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墙始也。 ——《说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任何建筑物,必须有合理的基础,才能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建筑物的基础处理也成为检验建筑企业技术实力的“试金石”。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电七局始于“信”,立于“基”,创下“看不见的工程”“看得见的品牌”,形成了包括大坝、堤防、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及各种钻孔灌浆、高压喷射灌浆、砼防渗墙等工艺在内的基础处理工程施工体系,创造“基”不胜收的行业纪录和世界第一,成为“国之重器”基石。
锦屏之“基”
奠定基础处理行业地位
1965年,“好人好马”进入四川,开始建设龚嘴水电站,水电七局正式组建。一年后,北京基础处理总队的部分人员与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灌浆队合并组成基础队。靠着陈旧的钻孔和灌浆设备,相继完成龚嘴、铜街子水电站的基础处理工程施工。
随后几经更名,基础处理队、第一工程大队、第一工程处、基础处理工程公司、基础处理分局。直到2004年改制,组建水电七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水公司)。
2007年,中标世界最大基础处理项目——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工程。5层68条大小洞室,总长约11.82千米。其中,抗力体固结灌浆75.3万米,坝基防渗帷幕灌浆45.8万米,排水孔18.5万米,总基岩钻孔量140余万米。施工高峰期,月钻孔灌浆强度达到了5万多米,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工程的基础处理工程总量。依靠过去的技术无法按时完成,怎么办?
对此,他们从管理上引入“6S”可视化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及安全”六方面,不仅工地清洁整齐,还带来了更快的进度、更好的质量和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曾有一位院士专门穿着布鞋前往施工现场,走了很久,鞋底也没打湿。
同时,对钻孔和灌浆设备进行改良。与生产厂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开发研究、引进利用,将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参与研发的全液压钻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一台相当于过去四至五台普通钻机。为了解决灌浆记录的准确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引进并完善了灌浆自动记录软件管理系统。
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2、f5断层及煌斑岩脉等软弱地层,联合研制了合适的浆材配合比,运用先进的化学灌浆技术,累计完成工程量近3万米,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在世界超长引水隧洞灌浆工程的锦屏二级水电站,运用有轨钻灌台车辅以大型机械设备施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锦屏速度”:施工高峰期3000多人,单月灌浆强度达7.3万米,累计完成系统供水管路安拆52千米,台车拆装367台次,轨道安拆58千米;研发了沉箱引排、逆封堵了流量达4.8立方米/秒的超高压突涌水;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标准”:1号引水隧洞充水试验渗漏量18.58升/秒,仅为设计标准的1.2%。《锦屏二级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十年时间,累计完成锦屏CV标、CⅢ标、雾化标、锦屏二级等46个合同项目,完成锚索6300束,固结灌浆215万米,帷幕灌浆65万米,回填灌浆40余万平米,水电七局在水电基础处理领域进一步确立“人无我有”的品牌地位。
精准之“基”
造就防渗墙施工新名片
2020年5月3日,直径127毫米、长18.21米完整的岩芯连同套管从硬梁包水电站混凝土防渗墙检查孔内取出,刷新国内800毫米厚混凝土防渗墙、150毫米级口径取芯纪录。
两年之后,这一纪录又在七局建设者手中改写。2022年4月17日,金川水电站下游围堰防渗墙取出直径128毫米、长25.55米的完整混凝土芯样,再次刷新纪录。
一根根优质长芯的取出,体现的是水电七局高超的施工工艺,展示的是防渗墙领域精湛的质量管控水平。成绩并非一蹴而就,时针拨回1989年建设铜街子水电站,水电七局邀请兄弟单位共同开展防渗墙施工。
彼时两家单位同时起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后由于发展重心不同,双方在水电各专业领域渐渐拉开差距。兄弟单位专注于基础处理做大做强,在防渗墙施工领域竖起了一面标杆。水电七局虽然在水电行业多个领域占领了“坝主”地位,对于防渗墙施工技术,始终没有话语权。
2004年,沙湾水电站开工,项目负责人要求:“必须全力以赴,把防渗墙施工技术打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业务。”
专业人才几乎没有,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大江大河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七局人,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挑战精神。“哪里有困难,就专攻哪里。”专业知识不足,白天上工地,夜晚挑灯学规范;工艺理解不透,反复研讨图纸,上网查阅资料;技术难题无法解决,就组织前往瀑布沟水电站、天津港务等工程参观学习。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团队翻图纸、查资料、找规范、抓现场、强技术,不断琢磨与思考,顺利完成一项项工程节点的同时,编写了一本防渗墙施工作业手册,图文并茂地记载了防渗墙施工关键点和重难点。有了这本“宝典”,干活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时至今日,这本手册不断优化,数易其稿,篇幅也从原来的20页增加到了30页,除了精炼混凝土防渗墙核心技术,更增加了高喷防渗墙的技术要点。
从无到有再到精的征途,每一个里程都充满了汗和泪。
在雅砻江桐子林水电站,研发桩墙组合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并成功实施,解决了大面积防渗墙施工任务重等难题,经受住雅砻江15年一遇的洪水考验。
在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创造水电七局有史以来投入防渗墙施工的人员、设备纪录。在长2.4公里的322个槽段内,153台套冲击钻设备沿着大渡河道一字排开,近千名施工人员同时作业,书写单月成槽15000平方米的新纪录。
在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采取预裂爆破,成功破碎直径14米的大孤石,超百米围堰经受汛期10年一遇的洪水,渗水量为设计标准的二十分之一,被业主称赞滴水不漏!
