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内卷越来越厉害的储能行业开始频繁出现一个热点词:钠离子电池。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确信,钠离子电池未来会取代当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成为新的行业趋势。原因无他,因为钠离子电池具备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更环保、成本更低。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QYResearch的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用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31.3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7.3%。中国市场对钠离子电池需求预计在2025年有望达到32.9GWh,对应市场空间约203.7亿元;预计到2027年,中国市场对钠离子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37.3GWh,对应市场空间约824亿元,2023-2027年CAGR将达到141.3%。韩国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最近也发布报告预测,中国钠离子电池将于2025年正式投入量产,主要用于两轮车、小型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等。预计到2035年,钠离子电池价格将比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低11%至24%,市场规模将达每年14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开始推出使用钠离子电池的两轮车和电动车。中国电动摩托车头部企业雅迪与华宇能源成立的新公司,于2023年底推出电动摩托车“极钠S9”车型;2024年1月,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江淮汽车开始销售采用中科海钠32140圆柱钠离子电池的花仙子电动汽车。预计到2035年,中国企业规划的钠离子电池年产能预计将达464GWh。2024年2月,中科院再次爆出好消息,正式对外宣称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取得新突破!目前已经研发成功了能量密度超过 500 Wh/kg 的钠离子电池,比现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了一倍,这很可能意味着汽车动力电池有了重大新突破。
在储能电芯产业领域,易事特集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表示,公司旗下钠电公司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现已实现钠离子电芯量产,并不断加快研发、生产钠离子电池产品,致力推动在新型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教授
钠离子电芯产品相比于现在市场使用的锂离子电芯产品,有很多难以抗拒的独特优势:
第一,钠的资源存量丰富,相比锂更容易获取,因此钠离子电芯的材料成本更低。
第二,与锂相比,钠的资源分布广泛,不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问题影响,产业链和行业价格更稳定。
第三,相比锂离子,钠离子电芯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产品使用更安全。钠离子的低温性能更优,可满足高纬度低温地区的市场需求。
很显然,钠离子电芯的量产上市将助推储能产业链升级发展,同时也将为易事特集团在储能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易事特集团在新能源产业已深耕多年,产品覆盖风电、光伏、新型储能和充电桩等多个板块。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易事特集团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除了钠离子电芯以外,在其它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亮眼成果。
例如,针对储能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等全应用场景,易事特集团以全栈自研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和协调控制器(PMS)这“4S”为核心,贯通储能全产业链,实现储能系统高度融合,推出了集装箱式、户外柜式储能、浸没式液冷储能、制造业储能等多元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尤值一提的是,易事特集团推出的浸没式液冷电池系统领先业界,已在多个大型储能电站规模应用,或将成为易事特集团营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该系统通过智能温控对电芯温度进行精准控制,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热失控现象,冷却液阻断电芯与空气接触,从根源上避免电芯故障起火风险,保障电池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单位流量的换热量可达到风冷系统的3.5倍,可延长电池系统寿命10%,提升单位面积能量密度140%,辅助制冷功耗降低30%,大幅节约运营成本。
此外,在光储充一体化领域,易事特集团开发的光储充智能运维云平台也已大规模应用。该平台采用大数据AI技术,结合光伏、储能和充电桩各子平台历史运营大数据,同时根据实时天气、充电需求等数据进行智能AI算力控制,实现充电站光伏发电最大化,降低充电站的运营成本,大幅提升充电站的运营效益,满足充电桩投资者的收益需求,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何总透露:“目前,易事特光伏产品服务于电力行业五大六小各龙头企业;大型储能产品服务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企业的各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产品已在广东、浙江、上海、新疆等省份已大规模应用,并出口至东南亚、西欧等;充电桩产品服务于中石化、中石油等龙头企业。‘新能源+储能’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均广获赞誉。”
近期正式投运的南方电网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是重要成功案例之一。该项目是南方电网在广东最大的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新型储能电站。易事特集团承建浸没式舱级管理液冷储能系统设备集成,储能电池系统及功率变换系统均采用户外集装箱浸没式液冷布置方案,为项目提供业界最新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保障项目顺利快速建设和安全可靠运行,获得高度认可。
目前全球各国都已经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用绿色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应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目前的技术和发展情况来说,太阳能和风能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便利的两种清洁能源。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储能三个领域快速发展,现已拥有全球最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最顶尖的技术。
就未来市场需求来说,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为新能源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中国供应商在太阳能、风能、储能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规模,可以向海外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全球各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种用电产品的大规模推广,海外新能源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为中国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增长机会。
当然,中国新能源产品供应商和科研机构仍在不断探索,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力来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形成新能源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第一是新材料技术:运用新型材料技术,如高性能电池材料、轻量化材料等,以提高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等新能源产品的能效和性能。例如,采用先进的钠离子电池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耐受温度,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是发展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产品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以及远程运维等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效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效率。例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何总认为:“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新能源行业保持强大竞争力。新能源行业未来的竞争是生态链的竞争,考验的是企业如何实现生态链的最优配置。供应环节中,考验的不仅是交付的质量,还有交付的速度等。”
的确,面对当前全球性的深刻政经变局,要在市场中生存并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选择拥抱最优质的生态链,并努力成为生态链上优质的一环,集结全生态链合力,构建可持续发展且更具竞争力的生态链体系。
何总强调,今年是易事特集团成立35周年,是迈向“百年企业 百年品牌”的又一新起点。公司当前有大批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项目在加速推进,也有大批项目正在积极寻求供应链合作伙伴。公司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期待能与更多优秀合作伙伴携手并肩,打造极具行业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持续创新优化生态合作,实现共惠、共生。
目前全球范围内,风光储充、氢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空气储能等等新能源行业新技术蓬勃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整个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未来30年的主旋律,每年有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等待大家去开发。
未来,易事特集团将致力在新能源行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何总表示:“易事特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做强研发、做精产品、做大市场、做好服务,在‘新能源+储能’领域不断突破,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易事特力量。”(来源:中国出海半导体网)
评论