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迎来梅花扑鼻香

水电十四局发布时间:2023-04-18 13:57:56  作者:陈敏元

坐标东莞市大岭山——水电十四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C1标营地,项目部智慧工程中心,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效果图首先映入眼帘,更吸睛的是大厅的TBM模型,逼真的刀盘在徐徐转动,通过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将大家的思维拉入这个超级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一幅幅施工画卷、一幕幕奋战历程仿佛再现……

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长113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工程将在2023年底建成通水,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保障。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广东又一“超级工程”。

水利建设的国家队——水电十四局承建该工程C1标,全长17.29公里,由盾构隧洞(2.42公里)、TBM隧洞(10.34公里)和钻爆隧洞(4.53公里)组成。

2019年5月6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能征善战的“地下铁军”在此开启了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之路。

挺进超级水利工程

对于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对“打洞子”驾轻就熟的水电十四局铁军而言,隧洞并不陌生,然而在珠三角工程,大家对于其难度的体会,又更进一层。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采用深埋盾构的方式,在平均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尽可能节约粤港澳大湾区地面及浅层地下空间资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属罕见。由于环境、地质等诸多原因,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而C1标施工内容又涵盖了钻爆隧洞工程施工、TBM隧洞施工、盾构隧洞施工、倒虹吸工程施工、竖井工程施工,被称为全线主干线最长、施工工艺工法最多、施工最复杂的标段。

这里有全线最长的钻爆隧洞。该隧洞全长4530米,包含了全线最深的唯一一个采用反井钻施工的竖井工程,地质复杂、断面小、透水性大,隧洞开挖突水、涌水和坍塌风险高。

这里有全线地质情况最复杂、穿越段涉及人员、房屋最密集的盾构隧洞。盾构区间全长2.49千米,全线上软下硬地层1130米,施工线路岩石硬度最高达280MPa,在同类型地质中都不常见。

这里有全线独头掘进施工最长的隧洞工程,投入了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第一台开敞式TBM,TBM隧洞总长达9.83千米,埋深在27—66米之间,地下水埋深则在2—7米之间。洞身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沿线有12条构造断裂带,有6.83公里的长距离硬岩掘进,下穿位于大岭山附近的大溪水库和怀德水库,水库底部与掘进隧洞之间的地质层透水性大,渗水的风险极高。

承担C1标段建设的水电十四局专门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施工专家马洪琪为首席高级顾问的技术专家组,以保障本工程项目建设优质、安全、高效履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在调研项目时针对施工中面临的困难,鼓励大家要调整好应对恶劣施工环境的良好心态,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心、决心。

此外,在工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疫情影响、征拆、协调、天气、设备问题、方案确定及进度压力等不一而足,最难的时候有多难?在随手翻阅项目部的一份工作材料中,发现这样一句话,“2020年,是属于C1标“地下铁军”的逆战时间,他们用他们的勇敢无畏,担当奉献,闯过了‘难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一年’。”紧接着2021年,C1标项目又迎来了全年掘进10公里目标,2023要实现通水目标。用项目部一位现场负责人的话作描述,就是“怎一个难字了得”。

越“难”越“敢”

难,只是一个形容词,它只不过是用来对一项工作或一项工程的描述,对于“水电劲旅”“地下铁军”而言,“难”这个字也只是仿佛晴天里突然飘过的一缕黑云。“基建狂魔”们并不忌讳“难”,或者换种说法,非难不足以慰平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于水电十四局C1标团队而言,他们用行动和成绩向世人证明:越“难”越“敢”。

2021年9月6日上午8时,随着一声爆破的巨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主干线首条输水隧洞C1标1#主隧洞,在历经505天施工后贯通。工程设计,监理,服务等相关各方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贯通瞬间,并全程穿越隧洞观摩。

下穿8条断裂带是该隧洞施工遇到的最强“拦路虎”,这些断裂带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稍有不慎即会发生突泥涌水甚至坍塌险情。“我们采取了多管齐下加强管控,一方面全程进行地质勘测预报,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另一方面增派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为隧洞爆破、支护建设等工作给予专业支持,全方位保障隧洞施工顺利推进。”

“开挂”!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等各个节点全部实现提前完成,创造了提前231天完成隧洞整体贯通任务,隧洞每掘进一米,都凝结着每一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开挂”的成绩背后,是项目部将所有施工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建设蓄力聚能,提供强有力的施工保障的结果。

2022年9月23日,C1标“粤海43号”盾构区间贯通。其过程从如下数据可见一斑。

据统计,自开工以来,盾构累计带压换刀11次,常压开仓换刀38次,开工累计消耗更换盾构刀具963把。据珠三角C1标项目经理介绍,在进行第四次带压换刀时,耗时19天更换了49把刀,换完只掘进了3天,又因耗损严重,停下来更换了8把刀,盾构机每天行进距离最短的不到1米。最终通过果断采取了“反向钻爆”的方式掘进496米,大幅减少需要盾构机掘进的长度,为工程进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一个月后的10月29日,“粤海42号”TBM在广东东莞大岭山破岩而出,至此,C1标施工线全线贯通。项目部工程建设登上央视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中央电视台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频道《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直播间》播放了实时画面,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刻。

