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各类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自建平台、各自独立布置终端的烟囱效应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
智慧城市,必须万物互联。云南电网公司发挥电网作为智慧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者的技术优势和社会责任,依托延伸千家万户的电力“一张网”开展研发工作。针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多样、行业信息复杂、数据壁垒高筑等碎片化问题,以自主可控的平台化基础软硬件为核心,研制了RISC-V的开源芯片,轻量级操作系统及协同组件。
云南电网公司“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专项项目之一,在2024年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获评“十大硬核科技”,是南方电网公司继“伏羲芯片”“极目系列传感器”后又一获得此项大奖的创新成果。
打破万物互联壁垒
5000套智能感知终端装置,安装在云南大理和玉溪的电表里、工厂机器上、水质监测点内、充电桩里。瞬间,重要区域关键场景数据实现实时采集分析……这些场景只是该项目的冰山一角。
“我们研制出具有‘硬件可重构、软件可裁剪、功能可定制、跨端可协同’特点的感存算一体智能感知终端。不仅确保我国物联网产业底层芯片的安全可控,还有助于提升国家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和信息安全。”云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技术监督专责刘斯扬说。
伴随着数十台印刷机、打孔机、烫金机同步作业的轰隆声,云南玉溪水松纸厂生产车间的配电箱里,巴掌大小的智能感知终端装置,实时感知生产设备的能耗、安全、温度、湿度等多元信息,在数秒内就能完成数据感知、存储和计算分析。
“这些实时数据可以指导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帮助我们降本增效,效果特别明显。”云南玉溪水松纸厂总工程师王新华介绍。
玉溪水松纸厂位于玉溪红塔产业园区研和片区内,该园区是云南省省级数控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年产2万台数控机床产能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释放企业活力、推动园区持续发展,成为园区新目标。
2021年—2022年,云南电网工作人员多次赴玉溪调研。经过多次技术研讨,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为该项目的技术、设备将对玉溪红塔产业园区研和片区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积极推动作用。云南电网公司与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申报了云南省新基建项目,并且获得立项,1700余套感知终端落地园区进行部署。
“自2023年4月项目完成在园区及企业内部的感知终端部署以来,试点企业节能减排有了依据。”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程师徐志杰表示。
助力智慧城市落地
在大理,适用于多元化场景的三种不同型号智能终端,已成为城市管理的“触角”,在减灾预警、用能保供、环境质量、交通治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大理季节性旅游高峰为城市综合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物联网技术将智能感知终端产生的数据融入到城市治理中,将有效支撑政府精准决策、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改善人们生活体验,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大理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数据工程师金梦介绍。
如今,大理古城、双廊等景区重点用户用能负荷、导线温度、过载等与火灾相关的信息实现感知,火灾风险评估更精准;景区试点区域配网末端,供电网络路径、拓扑、负荷等信息收集辅助运维决策;在洱海主要水源地洱源,弥苴河上中下游三个水闸部署终端,水温、余氯、光照度等数据实现全方位监测;多景点充电桩充电频次数据为评估区域汽车数量与充电站匹配度提供数据支撑……
“一方面,通过统一的智能感知终端和平台系统汇集各场景数据,降低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支撑了基于物联感知数据驱动的城市风险预测预警与精细化治理。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能源使用,智能感知终端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浪费,节省成本,为用户和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云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高级技术专家钱国超介绍,智能感知终端的应用有助于减排温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
据了解,该项目应用于智慧城市能源类、环境类、安防类、交通类等场景的同时,还能推动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南网报记者 刘文慧 通讯员 陈波 李琛 夏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