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加蓬大布巴哈水电站,以超过25亿千瓦时的累计发电量送来了“贺信”。
“大布巴哈水电站,中加友谊的象征。”这句在当时加蓬项目主营地门口的标语口号,双语对照,高大醒目,让中加参建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座建在原始森林里的电站,也是水电十四局在加蓬承建的首座水电站项目。
奥果韦河上的水电站
夕阳缓缓坠下,鸟儿不时从某棵高大的树冠中飞起,悦耳的鸣叫声中,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浩浩荡荡的奥果韦河从西向北跨越1200公里,流过加蓬全境,奔向大西洋。
在奥果韦河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上游,一座坝高37米,坝长150米,装机容量16万千瓦的水电站矗立其上。
加蓬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5%,可开采面积约为国土面积的60%,是非洲石油、锰矿砂和木材生产大国。大布巴哈水电站,这座当时加蓬最大的水电站,从一开始就有着为“资源宝库”和“绿金之国”加蓬助力,实现新兴目标的使命。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加蓬政府在该国东南部弗朗斯维尔市附近工地为大布巴哈水电站举行规模盛大的奠基仪式。时任加蓬总统的邦戈及总理埃耶格·恩东率内阁主要成员出席了奠基仪式。原中国驻加蓬大使薛金维和加蓬能矿国务部长奥耶·姆巴分别在仪式上致词。
2013年8月5日,继首台机组于7月12日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后,加蓬大布巴哈水电站第4台机组顺利完成了72小时试运行。
“这项工程由拦河大坝、引水发电系统和输变电工程组成。电站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11月15日截流,2012年12月31日首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2013年全面投入运营。工程的顺利建成,让加蓬人民对‘中国水电’品牌留下了深刻印象,项目建设得到了加蓬政府的高度认可。”水电十四局加蓬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
大布巴哈水电站主要有两条输出线路:一条是输往离电站直线距离15公里的加蓬上奥果韦区首府,该国第三大城市弗朗斯维尔。另一条输电线路是送往莫安达的225千伏线路。莫安达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生产区,也是加蓬最大的锰矿厂。
丰富的水能资源就此转化为澎湃电力,源源不断地为当地居民和矿业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大布巴哈的“三维坐标系”
每次看到张润良喜滋滋地从港口回来,大家伙就都知道,有面条吃了。
在加蓬大布巴哈项目部,500余名中国参建者一待就是3年至5年,“离乡的日子久了,每到闲暇或节日的时候,浓浓的乡味便涌上心头。久而久之这种思乡之情,就会在心中会生出根须……成长出了思念,成长出了乡情。”于是,每一批面条的到达,就让项目上有了过节的气氛。
“我们这边能够大批量采购到的是意大利面。米饭也是有的,但是不如面条烹饪起来简单,更接近家乡味。只是当时条件有限,从报计划到面条到达加蓬项目,往往需要半年时间。”时任加蓬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张润良解释道。
2009年7月,项目部进场不到一年,相关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人员办公、住宿等都需要办公室和工会去完成……而这一切,与工程建设一起,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完善起来。
“项目营地是有设计、成规模的,有绿化带、办公室、食堂、诊所,还有娱乐设施,从规划到建成乃至多年使用后,都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员工的重视。”王立岗至今还记得到达加蓬后最大的感受。
作为项目支援顾问和法语翻译,王立岗的到来是为了解决项目面临的沟通问题及完成大布巴哈水电站运行维护手册(法文版)。
加蓬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需要不断地给监理和业主报送各种文件资料的,仅来往信函,就几乎天天都有。但是项目部当时能够进行正确的法语翻译的人员较少,解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翻译不到位的情况,双方要传达的信息出现了缺失、错误和误解,相关管理细节批不掉,对接不通畅。
沟通、协调,要用去50%以上的精力,这是国际工程必然要走的路。
“工程监理是法国人。从这个端口着手,我们使用法语交流,面对面进行交谈和协商,减少书面信函。”同时,保持针对问题和待办事务的会谈频次,项目部和监理、业主方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沟通和报批机制。
与此同时,时任项目科技部和设计管理部主任的张志明正在“百米级高耸大直径薄壁调压塔工程技术”课题小组中忙碌着。
“我们面临了建设大布巴哈水电站以来遇到的首个难题。”水电站所在的原始森林地势平坦,无法采用传统的地下式调压井,最后课题小组经过研究设计及实地勘测,决定把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为地面明塔式(地面以上总高度约105米,设计为内径21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筒结构)。
当时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在国内属于首例。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着抗渗、防裂、高空狭小环境下安全施工等种种难点,课题小组通过对施工技术方案的专项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方案及工艺控制措施:
采用EFFEL结构软件系统对调压塔进行结构稳定和抗裂演算,确保了调压井设计体型简单、美观大方、工程量省,可以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引进德国PERI公司生产的专用模板,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高空狭小环境下的施工问题;运用了SIKA-TOP209防渗材料涂装调压井内壁、各浇筑层施工缝设钢板止水等措施,解决了调压井在高水头下的抗渗问题。
最终,水电十四局以实施科技创新、优化工程设计、严控工程质量、保证安全运行为准则,加蓬大布巴哈水电站工程从主体工程开工、截流、填筑到蓄水、机组投运,历时56个月,实现了工期提前和“0”伤亡事故的两大目标。
2016—2017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入选工程名单中,加蓬大布巴哈160兆瓦水电站项目名列其中。
由后勤保障-X轴,沟通交流-Y轴、施工及技术攻关-Z轴构成的三维坐标系,描画出中国参建者最生动的“加蓬印象”。
清洁电能开启“可持续”
据权威媒体报道,大布巴哈水电站自2013年投入运营以来,助力加蓬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由540兆瓦提升至700兆瓦,为奥果韦河上游的弗朗斯维尔山城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2022年能源进展报告》显示,加蓬电力普及率为91.6%,居非洲大陆第五位、中部非洲国家首位。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水电不仅为加蓬的发展注入了绿色能量,可持续的还有中加人民的友谊。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
大布巴哈水电站的建设是政府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决策的重要成果,工程不仅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也为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在施工的高峰期,我们的当地员工有近1500人,包括了操作工、技术工等。当时一名中国工长带着8名当地员工作为一个小组,相处到后来已经像兄弟一样了,会去家里做客,参加当地的节日,气氛很温馨,也很融洽,这些回忆,成为了我们在异国他乡一段很温暖的回忆。”张志明说。
事实上,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水电十四局加蓬项目部专门成立混凝土队、洞挖队,招聘大量当地员工,通过传、帮、带培养技能工种,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动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就业率,并按照当地规定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险等。
“奥莱迪的故事”正是水电站项目让当地民众过上好日子的生动体现:2007年,28岁的奥莱迪在工区长杨伟民的指导下学习了电焊技术,之后被推荐为小队长,负责工地上小型机具的维修和养护。水电站投入运营后,奥莱迪又被聘为电焊工主管,负责水电站的焊接工作。十余年来,这座由中国人建设的水电站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和一个美满的家庭。
“很多当地员工干了几年,技术学到手了,还买了摩托车、小汽车,有的搬进新房,娶了媳妇,生活改善非常明显。”5年中,项目部积极参加奥果委省的国庆节、新年等活动,并在节日期间进行慰问,为当地小学校捐款捐物,不断融入当地社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和肯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就赢得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也为具有强大实力和领先科技的水利水电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见证着工程建设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温暖人心的“心联通”。
截流现场龙口合拢
水电站拦河大坝外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