施工过程中要数印象最深的,在向项目部许多位参建者了解后,TBM下穿大溪、怀德水库是高频词汇。“若把穿越大溪水库段比作聚沙成塔的话,那么穿越怀德水库则是垒石成山。”

怀德水库面临突泥涌水、塌方、地面沉降等重大安全风险,掘进滞缓,单是方案调整,C1标就持续一年之久方才定型。大溪水库也好不到哪去,强风化,含水量大,自稳能力差,多断层发育带,埋深浅,掘进困难重重,期间还遇上三次塌方,两次突泥。

特别是在穿越怀德水库过程中,全体人员高度紧张、精神紧绷、好似头顶高悬一利剑,心中悬挂一巨石,一度举步维艰,进退两难、寝食难安。关键时期,大家白夜班轮轴上,施工部人员按时按点吃饭成了一种奢侈,两天能够见缝插针小憩两三个小时已实属难能可贵。

在安全洞穿怀德、大溪水库后,他们自嘲为“难人”“狠人”“泥人”,“难人”是最高级的自嘲,“狠人”是最响亮的赞誉,“泥人”是最美丽的勋章。

在隧洞贯通后,项目部创建党建品牌案例《一体推进四项融入,锻造工程建设尖兵》,党建深入融入生产经营取得良好成效。

在总结2022年工作中,项目部加工整理了一部《越“难”越“敢”》工程记录视频,视频文案中重点介绍了项目部开工至今面临的“难”和“敢”,除上面提到外,还包括TBM隧洞长距离混凝土施工;盾构隧洞穿越城镇建筑群、颜屋主干道、跨线桥;盾构隧洞转序;1#主隧洞衬砌;3#通风井及大岭山检修交通洞开挖和倒虹吸箱涵施工。

正如视频文案里所述,建设之路,坚守最难,越向终点靠近,越难,但越行路坎坷,越要敢。敢摔跤、敢拍板、敢精益求精、敢战斗、敢处险境、敢扛事、敢质疑、敢破冰、敢冲刺。他们坚信并证明了,风雨之后,必然是收获的喜悦。

一张智慧生态水利工程名片

2020年9月11日,由水电十四局和水木金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渣土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投产揭牌仪式暨生态水利工程实践高端论坛在东莞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的王浩、缪昌文、肖绪文、杨志峰、谢先启5位院士及行业内多名设计大师、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东莞,为智慧水利工程出谋献策。

大咖们聚焦的正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这一课题。

“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是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伊始便制定的工程建设总目标。

C1标长达17.29千米的输水隧洞主线建设中产生巨量的渣土,渣土直接外运将面临需要征占大量耕地、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投入高、难度大的特点,是目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面临的一个难点和痛点问题。

C1标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一开始时曾经尝试采用传统的处理办法,将渣土交由运输单位转运至弃渣场掩埋或堆存处理。但由于标段废弃渣土量大、运输途中需穿越周边村镇多、收纳渣土场距离远,弃渣的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和痛点。

C1标项目团队就工程实际情况、存在难题与王浩院士带领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团队进行了多次交流、研讨,最终确定了可行性方案。据项目部介绍:“渣土经过系统处理,不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可实现百分百‘变废为宝’。”

C1标项目部自建的两套投产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单日可处理3000吨隧洞开挖渣料,生产出的成品骨料再次回用到工程中。

C1标还建立了3个一体化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每天可处理量100余方;而施工生产污水也可用于砂石料系统洗沙、洒水降尘使用;除此之外,针对TBM设备运行期间的大量冷却水和污水,C1标还单独修建了一座处理能力达400吨/小时的污水处理厂,实现TBM设备施工用水循环使用,零排放。

出于生态环保考虑,项目部在正式开工前将1#主隧洞的进洞口微调到了原址旁的一处原采石场采空区。采石场采空区相当于在地底挖空后留下一个“空洞”,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复杂度,项目部表示虽然增加了难度和投入,但是却换来了更好的生态效果。

水电十四局还围绕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理念,积极推动项目智慧工程建设。在珠三角C1标智慧工程建设中将传统建设工艺工法及施工管理过程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从实际应用出发,将智能硬件设备进行多系统集成,统一数据平台管理及分发,实现BIM+GIS+物联网有机结合并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推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C1标智慧水利工程智慧建管应用》《企业级BIM+GIS数字化管理体系助力湾区超级水利工程建设——“HN+智慧建管平台”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融合创新应用》成果,后者还获得第十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一等奖。

C1标项目已然成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一张“绿色”名片!

时维四月,春风送暖。进入2023年4月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C1标现场,设备轰鸣,参建者们奋力“春耕”,向着8月底完成全部隧洞衬砌任务,保障2023年底通水目标如期实现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我们相信,这支历经风雨和磨炼的铁军团队,在经历一番寒彻骨后,终将迎来梅花扑鼻香。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