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山东电建一公司焊接教练毛春生经常这样说。他就是这样一名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不平凡人生的焊接匠人。
从一名普通的焊工学徒,到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术比赛冠军,再到集团公司“电建工匠”,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三十多年如一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用执着与汗水诠释“工匠精神”,赢得同行业广泛赞誉。
1988年,毛春生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正当电力行业开始推广应用GTAW焊接技术,他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初始他便被那一道道精美的鱼鳞焊深深地震住了,在他眼中焊接是一门艺术,每一道精美的焊缝都是一件艺术品,年轻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焊接本领,做一名优秀的电焊工人。经过刻苦学习和钻研,他成了公司第一批掌握GTAW焊接技术的人员。
凭借着对焊接的热爱和坚持,他不断摸索、钻研焊接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焊接技术能力水平,长期扎根项目一线,自1989年底开始,先后参与了黄台电厂、临沂电厂、烟台电厂、邹县电厂、威海电厂等多个工程项目的焊接施工,共计完成上万道焊口的焊接工作,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他完成的焊口外观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均在99.5%以上,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凭借出色的表现,毛春生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各类焊工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于2001年获得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五届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成为了全国焊接技术比武冠军,登上了焊接技术的最高峰。
毛春生多次被公司、集团公司评为“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高技能操作能手”“技能专家人才”、“优秀技师”、“技能专家”,先后获得“全国焊工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奖状”、“高级操作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自2010年起,担任公司首席焊接技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焊接作为燃煤电站机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影响后续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高水平的焊接技能人才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焊接教练,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承下去,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焊接人才,就是毛春生他最大的责任。多年来,经他培训的焊工已达800多人次,焊工取证、换证项目达6000多项。
毛春生多次率队征战国内外各类焊接技能大赛,经他培训的焊接操作人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焊接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获得了中德“山东.巴伐利亚”产业工人焊接技能大赛金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为公司争得了荣誉,有力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毛春生表现出色,他在2019年11月入选工程建设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工匠”,在2020年3月入选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对焊接工艺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春生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发挥技能引领、传承创新带头人作用,立足焊接行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施工质量全面提升。
毛春生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挥着敢于挑战、勇于担当的作风,主动承担了现场各项焊接难题的攻关。在公司的关怀下,于2014年依托毛春生等技术能手成立了“双生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焊接专业管理优势以及“焊接培训中心”和“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等机构平台,培养了基础知识全扎实、技能水平高的优秀焊工的同时,积极开展焊接专业创新工作,开展了百万机组锅炉受热面镜面焊接、TP347HFG新型不锈钢的焊接工艺、P91大管径埋弧焊工艺、纤维素焊条立向下焊接工艺、高合金钢大径厚壁管焊接关键技术、高寒地区密封焊接质量控制技术、大型汽轮机接缸密封焊接技术、等28项科技项目的研究,为现场施工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根据焊接培训工作需要,毛春生设计制作了水冷壁管排、再热器集箱模拟练习架,针对性的改进了困难位置焊接技能培训工装,使焊工培训效果大大提高,有效解决了华能莱芜电厂百万机组建设过程中,塔式锅炉镜面焊等难题。
近年来,毛春生积极参与集团公司《630℃超高参数新型马氏体耐热钢G115焊接及热处理工艺研究》科技项目、公司《630℃-650℃超高参数机组用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700℃及以上温度超超临界机组用镍基合金钢HT700焊接工艺研究》、《氢能储运设备焊接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开展了电站新型高合金耐热钢G115、新型不锈钢C-HRA-5和SP2215、新型镍基材料H-700T以及液氢专用钢S31608-LH等材料焊接工艺研究,产出了《高合金大径厚壁管道焊接关键技术》等关键技术3项、科技进步奖5项,获选工法5篇,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技术储备。
毛春生很平凡,然而就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他用焊枪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电建工匠精神。未来的路上,他仍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把技能技巧和奋斗精神传递下去,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