裹着厚厚的棉大衣、棉手套,坚守在一线岗位。
正是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任劳任怨,项目部才拿下了一个个重要节点:提前13天完成烟囱封顶,提前30天完成冷却塔结构到顶,提前11天完成汽轮机扣盖……
清晨微光的朦胧中,乔巴山燃煤扩建工程赫然挺立,仿若一座雄浑的丰碑,无声地传颂着一群勤劳又智慧的电建人,在这里熬受艰辛又励志图强的故事。
平凡担当 折射初心
“乔巴山的条件苦啊!”支援乔巴山项目建设归来的同事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大伙儿心里对乔巴山自带了一点同情与恐惧的情绪。
但时任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的范毅却无惧艰苦、勇于担当,在公司决定重启乔巴山项目之后,主动请缨,去往施工一线,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扛起巨大的经营压力和繁重的建设挑战。在向公司的表态发言中,他郑重承诺:“不怕苦,不喊累,誓要完成项目任务,为公司交一份满意答卷。”
此后,他是风尘仆仆的,是焦头烂额的,是绞尽脑汁的……
与当地分包商洽谈、寻求第三国劳务人员、与当地商混站斡旋、与蒙古国能源部、蒙古国工程师、PIU、监理、总包据理力争……他必须时时站在公司的利益上,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最大权益。扎根现场近两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每次孩子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他总是默不作声,因为他知道,手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孤例。在乔巴山,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和使命,用一次次的坚守和付出,温暖着这一片寒冷的土地。
项目部总工党里,在疫情项目停滞期间,主动承担,孤身值守现场,为后续项目重启做好了人员入场、货物到场等相关准备。
项目副经理邹桦宇在江边泵房察看土方高度,暴漏在外半小时,引发高烧,他带病毅然投入工作,再次顶着风雨来到江边查看施工进度。
项目副经理管其均依据分包队伍、土建技术人员等能力情况,为每个分包商提前指导施工思路、细节、重点、难易点,为每个土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思路,下达详细施工任务,充当了指挥员、技术员的角色。
机具站站长刘光泉的家人因病去世,为了保证现场机具租赁、协调、管理有序进行,他放弃回国的机会,在异国遥送亲人。
项目工程部主任何俊,为了让蒙方认同更先进的中国电力技术标准,日以继夜地大量举证,通过图文并茂的文件展示,获得了蒙古工程师的认可,接受了项目部推荐的中国制造方案,保证了电厂的运行质量。
“破冰”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在寒风中,为不能正常就餐的工友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在暴雪中,自告奋勇,完成化水车间电缆敷设任务;在人员紧缺时,挺身而出,承担除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事务。
……
他们以项目为家,甘当项目建设的急先锋,挺身于每一个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他们无愧于“电建川军”的荣誉。
如今,这一个个平凡、励志且感人的故事,已经在乔巴山燃煤扩建工程中画上了完美的句点。随着一声“并网”的到来,四年的风雨同甘,四年的并肩作战,四年的壮志拼搏,都在此刻化为惠泽蒙古国的电力之源,流向了万户千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