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江淮一线牵 人水共欢颜

水电十二局发布时间:2022-12-30 14:06:58  作者:程东

时光走笔,岁月成章。

12月30日,经过五年的辛勤建设,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成功实现试通水通航重大节点目标。一条崭新的南北向供水大通道、行洪大通道、水运大通道、生态大通道呈现在世人面前。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标志性工程,也是继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后又一标志性的重大水利工程,更是安徽省基础设施“一号工程”。工程由长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区补水,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集供水、航运、生态等效益的一项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更是一项惠泽皖豫两省的重要民生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的建成,对构建沿线城乡供水体系、提升国家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推动巢湖及淮河生态环境修复、助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盛世兴水  水润万家

历经诸多波折和变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反复论证和研究,2016年底,被安徽人民称为世纪梦想的超级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正式破土开工建设,这条崭新的南北向水上大通道将连接长江、淮河水系,江淮人民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的世纪梦想将成为现实。

滚滚江水,自长江引入巢湖,经派河过江淮分水岭,进入东淝河经瓦埠湖入淮河,自南向北可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工程段落,共设八大节制枢纽。工程引江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入淮流量280立方米每秒。工程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受益人口5117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8万亩。

据统计,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500立方米,不到全省二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紧缺。再加上由于地表水资源量相对不足,皖北地区有84.5%的人口饮用的是地下水,长期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皖北地区已形成306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皖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及地下水超采矛盾亟待解决。而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不仅解决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还可以用江水置换地下水开采,将有效遏制皖北及豫东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势头。

2022年10月22日,公司参建的引江济淮工程首次通过引江济淮菜子湖线向巢湖应急引调水,实现了长江“牵手”巢湖,提前为巢湖“解渴”。今年汛期以来,合肥市降雨总量24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同时受持续高温及夏秋连旱等影响,旱情发展迅速。为保障周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及抗旱灌溉供水,引江济淮工程首次启动了引江济淮菜子湖线枞阳泵站2台机组抽长江水,经菜子湖线,过庐江节制枢纽和白山节制枢纽入巢湖,过闸流量每秒60立方米,为巢湖送去“解渴”之水。这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局部已经开始发挥效益,很快将有效解决皖北及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调配的水网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勠力治水  江河安澜

2020年,是每一位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者最为难以忘怀的一年,年初令人心悸的疫情暴虐,年中又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超标洪水。特别是洪涝灾害,入汛后的多轮连续强降雨导致长江、淮河持续高水位,巢湖、菜子湖等超历史最高水位,引江济淮工程全线遭受洪水威胁,工程建设停滞,人民财产受难,江淮大地呜咽。

随着地方防汛响应等级不断提高,巢湖中庙水位不断刷新洪水设防水位标准,在建的引江济淮工程积极采取外水归槽、河道过流、基坑充水、拆除围堰、抢险救灾等措施,减轻工程沿线防洪排涝压力,行洪大通道开始守护江河安澜。

汛情就是命令。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日夜轮番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昼夜轮流值班巡堤,不敢错过堤身的任何一处渗水口。在大雨中,扛起沙袋大步冲向大堤,满身泥泞分不清脸上的雨水和汗水,双脚被水泡得发白,双手被铁锹磨得起泡......以实际行动维护工程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庐江县城管局送来一面印有“洪水无情人有情,十二局人更有情”字样的锦旗,感谢水电十二局对地方抗洪抢险工作的支持奉献。疲惫不堪仍默默奉献。

汛后千方百计复工复产达产,多措并举推进灾后重建新建。项目团队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加大资源投入、不计成本,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春节不停抢抓重要堤防填筑施工,期间克服了冬季低温、雨雪天气、及地方村道交通制约等不利影响,顺利完成土方调运约214万立方米,堤防填筑约277万立方米,截渗墙与锥探灌浆加固施工20 多公里、堤顶应急防汛通道石渣铺设18千米,全面实现了2021年4·30汛前各圩口特别是四个万亩大圩堤防的填筑修复、加宽加高、防渗加固等目标。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项目团队始终牢记“诚信、担当、共赢、感恩”的企业精神,不忘那一代又一代十二局人薪火相传至今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新安江精神,项目部坚定信心、精心组织、鼓足干劲、奋力拼搏,不负众望地将疫情和洪灾耽误的施工进度在最短时间内“抢了回来”,圆满完成了治水人的光荣使命,守护了一方江河安澜。

江淮牵手  人水和谐

江淮“牵手”,梦圆今朝。历经重重险阻与困难,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将迎来高光时刻,如期实现试通水通航的重大建设目标。一条生机勃勃的水运大通道,彻底将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连为一体,沟通江淮、润泽皖豫、辐射中原、造福江淮,构建了一张“工”字型的水运骨干网,将是继京杭大运河后打造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

“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江淮分水岭广泛分布的膨胀土问题。它遇水膨胀,失水收缩,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河道边坡崩塌。项目通过试验不同的水泥掺入量,确定水泥改性土强度,结合设计指标,检测按设定值拌和的水泥改性土是否满足需求,确定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完善施工工序,编制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结合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及试验成果,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法,形成了膨胀土边坡处理施工工法,终于攻破了这一难关。

“在豆腐上插筷子,在筷子上顶饼子。”这是对建设白山节制枢纽中遇到的处理流塑性淤泥质土技术难题的形象诠释。白山节制枢纽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地表水错综复杂,堤身后多为鱼塘,堤身多有渗水现象。基坑开挖底部多为软塑、流塑状淤泥质土,开挖难度大,并且该层土过于松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项目已建设的白山控制进水闸和正在建设的白山节制闸前期均通过采用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基础处理就花费数月,打了数万根桩,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往淮河以北的水运要走京杭大运河绕行,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建设长江至淮河航道354.9公里,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Ⅲ级航道标准建成,其中西兆河线开通兆河段及巢湖湖区航道,江淮运河段按Ⅱ级航道建成,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航程将缩短200公里至600公里。工程途径我国重要的煤炭、钢铁、化工和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工农业产品将更快流通,交通基础设施将互联互通,这对促进中原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顺应自然、生态优先,才能福泽万代、惠及众生。引江济淮工程在论证及研究时,就把生态问题当作了必不可少的先导问题纳入工程建设的论证全过程。不管是改变原设计航道,远离珍禽鸟类栖息地,还是专门设资修复湿地、改善湿地环境、扩大湿地范围,还是为保持长江、淮河、湖泊等水系鱼类洄游畅通,布设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站、湖区人工鱼巢以及生态航道等,都可以彰显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初心——改善江淮流域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推进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地生根,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将探索打造陆生生态“仿自然”廊道,通过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和对自然生态的扰动,形成兼具生态、文化、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绿色廊道。

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江淮一线牵,人水共欢颜。“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新蓝图已经在江淮大地上悄然舒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