飘洋过海巴基斯坦塔贝拉,在30米的深水之中,采用钢板桩围堰高喷防渗施工,创造了高喷防渗墙施工领域形式结构、防渗深度、结合方式、地质条件、施工难度五项国际先例,填补行业空白。
截至目前,水电七局已完成60余道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防渗墙施工。数十载的艰苦奋战,七局人凭借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和过硬的工艺技术,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一项项耀眼的成绩,也赢得了业界的认可。
科技之“基”
从传统到智能的探索
长期以来,水电七局成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技术研发工作,积累了一大批以“复杂地质条件基础处理”为特色的核心技术成果:《龙滩水电站细微裂隙岩体和断层灌浆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软弱低渗透地层补强加固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技术研究》《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固结与扩散研究》等6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复杂地质边坡大孔径深孔锚索钻孔施工工法》等26项工法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工法,获得90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面对新形势下不断拓展的企业生产规模和相对短缺的人力资源,传统的人工、半自动化机械操作,以及当下的企业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管理需求,保障工程质量和本质安全。
2016年,依托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水电七局与设备厂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研制了智能灌浆系统。
“承建白鹤滩水电站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做到大国重器勇担当,始终将大国重器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白鹤滩基础工区负责人时常叮嘱团队的一句话。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基础工区一进场,尚在开挖支护阶段就着手谋划、研制灌浆与锚固智能化系统。
智能灌浆系统是融合灌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集成设备,将传统的人工配浆、人工调压改为计算机控制自动配浆、自动调压,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实现了灌浆全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推动了白鹤滩电站灌浆模式的创新,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隐蔽工程,阳光作业”,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劲头也更足了。
在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系统被引进。结合杨房沟现场实际,深入推广“隐蔽工程 阳光作业”理念,在传统V1.0版本研发基础上,充分整合白鹤滩基础工区、杨房沟基础工区资源,抽调生产厂家、科技公司、公司BIM团队骨干人员,迅速组建灌浆与锚固智能化系统科技攻关小组,以质量管控为核心提高灌浆与锚固智能化系统建造水平,以期提升系统精确性、可靠性,体现系统创新性。
在原来白鹤滩智能灌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灌浆与锚固智能化系统,构建了基于泛在物联及多维仿真技术的智能灌浆全流程控制平台。对比传统施工工艺,采用灌浆与锚固智能化系统进行施工,在改善作业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节约了施工工期,产生效益近千万元。
2020年12月11日,由水电七局研发的《灌浆与锚固智能化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斩获中国质量技术一等奖,成为全国9个荣获该殊荣的成果之一,也是全国土木建筑行业领域首次斩获中国质量技术领域最高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等专家评价:该项技术瞄准国家信息化融合创新的战略要求,契合行业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在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改进灌浆设备、优化施工工艺,攻克世界首条800米水头级钢筋混凝土衬砌水道灌浆施工难题,成功掌握10兆帕超高压灌浆技术,水道充水一次成功,填补了国内超高压灌浆方面的空白。
千变万化不离其“基”,唯有探索方可站“立”。水电七局基础处理品牌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实践世人:以不变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夯实“基础”称雄一隅,昂首未来。
四川沙湾水电站防渗墙工程施工
锦屏二级水电站堵水施工
金川水电站混凝土防渗墙取芯25.55米
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防渗墙施工
白鹤滩水电站灌浆廊道灌浆施工
杨房沟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取芯28.15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