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基塔上也有鸟!我得记录上,一会儿回去给老班长打个电话,告诉他最近在咱这儿筑巢的鸟儿又多了。”5月20日上午,在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408号塔下,青海电力检修公司“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班员张兴宇透过望远镜,看到安装在铁塔安全平台上的人工鸟巢里有幼鹰探出毛茸茸的脑袋。张兴宇口中的老班长是电力天路运维班原班长王辉,也是人工鸟巢的发起人。
同一时间,500多千米外的玉树10千伏隆宝代三线78号杆下,玉树供电公司线路运维人员才仁文措看到雄大鵟“旦增”和雌大鵟“拉姆”飞回了他亲手安装的人工鸟巢中。
曾经,王辉、才仁文措和那些鸟儿之间发生过许多故事。
“违建”置换“安居房”
2011年12月9日,青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青海电力检修公司“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也组建完成。从那时起,王辉和同事们就扎根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守护着这条青藏电力大动脉。
“线路投运不久,我们就发现有鹰在铁塔上筑巢。这些大型鸟类的活动有时会导致线路跳闸,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王辉说,他们试过迁移鸟巢、安装驱鸟器等传统方法,但成效都不大。
为什么在平原地区适用的驱鸟方法,在高原却不管用了?为实现鸟与输电线路的和谐共生,王辉和同事们开始了艰难探索。
“这里的猛禽太多了,驱鸟器刚开始还有用,但它们熟悉这些装置后就不害怕了,继续搭‘违建’。我们不断把这些鸟巢迁移到附近灌木丛中,它们又不断筑巢。双方跟打拉锯战似的。”在迁移鸟巢时,王辉和同事很不忍心,但为了线路安全只能这样做。
随着在线路上筑巢的猛禽越来越多,柴拉线跳闸现象也变得频繁起来。徒手迁窝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王辉和同事开始想其他主意。
“我们在铁塔安全平台上给它们撘个窝吧,免得它们自己随意乱搭。”一名班员提议道。王辉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于是立即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并和当地林业部门沟通询问方法是否可行。
得到林业部门认可后,王辉和同事们开始尝试搭建人工鸟巢。刚开始,他们在竹筐里铺上稻草,将其作为鸟巢。但可可西里地区风沙大,竹筐里的稻草很容易被大风刮飞,竹筐也容易风化破损。于是,他们试着把鸟巢的材质从竹条改为柳条,将里面的稻草也换成了椰棕垫,并用细铁丝将椰棕垫与鸟巢绑扎在一起。后来,他们又把编织材料升级为藤条,并提前用防腐药水浸泡,进一步增强了鸟巢的耐用性。
随着“安居房”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鸟儿开始在人工鸟巢里筑巢。王辉和同事们的方法也帮助兄弟单位解决了类似难题。才仁文措受到王辉他们的启发,开始在玉树巴塘草原的电力设施上安装人工鸟巢。
“旦增”和“拉姆”再次来到巴塘草原
5月的巴塘草原迎来了大鵟、猎隼、金雕等猛禽。它们准备在这里寻找适合筑巢的地方。但是,三江源地区草场辽阔、地势平缓,少有它们抵御天敌所需的制高点。
今年,雄大鵟“旦增”和雌大鵟“拉姆”又回到了巴塘草原。这几年,“旦增”和“拉姆”发现,在这里寻找合适的搭窝点不再是一件难事。那些出现在电杆顶端的窝筐,不就是最佳的安家地点吗?
“在巴塘草原,我们把鹰中较大的叫鵟,比鵟更猛的叫大鵟。”才仁文措说。自2015年3月成为一名线路运维人员以来,才仁文措在巡线时常常看到大鵟在电杆顶端筑窝。因此,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清理鸟类排泄在横担绝缘子上的粪便和衔放在杆塔顶端的异物。这些都是会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
2017年年初,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印发关于在三江源地区试点实施“生命鸟巢”项目的通知。才仁文措和同事借鉴人工鸟巢在青藏联网工程线路上的应用经验,结合巴塘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输电线路分部情况,在征求隆宝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定制了直径50厘米、高40厘米的竹制鸟巢。他们用角铁和扁铁焊制托架,把人工鸟巢固定在电杆顶端距离高压带电部位90厘米的位置。这样既便于鸟类起飞、降落,又能保障电线的安全。
人工鸟巢安装好后,在一次巡线过程中,才仁文措突然发现有两只大鵟从人工鸟巢里探出了头。才仁文措欣喜若狂,迅速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他给鸟巢里的两只大鵟分别起名叫“旦增”和“拉姆”。
2018年9月,借着线路停电检修的机会,才仁文措和同事又在他们负责运维的电杆上安装了几个人工鸟巢。“三江源这么大,大鵟这么多,要是能装上更多的鸟巢就好了。”他憧憬着能有更多鸟儿住上“安居房”。
一体化管理建出“生命鸟巢”4572个
“没问题,陆主任,我向领导汇报过了,领导很支持。我们已经将人工鸟巢加装工作列入了今年的线路运维计划。这项工作将与技改工作同步推进。”2019年3月21日,在国网青海电力设备部,输电运维处处长张永胜与该公司“生命鸟巢”项目负责人陆园园沟通项目具体进程。
作为国网青海电力线路跳闸指标的直接责任人,张永胜一直担心三江源地区输电线路上鸟类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和居高不下的跳闸率。从2017年起,国网青海电力先后在可可西里、玉树、果洛地区试点了“生命鸟巢”项目,并取得了实际效果。这让张永胜看到了希望。2018年,陆园园找到了张永胜,与他商讨如何推动项目持续开展。他们一拍即合,想出了对人工鸟巢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办法。
起初,“生命鸟巢”项目只是国网青海电力一项社会责任根植项目,仅靠国家电网公益基金和该公司负责社会责任管理的员工来推进。随着项目越来越成熟、成效越来越显著,该模式具备了在整个三江源地区甚至全省类似区域推广使用的条件。但资金、人员、统筹协调等问题成了“生命鸟巢”项目发展的瓶颈。
2019年3月底,在张永胜和陆园园的共同努力下,国网青海电力决定将“人工鸟巢”项目列入该公司线路运维计划,实行一体化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资金、人员、统筹协调等问题。
如今,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生命鸟巢”数量已达到4572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