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资冲动仍存,专家建言加大源头管控力度
碳达峰“1+N”政策体系正加速浮出水面,路线图渐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从国家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以及各地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均在抓紧制定,部分方案已初步成型并上报,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保障方案也在积极谋划。
在“双碳”目标之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力严控“两高”(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开展新一轮排查清理。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地方上马“两高”项目冲动仍存,建议推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长期“碳中和”目标相匹配,加大源头管控力度。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按照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13.5%、18%。
“目前,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谋划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言人金贤东在18日的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近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形成修改完善稿上报相关部委,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水泥、煤炭、电力等行业也在抓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
地方同样在密集谋划。宁夏对标国家标准体系,抓紧部署制定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上海提出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天津正在深入研究碳达峰方案编制和能源、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安排,强调确保深入摸清全市碳排放底数,统筹研究、科学量化天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要求统筹落实、一体推进。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双碳”目标下,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成为重头戏,近期“两高”项目严控力度不断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建设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继4月30日提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后,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13日再次召开会议,对一季度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进行“点名”,要求相关地区大力推进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同时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拿下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4月15日也发文要求,严把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在“两高”项目环评中率先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试点。
各地也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两高”项目排查和整改力度。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专题调研,提出严格控制新上“两高”项目建设,认真开展“两高”项目排查清理,对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坚决进行整改。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围绕“两高”项目和“双控”目标实行更加严格的措施,严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新增产能,提出坚决压减“两高”项目,形成全省“十四五”拟投产达产“两高”项目清单,并印发各市拟上“两高”项目压减意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在碳达峰目标约束下,政策环境带来低碳产品设计、低碳原材料替代、生产工艺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的要求,高碳排放、低能效新建设施审批更加严苛。未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从发电领域扩展至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届时在碳减排方面表现较差的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行压力,高效清洁企业则有望借此建立竞争优势。
不容忽视的是,“有些地方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未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因素的影响,拟于‘十四五’投产达产的‘两高’项目新增能耗超出新增用能空间,能耗‘双控’形势十分严峻。”董战峰指出,有些地方对严控“两高”项目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不充分、管控和落实不到位,仍然将2030年之前视作上“两高”项目的窗口期。同时,“两高”行业还存在企业生态环境主体责任缺位、区域污染削减责任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据了解,在日前结束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山西、安徽等多地存在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现象。董战峰建议,改变传统发展思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把环境容量作为环境准入的门槛,推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长期“碳中和”目标相匹配。坚决杜绝“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源头管控力度,严控“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用电、贷款等。再次,优化能耗存量,严格控制能耗增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此外,加大能耗“双控”目标考核力度,坚决查处违规违法用能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对标对表推进机制。(经济参考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