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安徽省池州市清溪大道广联翠屿小区居民李翠莲在当地不动产交易中心办完了“房产+电表”联合过户手续,不用再另外跑一趟供电营业厅了。“房产+电表”联合过户,靠的是电力营销业务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数据推送。
从打造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到推动跨专业数据贯通融合,再到创新数据运用模式,自2020年开始,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将数据管理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不断深化数据基础管理,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应用。
提升数据管理效率
“合肥供电公司配网拓扑关系一致率100%,亳州主网设备一致率100%……全省各单位本期项目状态异常整改完成率100%。”5月6日,国网安徽电力16家地市供电公司同时接到了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发布的上月数据质量评价通报。
2020年6月,为了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效率,国网安徽电力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微应用微服务技术架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出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之所以研发这个平台,是因为我们发现在数据运用过程中,存在基础数据来源多、同源一致性无法落实等问题,进而造成跨专业数据混乱、企业级应用效果差等情况。同时,数据管理也存在前清后乱、反复整改的问题。”国网安徽电力互联网部副主任郑高峰说。
当年8月,国网安徽电力结合数据中台建设与业务系统改造升级,根据业务需求整理归集营、配、调等专业数据,建立数据库,形成82条数据质量评判规则。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依照数据质量评判规则常态开展数据健康指标监测,分析和评估数据质量,定位数据问题源头并出具治理报告,确保数据“新鲜健康”。
今年,国网安徽电力借助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持续开展系统数据和设备数据一致性稽查,从源头上把控数据的真实性,不断夯实数据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截至今年4月底,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累计发布异动数据1330万余条,其中1329万余条数据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99.92%,异动数据平均整改所用时长由21.34天缩短至1.16天。该平台还降低了异常数据核查工作量,减少了基层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
加大数据共享力度
4月底,国网安徽电力内部模拟市场系统完成了16家地市供电公司、72家县供电公司的当月盈亏、净收益、投入产出比等情况的统计评定。在各专业数据共享、跨专业数据融合贯通的基础上,国网安徽电力内部模拟市场系统可以自动抽取企业投资建设、生产运行、营销服务、运营管理四个经营板块的数据,还把效率、效益、质量等元素纳入评定标准,细化了输电运检、变电运检等十条业务线的评定方法,让评定结果更科学。
“在数据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共享力度越大,数据的质量和价值越高。”安徽电力信通公司数据中心专责洪德华说。
随着配电、营销、采集、财务等系统的海量数据接入数据中台,如何打通数据壁垒、避免应用功能同质化成为关键。
2020年6月起,国网安徽电力依托数据中台固化数据共享流程,构建公共数据服务模型,开展数据共享复用,减少应用重复开发。该公司盘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控系统等10个业务部门的47套二级部署业务系统数据,明确数据分享标准与规范,并联合各业务部门推进数据溯源接入、模型整合等工作。
洪德华介绍,国网安徽电力数据中台可以支撑应用快速构建,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一数据模型在安徽各地市供电公司落地应用。通过公共数据服务模型,安徽各地市供电公司可以自主查询读取需要的数据。国网安徽电力提供的数据服务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创新数据运用模式
5月3日,合肥供电公司滨湖科学城供电服务中心员工在10多个台区中快速精准定位到星泓金融城1号开关站3号台区存在三相不平衡情况,相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处理。
快速精准定位三相不平衡的台区,靠的是基于电气设备电流、电压等内在电气特征设计的大数据算法模型。这也是国网安徽电力创新数据运用模式的一项成果。
三相不平衡是配电台区的常见故障。一旦出现三相不平衡,变压器容量就得不到充分利用,会造成低压过载和线路、台区负损、重损。但在三相不平衡治理中,存在低压客户所连接变压器相序人工现场识别困难、识别设备价格高等问题。
精准识别设备相位及负荷动态数据是推进三相不平衡治理的先决条件。每个台区的负载不同,在线负荷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形成了每个台区独有的电压曲线。曲线的波形特征各不相同。基于这一点,2020年5月,国网安徽电力提出在现有设备、应用系统条件下,根据数据质量统一管控平台中的台区电压曲线波形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深度关联台区电流等标量电气运行数据,用大数据算法准确分析出台区与客户侧设备的对应关系以及客户侧设备挂接相位,实现客户侧设备相位自动识别。当年10月,该模型建设完成,投入试运行。
截至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已有200多个台区的数据接入该大数据算法模型。该公司持续推进大数据算法模型数据接入工作,预计于今年9月份完成合肥滨湖、六安城郊、马鞍山和县等地800个台区的数据接入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